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孕育崇宁重宝雕母的产生

2018年05月15日 11:5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北泉轩

  拙见,信息传播方式的嬗变,引起了三个社会性变化:

  汉字书写传统弱化;信函书写及邮寄量锐减;书刊阅读率下降。追溯以往,作为汉字书法载体的古钱币或可先兆这种渐进的演变。

  一是,钱文从金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真书、草书,书写渐趋明快,字体趋向简约。

  二是,钱文的庄重程度渐趋软化。潇洒,率真,书者的情绪或者融入其中。书法到了宋徽宗赵佶腕下,更继承了几分浪漫主义色彩。

  三是,以汉字书法为独尊的正统地位,在民族融合,文化升华中被袭扰或异化。例如,辽代汉字钱文简化,省笔,借笔,比较更趋向简约和率真。现在的简笔“宝”字,在辽、元时期钱币中业经多所采用。

  回顾我国汉字(或含其他文种)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或可旁证宋代钱币铸造技术的时代特征。故研判:活字印刷术的先进性,推动了钱币雕母的产生。钱币雕母产生在北宋中后期,或可坐实。网见崇宁、大观通宝“雕母”亟待正式鉴定结论。

  我们在研究古钱雕母产生的时代问题上,很可能是大大地低估了古钱铸造规范化、正规化的历史步伐。清代有雕母,确凿无疑。明代以前未见雕母,只见铸母和钱样。——这可能就是关于雕母产生年代的一般认知。

  钱文书法的庄重性、严肃性,缓冲了汉字书写的弱化趋势。因为民间对于钱币的定性和定量标识,必须是确切和认真

  的。——钱,反映了百姓的切身利益。见钱眼开:

X
数据:29,2·2,6·5;6·99克。数据:29,2·2,6·5;6·99克。

  崇宁重宝折二雕母,背巨星,奇怪现世。雕母的姿态,折二的规制,这是非同寻常的。

  背面地张与外缘底角间,那残存的鎏金痕迹,反映了身世不凡;文字端庄,舒展大气,既不连内郭,也 不挤外郭。字口深邃,棱角分明,笔划如斩,刀笔功夫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但放大镜下,字口的拔模斜度也不是每一笔都面面俱到,而是朝外一面斜,凸起双面斜,内中俱不斜。所谓刀痕如斩,也不是棱角如新,跌宕沧桑之后,如冰刀刃一样的锐角,遍呈倒棱之态;

  穿口利落,斜向平行,外缘与地张连接呈45。夹角,拔模条件具备,设计服从使用达到了铸造要求;

  地张平正如砥,包浆内可见平行细微暗格,或为篆刻操作规格,保证了形制的工正完美布局;

  观察发现,背巨星并非几何概念的正圆,手工旋刻迹象犹存。但,这些特征都构成了雕母的要件。崇宁雕母应产生在徽宗崇宁年间(1103),它与其它已见的同期(铸)母样比较,是做工更精致,更规范。但是,未见同版折二子钱,那是因为权钱升值到折十,小钱不屑矣!

数据:30·5,2·5,6·5;10·12克数据:30·5,2·5,6·5;10·12克

  而嘉泰通宝折三雕母,背利元五元的出现,则为崇宁雕母出具了很好的佐证。

  此钱无谱,背文费解,可能想~都想不到。如假,也是违背常识的后世不良臆造者的最劣选项。因为这样的纪地纪年方式,足以令后世如坠五里雾中。

  庆历到崇宁,正是北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以礼佛敬佛为载体的书法、绘画、雕刻相互助推,交错发展。然而,在雕版印刷术基础上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当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毕升1051年死后,人们发现了元符——崇宁(1100——1103)年间印制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刊本,才见证了活字印刷术的普遍推广。另悉,历博藏有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四寸见方雕刻铜板。或可旁证当时的金属雕刻艺术品存在的事实。活字在不同载体的雕刻和定型,促进了钱币模样技术水平的提升。《宋史·食货志》载:“大观元年,(蔡)京复相,遂降钱式及锡母于铸钱之路铸钱院,专用鼓铸。”显然,这里说的是部颁样钱。但样钱源于母钱,似应有母钱存在。北宋末雕样或仍以木样、锡样为主。

  而崇宁(大观),比庆历晚了60年,嘉泰又比崇宁晚了60年。嘉泰雕母技术似乎更成熟些。

  推而广之研析,或者可以认为:1041(庆历元年)——1201(嘉泰元年)的160年间,北宋、南宋,西夏,辽道宗之后,金朝全部(1115-1232)可能都先后不等地渗透或融合了北宋的雕母制作技术。至于上溯到庆历元年的80年之前,是否会有雕母的产生,也依然需要求索。此议当否,泉者或可拭目以待。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