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世界文化名人金银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21日 15:31 《中国金币》杂志
世界文化名人系列金银币风采录
—— 鉴赏“世界文化名人”(第1组)
李 明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出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他们用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智慧遗产。为了纪念这些伟大的文化名人,中国人民银行于1990年发行了世界文化名人金银纪念币,从而将这些先贤永远铭刻在金银之间,让我们不断地感受与汲取文化带来的力量。本文将从这一系列纪念币(第1组)中选取三位我们熟悉的人物形象,来管窥这一系列纪念币的审美价值。
轩辕黄帝金币
谁也没有见过轩辕黄帝。世界文化名人系列(第1组)轩辕黄帝金币上的轩辕黄帝,无疑是设计者按书中记载与现代人的理念想象出的一个形象。
1990年发行的世界文化名人系列(第1组)包括1金4银,共5枚金银纪念币,4枚银币所表现的,分别为荷马、莎士比亚、贝多芬和爱迪生。相比他们艺术家、科学家的身份,刻画于金币上的轩辕黄帝,其身份略有区别。权威资料介绍,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因有土德之瑞,土黄色,故号黄帝。”他也是中国第一位统一中华民族的伟人。1/3盎司规格的轩辕黄帝金币,正是把他作为一位政治家来设计、打造的。金币的直径只有23毫米,币面虽然窄小,但轩辕黄帝面部的细节处理,仍达到了栩栩如生的地步。如果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到币面上的轩辕黄帝,其神情,充满忧国忧民之凝重;其双目,深带放眼江山之远视。上唇,八字胡分两侧而翘,是自信,也是张扬。下颌,长须浓密而卷曲,透着压倒一切的强大气场。寥寥不过数笔,但由此展现出来的,是黄帝的帝王之大义,是黄帝的将相之威武,精妙之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金属纪念币中的第一副黄帝形象。
但同时,金币上的轩辕黄帝又是一位布衣皇帝,虽然头上戴着象征权力的王冠,但身上的穿着,与当时的农夫并无二异。有关黄帝的记载早见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因出生、创业和建都都在有熊这个地方(河南新郑),所以又被称为有熊氏。《史记·五帝本纪》又介绍,轩辕黄帝功绩之一是“艺五种”。“五种”是指黍、稷、菽、麦、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谷”。相传在此之前,神农氏仅能种植黍、稷两种,黄帝则能种植多种粮食作物,推动了原始农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展示轩辕黄帝的布衣形象,轩辕黄帝金币的币面背景,几乎都围绕着这个层面做文章。币面的最下端,是起伏的麦浪,黄帝立于其间,有一种自豪的成就感。币面右上端,点缀有陶罐、指南车等。据史书记载,轩辕黄帝除大力推行“艺五种”外,又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并有《黄帝内经》传世。在远古时代,部落首领的号召力来自于创造力,黄帝在政治、文化、农业方面的成就得到了人们的敬重与拥戴。“轩辕黄帝”金币的设计师深知这一点,不嫌繁杂地利用有限空间,把尽可能多的内容纳于币面之上。虽如此,仍能利用虚与实的穿插,让画面简洁而凝炼,达到了较好的表现效果。
荷马与《荷马史诗》
荷马,相传是古希腊一位游吟诗人,或者是一位职业乐师,失明,什么也看不见。世界对于他,只有一种颜色,就是黑色。自然,血管里流动的,是红色的生命,脑海里浮现的,也是五彩的幻想。正因为如此,这位或生于爱琴海之东希俄斯岛,或小亚细亚斯弥尔纳的大诗人,以他的睿智、他的坚毅、他的才思,创作了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在内的《荷马史诗》。
荷马,就是带着这样相传的崇高身份与炫目色彩,走进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世界文化名人”金银纪念币纪念系列。1990年,“世界文化名人”系列第1组以1金4银的形式登台亮相,其中的27克银币之一,主题就是“荷马”。
也许对荷马银币的设计一些人有不同理解,认为设计者创作图稿或传统思维过重,或资料影响太多,因而塑造荷马形象中,过于强调荷马人物具体细节的真实,忽略了诗人内心折射出的强大气场。外在形象有余,内在气质不足。而这种外在形象的表现,又特别强调诗人“盲”的特征,因此币面上的荷马,只能看到他职业乐师的一面,看不到他游吟诗人的风采。在设计者笔下,荷马的头部微微下倾,双目黯淡,神情也显疲惫之态。
但这或许恰恰是我们审美的误差。因为在此之前,我们读到的荷马都是崇雄的、伟岸的,神圣到仰之弥高的地步。所以,当荷马银币把一个为生活所困的现实版荷马活生生推到我们面前时,在情感上有一些难以接受。事实上,荷马从来就没有以伟大诗人自居。“荷马”二字,有“人质”之意,很大程度上,荷马就是饱受侮辱的俘虏出身。因为双目失明,所以成为职业乐师,也因此将口头流传几个世纪的诗作,组合成文学巨篇。荷马银币上现实版荷马,正因为困顿,因为黯淡,因为疲惫,所以才真切、才现实,才特别具有亲和力与可信性。
荷马银币的后置背景,是从荷马口中流出的音符。虽然着墨不多,但敌对双方对峙,矛攻盾挡,场面相当激烈。这应该是古希腊长篇叙事史诗《伊利亚特》中的传奇情节。故事叙述的是公元前12世纪,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10年,其中重点描绘的是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如果单从画面表现角度看,另一部以奥德修斯海上漂泊为主要情节的《奥德赛》,可能更具有挑战性。遇风暴、遇独目巨人、遇风袋、遇女妖、遇雷击等画面感极强。
荷马银币的币面特别设计有一把竖琴,这是荷马的最爱,多少年如一日,朝朝夕夕,日夜相伴。荷马两手轻轻拨动,悠扬弦声便清澈而动听地流淌出来。日复一日,弹奏着,诉说着,长达15693行的《伊利亚特》、12105行的《奥德赛》,就这样神奇而平淡地诞生。更神奇的是,近3000年过去,这些动人的乐章依旧在我们耳边明晰而动人地回荡。
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
专业辞书介绍莎士比亚多分两个层次: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能获此殊荣者,寥若晨星。所以,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世界文化名人”系列第1组金银币时,在为数不多的1金4银共5款金银纪念币中,将莎士比亚银币也列入其中。莎士比亚银币的重量为27克,直径38.6毫米,面额10元,发行量3万枚。
世界文化名人莎士比亚,其在莎士比亚银币的币面之上,打扮得整洁而光鲜,衣着精巧而华丽,尤其是缀于衣服上的纹饰,细小而繁杂,折射出一种富贵的珠光宝气。其俯之桌,其坐之椅,同样也闪烁着精致高档的色泽。因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莎士比亚,更多的是文人气质优雅的一面,气度非凡的一面。这自然是出于设计者的理解。真实版的莎士比亚少年时代的经历十分困苦,因父亲破产而失学,年纪轻轻就踏上独自谋生之旅。在肉店当过学徒,在乡村学校教过书,到伦敦后,也是从马夫、杂役、演员做起,最后才成为导演、编剧。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给了他文学创作的第一桶金。而这些,在莎士比亚银币上,都成为他炫目光彩的衬托。
观莎士比亚银币,我们从大作家才思横溢的神采中,看到了他巨大的文学成就。币面上的莎士比亚,一只手握笔,另一只手拿纸,正处于写作的状态。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有《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莎士比亚银币图稿后置背景,无法猜测是其中哪一幕,但无关紧要,表现出来的都是作家对时代、对人生的深入思考,都是作家着力塑造的具有时代标记的主人公。他们同作家一样,苏醒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身披近代黎明的阳光,面对一个崭新世界,正发展或完善着自己。
莎士比亚银币上环的文字包括三个方面,中文译名“莎士比亚”,英文名“William Shakespeare”,阿拉伯数字生卒年代“1564-1616”。面额“10元”置于左上空白处,虽显得有些唐突,但只有缀于此,才不破坏整个画面的结构。金银纪念币的设计有它特别的局限性,如尺幅限制、形状限制、元素限制等。正因为如此,一款能让人赏心悦目、过目难忘的金银纪念币,就是一款设计成功的金银纪念币。而莎士比亚银币的设计,接近于这样的成功。
(责任编辑 刘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