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同治红钱为何少见:清末动乱曾停止铸造

2016年06月24日08:15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图1同治当十红钱(正) 图1同治当十红钱(正) 图2同治当十红钱(背) 图2同治当十红钱(背)

  (原标题:新疆同治红钱为何少见)

  清代新疆红钱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区特色,种类繁多,版别复杂,备受广大钱币收藏爱好者青睐。新疆红钱开铸于清代乾隆年间,此后历朝都有铸造。其中,“同治通宝”红钱较为少见。

  18世纪中叶,西域回部准噶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叛,重新统一新疆,并在伊犁设置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乾隆二十四年(1759),乾隆皇帝下令将天山南路原来流通的回部普尔铜币销熔,改铸流通圆形方孔的“乾隆通宝”钱。次年首先在南疆的叶尔羌设立钱局,由户部颁发样钱,仿照制钱样式,铸造面为汉文“乾隆通宝”,背面为满、维文叶尔羌地名的钱币。这种钱币以纯净红铜铸造,颜色纯红,故称新疆红钱。此后每遇新帝登基,新疆都铸造新的年号红钱,从嘉庆到宣统年号都有红钱实物存世。清代新疆先后有叶尔羌、阿克苏、乌什、库车、喀什噶尔、伊犁、迪化等七个铸钱局开铸红钱,直径一般在2.4厘米至2.6厘米之间,重3.6克至4.8克左右,与内地小平制钱相比,略显厚重。

  同治初年,新疆也铸造有“同治通宝”红钱。据存世实物,当时有叶尔羌、阿克苏、库车、伊犁、宝迪五钱局开铸同治红钱。新疆同治红钱,正面铸“同治通宝”四字,汉文楷书;背面穿左右为满、维文字,纪铸造局名,穿上下有“当五”、“当十”字样(见图)。文字书写随意,缺笔省笔现象较多;采用翻砂铸造工艺技术,铸造较为粗放,钱文偏移、歪斜者常见。而文字书写工整、铸造精美者反而罕见。这不仅反映出清代新疆铸币工艺水平与内地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也折射出清代晚期综合国力的衰落。还见背有“库十”、“新十”字样的“同治通宝”红钱,可能是光绪年间新疆库车局和宝新局补铸的前朝钱币。

  新疆同治红钱总体数量不多,从存世实物看,在清代新疆铸造的历代年号红钱中同治红钱属于铸造量、存世量均较少的品种。认真考察历史,发现同治红钱较为少见的原因,与同治年间新疆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导致的政治局势动荡息息相关。

  同治三年(1864),在太平天国和陕甘回民起义的影响下,新疆各地发生动乱。同治三年四月库车回民首先暴动,攻占库车县城,杀死库车办事大臣等清朝官员和库车郡王等维吾尔族封建领主。数月之内,新疆各地相继发生暴动和叛乱。暴动者以回族、维吾尔族农民为主,也有汉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农民加入。各地叛乱者在攻占官署、兵营后,推举阿訇为首领,建立政教合一的封建割据政权。1864年底,喀什噶尔的叛乱者向中亚浩罕汗国求援,引狼入室,导致野心家阿古柏入侵新疆。1865年至1867年间,阿古柏率领浩罕军队消灭了天山以南各暴动者政权,建立起所谓“哲德沙尔(七城之意)汗国”,自立为汗。同治十年(1871),沙俄借机侵占新疆伊犁。至此,新疆除个别地区外,大部分已为外国侵略者占领。阿古柏、沙俄在其占领地区,实行野蛮残暴的反动统治,残酷压榨我国各族人民,各族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光绪元年(1875),清廷命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次年,清军西征,收复乌鲁木齐一带。1877年,清军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持续十余年的新疆动乱最终结束。1881年,中国通过外交谈判收回俄国占领下的伊犁,新疆全境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新疆这场大动乱中,清政府设在南北疆的各铸钱局先后被迫停止铸钱:同治三年,因库车回民暴动,库车局首先停铸;因阿訇妥得璘(一名妥明)在乌鲁木齐叛乱,迪化宝迪局停铸;叶尔羌局也由于当地发生叛乱而停铸。同治四年(1865),由于阿古柏入侵新疆,阿克苏局停铸。同治五年(1866),由于伊犁苏丹叛乱,伊犁宝伊局停铸。此后,直到同治皇帝去世,因新疆一直处于动乱之中,南北疆各铸钱局都没有再恢复铸造钱币。因此,新疆“同治通宝”红钱实际上只铸造了三、四年,铸造时间短暂,铸造数量不多,故而现今存世较为少见。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福建福州 叶真铭)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疆动乱库车伊犁叶尔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