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泉声
1、包括本文在内,我们发布了《说钱范》系列文章20篇;展示钱范100余件, 其中手雕阴文双面合范20件。 我们用实物来证明我们的观点:用钱范铸钱,自商周时期开始,到南北朝范铸艺术达到空前的高度。随着母钱翻砂法铸钱的兴起,用钱范铸钱慢慢后退,但仍在延续。直至清朝末年,机制币的诞生,钱范铸钱与母钱翻砂法铸钱一同退出了历史舞台。
2、专家认为:范铸钱币始自商周时期,在学术界、钱币界已达成共识。但范铸钱币的下限究竟定于何时,至今还没有统一。因为,一方面考古发掘尚没有发现隋唐时期的金属铸币范(铜钱范)。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铸币数量又多得惊人,有人认为这个阶段普遍采用了新的铸币工艺——母钱翻砂法。如果真的如此,却又始终没有发现母钱翻砂法所必须的祖钱、母钱。所以,关于这一时期的铸币工艺,到底是母钱翻砂法还是钱范范铸法,至今仍然懸而未决!
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文献记载,没有实物证明,隋唐的主要铸币工艺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定论。只能说范铸钱币到了南北朝时期进入鼎盛期,从技术角度讲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了,范铸钱币时期始自商周,主体工艺结束于隋唐时期。[注1]
也有专家称:中国古代的金属铸币采用“范铸法”铸造,铸钱用的范、模,钱币学上统称为钱范。目前,中国遗存最早的钱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化、刀化的范。大概到隋唐时期,开始采用失蜡法、翻砂法等先进技术铸造钱币。因此,隋唐以后,不再见有钱范遗存,取而代之的是样钱、祖钱、母钱及其他模具。 [注2]
3、要研究古代钱币,必须首先研究铸币的“钱范”。而母钱范、子钱范的制作,源自祖钱范。由于祖范制作耗时耗力所需量有限,本身就不必多,翻制陶母范的祖范可以反复多次使用。陕西王泰初先生对汉宣帝时期的钱范研究后认为,汉宣帝时祖范一年制作两方,上半年 一方,下半年一方。[注3]
由此可见祖范制作时就稀少,遗存在世当然稀少,考古发掘更加稀少,这给我们对古代铸币工艺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
4、从专家用作研究的钱范来看,所谓考古发掘,它的来源主要有:一、历代故城、故宫遗址出土;二、古代铸铜作坊、铸钱遗址出土;三、废铜、废品仓库检出,或文物商店发现;
四、传世品由博物馆收藏,或前贤著录所见;五、各地零星发现。从专家用作研究的钱范来看,所谓考古发掘,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山东等三省;江苏 、四川 、浙江 、安徽、湖南、河北、山西、上海、北京等地均有一些发现;内蒙古的包头、呼和浩特也有个别出土。而东北三省均未见出土钱范的纪录。
从专家用作研究的钱范来看,所谓考古发掘,所见的钱范的种类,大部分是古代铸铜作坊、铸钱遗址出土的泥陶子范,小数为石范和铜母范,阴刻祖钱合范几乎未见。
根据上述事实,恕我直言,专家们用作研究的钱范(实物),无论是出土分布的区域还是钱范(实物)的种类,范围过于狭窄,数量实在太少 ,以至于“没有实物证明”。那么,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就可想而知了。
5、中国大北方,主要是东北和西北地区大量的文物特别是古代钱币的大 批量面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建设,开挖了大量的古代遗址, 导致了大量的文物遗失。大东北地区,地毯式的探宝,让大量的古代 钱币重见天日。收藏热催生了盗墓热,探宝热,你搜索一下“金属探 器”就可以看到这一方面的“科研成果”探测仪器功能怎样的强大。 下图这样巨大的发现,我听过的可不是一次两次。[注4]
6、这么多的钱币是怎么跑到东北、西北来的呢?著名的古钱币 大收藏家北国盈泉举例说: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轻而易 举攻下北宋东京汴梁城,俘虏徽宗、钦宗两代皇帝和后妃、 公主及三千官吏,连同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加之 平民百姓等不下10万人北返。大量文籍舆图、宝器法物,金 银国宝被一并运往金国。可以这样认为,唐、五代以来各皇 室珍宝都集中在北宋东京,这次被金兵洗劫一空。北宋历朝 铸制的各种钱币当然也是劫掠的主要内容。 据彭信威《中国货币史》载:“宣和年间金人攻入汴京 的时候,在宫中发现金钱七十一贯,银钱一百四十二贯, 这些只是宫中所藏,只能是金所掠夺的北宋金银铸币中的 一小部分。[注5] 7、这些钱币又是如何被埋入地下的呢?近几年经过大量市场调 查,结合研究历史资料,北国盈泉聂老师指出:缘于变国战 乱。辽末、金末、元末的军事角逐导致政权更迭和人民流离 失所,而金属钱币沉重不便携带。公私瘗埋钱币是不难理解 的。而每次政权更迭都会带来大规模的杀戮和迁徙,瘗埋钱 币者很难再回到原地寻找他们埋藏的宝藏。
8、钱范属于钱币的范畴,是特殊的钱币。国家考古发掘的,主要是古墓葬。而钱范,不可能随葬,所以古墓发掘或许会见到少量行用钱,却找不到钱范。但是,你找不到,不等于没有,不等于钱范就不存在。我们知道,钱范,特别是双面祖钱范,十分稀少、十分珍贵。她不可能用于墓葬,也极少存放在铸钱工坊。在制作好母范或子范后,祖钱范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随即被统治者珍藏起来,最大的可能收藏在国库里。从新莽“壮泉四十”双面祖钱范背面的龙纹装饰(见《 说钱范十六 新朝王莽铸币钱范集赏》)来看,除了用于铸钱外,祖钱范还有宣扬王道、把玩欣赏的功能,因此,这类钱范也有可能珍藏在皇宫里,供最高统治者观赏。
9、钱范主要发源于汉民族。唐宋元明清以来,汉民族屡遭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这些游牧民族入侵中原,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掠夺财富。而历代国家的财富大多集中在国库和皇宫。因此,国库和皇宫正是侵略者最最关注的重点。于是造成了钱范的被动移位。移动的地点从中原流向契丹、金、蒙古族的心脏区域:东北和内蒙一带;移动后的形式从原来的皇室集中储藏,转向分散的少数贵族珍藏。
10、大开发激了大发现 。近年东北、内蒙所出多为个人埋藏的钱币,埋藏分散,埋藏较浅,当地农民用金属探测器轻易就可以找到。许多钱币都是盛装在铁锅、缸瓮等容器内埋藏。《说钱范》系列文章所展示的钱范,大部分出自东北、内蒙两地,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而这也正是,为什么这些钱范国家考古发掘未能发现,却在民间频频现身的原因。
11、研究古代钱币,离不开钱范。众多钱范出现在东北、内蒙,是历史的必然。漠视东北、内蒙出土的钱币,是对现实的反动;漠视东北、内蒙出土的钱范,研究、评说我国古代铸币工艺的历史,是不客观的,不可能得出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今现实社会里,如果一味局限于所谓的考古发掘,那么,我们的研究必将步入没有实物证明的死胡同。
12、综上所述,对于隋唐以后的铸币工艺,虽没有文献记载,却有实物可证明。中国历代遗存的钱范是有的,隋唐以后存世的祖钱、母钱也是有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这些实物。在《说钱范》系列文章中,我们己经陆续展示了历代钱范,故在此不再重复发布。下面我们再展示一组隋唐以后的母钱翻砂法所必须的祖钱、母钱,以供专家和泉界的朋友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