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银鋌之一:明、清伍拾两银元宝

2018年01月26日 14:5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我是收藏古钱币的,在收藏中能收藏到银鋌,是本人收藏过程中的最大的成就。

  百度上查阅资料来看,‘铤’是经过冶炼尚未成器物前的金属坯料,至后逐渐演变为贵金属称量大宗货币,最早实物就是唐代的银铤。唐代白银不流通,是一种便于携带的轻货,通常錾有铭文,一般约数拾字,不但写明进献官员的姓名,官职,银铤来源,还要注明铸造时间和重量。银鋌的作用为一种支付和贮藏手段,银铤为当时的贡银、税银所浇注的银块,上缴国库,属国家的储备形式。还有是支付战争军响,槽运,奉银等,大宗货币支出。因本人不是研究历史的学者,也无从着手进行研究,从一个收藏爱好者的角度,只能从百度搜索寻找一点知识简单表达。

  银鋌有多种形状,元宝银是鋌的一种。本人估计是唐代的船形银鋌演变到银元宝。今展示的元宝,一个是明代:通城县 永乐八年造 官钱局 皖岸盐课,重1774克,属50两银鋌。另二个是清代:通城县 雍正七年制 张秉新 课银伍拾两。三个元宝重量接近。 外表看包浆老旧,中心凹深,刀削较软,气泡自然,多种方法检试不是夹心元宝。收藏到银鋌的实物,是对收藏古钱币一个非常大提升。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作者:吴江范甦新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