中国古货币鉴赏学堂:东汉重铸五铢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6日 08:00 大洋网-广州日报 微博

建武五铢 穿上星五铢 穿下星五铢 建武五铢 穿上星五铢 穿下星五铢

  鉴赏讲堂之中国古货币14

  高崇文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考古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周秦汉考古、楚文化、考古学礼制文化、古代丧葬制度、古代青铜器、古代货币等。

  王莽时期大铸货币,破坏了西汉的五铢钱制度,造成国民经济总崩溃。后又经历了连年的农民起义战争,这样东汉初期社会经济秩序是比较混乱的。有十多年时间没有铸钱,主要用旧的王莽钱,又有西汉五铢,还有半两钱,并且货币与布帛、金、粟杂用,又退回到物物交易的自然经济状态中去。

  至刘秀后期开始转手经济,建武十六年,当时的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的铸造,当时的三公府,(太尉、司空、司徒)极力反对,提出了十三条反对意见,即书载的“十三难”,马援一一反驳了这十三难,于是在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开始铸五铢钱,史称“天下赖其便”。

  到桓、灵时期,内戚、宦官乱争,造成了政治经济的大混乱,史称“主荒政谬”。桓帝时,有人上书言:“人以货轻钱薄,故致贫困,宜改铸大钱。”桓帝便让群臣商议这件事怎么办。当时的刘陶对桓帝讲:当时的问题“不在于货而在乎民饥”,即使“沙砾化为黄金,瓦石变为和玉,也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所以“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并最尖锐地指出,假如老百姓因饥饿而纷纷起来反抗,“虽方尺之钱,何能有救其危。”刘陶的这番议论,在古代货币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提出了一项根本性的理论,在他看来,一是增加货币的数量,并不增加人民的真实财富,既不能止渴,也不能充饥,二是,当时百姓穷困饥饿的根源在于农业生产未得到充分发展,而且剥削过重,农民被掠夺殆尽,只有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减少人民负担,才能保证人民的最低需要,这些都不是靠铸钱才能解决的。

  刘陶生活在黄巾大起义前夕,他也觉察到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所以提醒以桓帝为首的统治者,假如有人振臂高呼,爆发农民起义,就是铸方尺之钱,也无济于事了。桓帝听了刘陶的这话,没有铸大钱。

  但由于东汉后期整个经济的衰落,货币不能稳定,出现了剪轮钱和延环钱,既一个五铢凿成两个用,灵帝中平三年(187年)为了禁止这种剪轮钱和延环钱,铸了“四出五铢”,但也不能制止货币的紊乱局面。

  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把洛阳、长安的铜人、钟鼎、

  飞廉、铜马等一类铜铸物件,一律毁掉用以铸钱,结果又进一步促使了东汉货币经济的崩溃,货贱物贵,谷石数万,货币几乎不行,又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象,使商品货币关系又降落到了最低点。   (待续)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