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铸钱模子为何在辽宁发现

2017年10月17日 07:35 新浪辽宁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辽沈晚报

安阳钱范安阳钱范

  这期想说的是“安阳钱范”。

  安阳在哪?那是殷墟所在地,距辽河千里的黄河岸边啊。战国时代的安阳一开始应该属于四战之国的魏国吧。中原地区的铸钱模子和燕国会扯上什么关系呢?“安阳钱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沧海遗珠般的,网上有一则2010年的消息,介绍的是某国际拍卖公司当年秋季的拍卖会。“燕‘安阳’方足布铜范”赫然在目,估值80万-100万,一下子解决了“安阳”与“燕国”不搭界的问题。

  该拍卖公司的说明中介绍:“该铜范研究收藏的价值也是极高的,因为它里面隐藏着冶炼、铸造、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金石书法、货币流通、科技艺术等诸多古老而未知的文明信息。”

  确实,这句话的关键在“未知”上。除了这次拍卖相关的,再也没了“燕‘安阳’方足布铜范”的信息。

  已知的燕国货币有两个比较明显甚至是前后矛盾的特点。一个是,普遍来看燕国的货币是现如今出土最多的战国货币,懂行的几块钱就能买一个。而另一个特点却是,燕国货币中还有千金难求的稀罕品,比如燕国人在齐国制造的“齐明刀”。

  而说到齐国货币,居然还有一种也叫“安阳”的。

  只能说感谢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伟大不在于一扫六国,而是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

  “造假”的货币

  现在卖得更贵

  钱范就是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不晚于东周也就是春秋时期开始,金属货币的铸行就已经出现了。不过最早的金属货币要追溯到商朝。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商墓出土了3枚铜贝,距今已有三千余年。

  中 国 最 早 的 货 币 是 始 于3500年前的天然海贝,这种贝币当然不是蚬子扇贝那种贝壳了,多数是“齿贝”(虎斑贝、黄宝螺等),商朝人从东海、南海寻来颜色鲜艳的齿贝,晾晒、打磨与钻孔后加工为工艺品性质的货币。大小也就一到三厘米左右。

  后来人们富裕了,天然货贝就供不应求了,于是先人们就开始“造假”,用石头、骨头等来仿制贝币。到后来,规格越来越高,甚至用玉石宝石来仿制,再后来,就出现了青铜制造的货贝,也就是铜贝。

  比较好玩的是,在钱币交易市场里,一枚普通天然贝币的价格也就100余元,而先人们仿制的石贝、骨贝的价格却要高出好多倍,至于绿松石贝和铜贝的价格就贵得没有可比性了。

  打磨货贝是很费时费力的。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已经达到了鼎盛期,有了技术,又有需求,人们就尝试用制作青铜器的范,也就是模子的技术来铸钱了。这就是钱范。

  钱范大致可分为陶范、石范、铜范、铁范、铅范五类。春秋战国时比较流行的是前三种。我们刚刚说的“燕‘安阳’方足布铜范”就是存世不多的精品。

  不过其他消息源中,“安阳”又被写为“匋阳”、“陶阳”、“俗阳”。毕竟战国文字不那么规范,解读有多种。关于该铜范的信息十分匮乏,只有后来各文物网站上相同的刊文:“一件战国时期燕国‘安阳’方足布铜范以224万元高价成交”。

  之所以价格如此之高,各个信息源都认定了这个“方足布铜范”是钱币界公认的存世最早的铸币铜范,并被奉为“铜范鼻祖”。

  拍卖公司的说明是这样的:“它揭示了战国时期燕国开了铜范铸币的先河。它是燕国当年雄踞北方幽燕地区,一度强大领先的一个铁证。”

  货币是

  从生产工具演化来的

  燕国一开始是强大的,毕竟开国之祖是周武王左膀右臂之一的召公奭,而关于先秦时期(秦朝之前的中国)买卖交易最完整的记载也是关于召公奭的。

  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一座西周亢鼎,鼎上的金文就记录了一次交易。

  召公奭从一个叫样亚(美亚)的卖方手里购买了一块宝玉或是一颗大珍珠,价格是50朋(一朋十个贝币)。可能是现钱不够,又给了卖方一头牛和一坛酒还有一瓶调酒的香料。而那时候做买卖就已经有了中间人,一个名字叫亢的。交易完成后,卖方给了“亢”铜二钧(一钧大约等于现今的15斤)作为介绍费用。

  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仍然执着地使用贝币的国家还是有的,就是楚国。只不过已经流通的是铜贝了,俗成“蚁鼻钱”。而燕国和其他国那时候已经使用铸币。

  先秦的货币从形状和分布上分为布币、刀币、环钱(圜钱)和蚁鼻钱(鬼脸钱)四种。之所以这么复杂,与各国的地理环境是有相当关系的。

  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鎛”就是铲子。布币主要流通于周王室和三晋也就是赵魏韩三国。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所以货币的形状就与农具有关。

  刀币是燕国和齐国的主要货币。而最开始的使用者并不是中原王国,而是玩刀子比用筷子还溜的北方草原民族。比如源于辽宁的山戎、东胡等民族。研究者称,像一把尖刀似的插入燕赵之间的中山国戎狄尖首刀流通区域就是最早的刀币流通区域。

  还有一种说法是,齐国尚武,因为成为春秋首霸,所以一直使用刀币。当然,齐国的刀币起源于沿海,有研究者认为刀币的样本是渔猎用的刀。

  环钱主要是秦国在使用,被认为是从纺轮演化而来的。

  从先秦就开始的

  货币战争

  秦国的环钱在最后变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方孔圆钱”,一直到纸币大规模使用。而环钱最开始是魏国先铸行的,因为比支楞巴翘的布币刀币便于携带,秦国就拿来用了。

  秦国发家是靠从魏国拿了不少东西。在抢占了魏国不少地盘后,又回头铸行起了三晋流通的布币。

  一直没有说话机会的“安阳”终于登场了。秦国当时把占领的魏国宁新更名为安阳。当地是中原的枢纽,更是商业重地。研究者称秦在这里发动了一次货币战争,以扰乱赵、魏的金融,榨取三晋资源。

  在本国使用环钱的秦国就在占领地安阳开始铸造大量的“安阳方足布币”,据研究,数量之大,现存的“方足布”中它可能居四分之一。后来在其他占领地也大量仿制,结果就是摧毁了三晋布币的信用。用现在的话说,大概就是货币超发吧。

  为了巩固统治铸行货币也是有的,也就是燕昭王中兴时期的燕国。燕国先是打跑了东胡等土著,一直把疆域推进到了辽东。然后就在襄平也是现在的辽阳铸行“襄平布币”,极大地推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占领地的统治。

  后来,燕昭王又派乐毅率五国联军一下子占了齐国的几乎全境。在占领期间,燕国就在齐国开始铸行自己的货币。

  燕国主要是使用刀币的,燕刀币与别国刀币不同的是,刀币上有一个“明”字,所以俗称为“燕明刀”。而燕国在齐国铸行的刀币面上就多了这个“明”字,但是在刀币的背,又有“齐”的字样。于是这种仅铸行了五年的刀币又被称为“齐明刀”,物以稀为贵,是古钱币中的精品。

  “齐明刀”约有八九种,其中居然又发现带有了“安阳”二字的。

  “安阳”这个地名

  先秦时有多处

  在先秦时期的货币上,一般都有铸币地的地名。各国的货币都是在不同城市铸行的。就像是在当今中国最重要的大城市,北京、上海、成都、南昌、南京、沈阳等地都有印钞厂和造币厂一样。

  刚刚就提到过“燕安阳”、“秦安阳”还有“齐安阳”。可见,在那个时代,叫安阳的地方很多。

  能够寻到来历的先秦安阳有四处,一处就是“秦安阳”,也就是殷墟所在的那个现在的安阳。

  一处是“宋安阳”,位置在山东曹县。

  而前文没有提到的“赵安阳”就有东西两处。东安阳,现在的位置在河北省蔚县(一说阳原县)。而西安阳就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

  这个西安阳就是赵国主要的“造币厂”之一。在当地战国遗址中出土了三件石质的“安阳”布币钱范。

  从钱范看,就是两块大小同样的石板,两面各有一个像所铸的钱币形状一样的凹样,还刻有阴文,来表明它的出处。如西安阳这个就刻着“安阳”两个阴文。两块往起一合,浇入烧化的液体金属,冷却后打开,一个钱币就铸成了。

  三晋确实是哥们,赵有安阳,魏、韩居然也有。

  至于“燕安阳”布币在河北、东北和内蒙古很多地区都有出土,只不过安阳的具体位置在哪儿就无从考证了。

  最早的铅币

  是燕国铸造出来的

  燕国是刀币和布币同时流通。对现代人而言,燕国货币的最大特点就是出土量是最多的。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已经不论枚,论公斤了。

  燕国货币铸造多这个特点在当年很红火的 《芈月传》 中其实就有反映。芈月带着儿子到燕国做人质时,镜头里,芈月靠做女红挣了一堆“燕明刀”,而在之前的剧集中,无论是在秦国还是在楚国,那钱都是一枚两枚的出场。除去男女之情不说,难怪 《芈月传》被认为是良心剧。

  燕国货币铸行如此之多,难免被后人说一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了。

  就说齐国自己的刀币,通高约17厘米,重约40-55克。而燕国在齐国铸行的“齐明刀”还不到14厘米、重才14克左右。对齐国人掠夺得这么狠,人家不反你才怪了。

  而且出土的燕国货币大都腐蚀严重,一折即断。常见的货币表面则是坑坑洼洼、非常粗糙、而且字迹模糊。

  研究者说,燕国货币的两大缺点,一是含锡量低,与别国最低7%含锡量相比,燕国货币百分之八十以上只有3%的含锡量。这种货币的强度、硬度、光洁度和抗蚀性能自然就差。

  第二就是含铅量高,好的青铜货币含铅量必须在36%之下,这样才不会在货币表面出现大的铅颗粒,严重影响铸币的强度和抗蚀性能。而燕国货币含铅量平均将近50%。

  当然,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当时战争的频繁和燕国的积弱,铸币的铜都是能省就省。也有专家说,这体现了燕国人注重经济效益、自强自立的精神。

  不过呢,就算是历史的玩笑吧,最高含铅量达到67%的燕国货币也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铅币。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李振村

  学术支持、图片提供:辽宁省博物馆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