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增量,本意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钱币收藏中来,但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是太好,整个钱币市场现在看来是哀鸿一片,除了硬币版块异军突起以外,老银元沉寂多年,开始发力以外,各个板块均遭沦陷。
公开发行并且加大发行量,从根本上减少了获取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银行内部FB,并且让更多的老百姓去了解钱币,喜爱钱币,收藏钱币。但实际上参与进来钱币收藏的人多吗?制度设计本身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出在那里哪?当然,任何市场都是有涨有跌,自然规律,那么形成这种现象的又有哪些?一年平均发行2种纪念币,总发行金额姑且算作100亿吧,这个钱很多吗?股市稍微波动一点,蒸发的钱就远远不止百亿。
真正爱好钱币收藏的能有多少人?如果收藏钱币不能升值,那么这个收藏人数还能剩下多少人?
古来今往,皆为利之一字。
2015年以前,纪念币还没有公开发行,除了钱币收藏爱好者,很多普通人甚至不知道有纪念币这个东西,抗战发行之初,宣传没有到位,大批纪念币剩在了银行,那些分行网点的行长甚至都愁的不知道怎么办?航天发行,报纸媒体争相报道,市场价格航天币一枚五六十元,溢价五倍之多,一夜之间银行挤破大门,凡是有点关系的都去想方设法弄上几枚,这些人是喜欢钱币收藏吗?只怕一切皆为其中的利益吧。
这些人,他们不懂收藏,不懂什么叫卷拆,什么叫绝品,不知道卷和盒之间还有价格差异。只是想着这东西能升值,哪怕给孩子留上几枚,也是好的。很淳朴的中国式思想,但有了猴币的绵绵阴跌,孙中山的高开低走,鸡币也被人们达成了共识,最后被嫌弃的扔到了银行里。
二猴第一批发行的时候,全国上下炒的沸沸扬扬,最高20多元,按说有这个价格顶着,在怎么跌,猴也不应该跌到面值附近,原因何在?
原因是踩踏出现了,整个市场形成了连锁反应,市价13,那好,我12.5就卖,有了12.5的价格,明天就会有人挂出来12的价格,一步一步走向深渊。这种情况下试问谁还会去主动参与,恐慌由新币蔓延到了老币,由纪念币蔓延到了其他版块,2015年后进场的这批收藏者,本身对钱币就没有多么热衷的喜爱,当时进场皆为看中了其中的利益而已。
原因各位大家也都明白,现在是所有的人对纪念币未来的发行量失去了信心,对新币的溢价失去了信心,对纪念币版块的看空,也就对未来的几年没有了信心,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一个普通的收藏者看到了二羊,今天的价格是78元,而前几天的时候还是80元,这时候给他传导的一个信号就是,二羊跌了,这时候本来想入手的也会有种再等等的心理,正所谓买涨不买跌,墙倒众人推。
来源:广州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