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的进步成长是百年历史

2018年10月09日 13:5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作者:古泉园丁

  我们现在看史书,很简单,常常的不注意时间概念。昨天打仗、今天战争,明天政变,总是腥风血雨,城头变幻大王旗。大家写起历史文章来,由于空虚,总是信手带过。

  中国历史四千多年以来,基本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对立、统一、融合、发展这样的历史周期,并且体现出这样的规律:游牧民族在中原空虚、政治腐败的时候打进来,建立新的朝气蓬勃的政权。之后,又开始衰落,草原上又成长了新的部落,他们又打进中原,完成新的统一融合。但是,这是一个历史过程,绝不是昨天、今天、明天那么简单。我们研究历史,决不能概念化,要理解历史是一个长期过程,了解历史真实,掌握历史规律。历史不仅要纵向联系分析,也要横向综合对比。我们才会发现某方面的历史规律。

  前面的几篇文章我写过了。越写越感到沉重。你想,游牧民族打进来,占领中原,他们没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实力可以吗?没有准备可以吗?没有战略可以吗?没有侦查、或者调查研究可以吗。你以为游牧民族真是蛮夷,没有文化,吃干饭的,都是鲁智森。我很认真的强调,游牧民族打进中原之前,基本就完成了汉化。你信不信。

  中国历史,辽史是比较详尽的,有史书,有文物,离我们相对比较近,但是,辽国的正史,资料多一些。辽前期资料比较少,但是也有清晰地脉络。我从辽国古钱币开始探源越看资料,越感觉到契丹民族的伟大。也就是说,辽国是文明成长的,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部落氏族社会过渡形成奴隶制度社会,并在向封建社会跃进的同时统治了中国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融合。为开发蒙古地区和中国东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契丹民族辉煌的历史。

  1、契丹兴起,经历了三百多年。是一个三百年的《昨天》。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她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注意,元朝的蒙古族此时已经开始发育了)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此时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各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150年 )和遥辇氏(150年)两个部落联盟时代。注意:自北魏开始,契丹族就开始在辽宁阜新活动,至唐末强大,五代时(916)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统治中国北部,这三百年,一直是北魏和中原王朝的近邻,保持着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2、掩盖了大宋光芒的大辽国建立。又是延续将近 300年。

  辽国建立几先与北宋同时期。双方经常交战。但是,辽国最早实行“一国两制”,朝廷里分设管理契丹民族事务的部门和管理汉族事务的部门。保持了政治的稳定。“澶渊之盟”后,辽宋双方长期维持100年的平稳关系。其疆域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当你看到大辽国的地图的时候,北宋是被包裹在南方一隅的。由于契丹的名声远杨,国外有些民族不知有宋朝,至今仍然把中国称作“契丹”。辽中叶后,统治集团日益腐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民族起义风起云涌。当女真族展开强大攻势之后,辽帝国迅速走向灭亡,1125年为金所灭。

  3、但是,辽国皇族后裔又建立了西辽、东辽。这些政权又继续了三百年。

  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近大部分人口,具有和大宋甚至超过大宋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大辽国,和大宋朝和谐相处了100多年的大辽国,我们的历史记录是不是轻视了。各位可以看看大辽国地图。

  不客气的说。中国大汉族主义的历史观,把大辽国一直看成是异族统治。忘记了,大契丹大部分人群早就融入了中华民族。

  北魏鲜卑人的兴起三百多年,室韦蒙古的兴起四百年。女真人的兴起将近200年。满族的兴起,都是数百年以上的历史过程。在他们兴起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和中原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我们研究历史的时候,不能从政治上把它们分开,要在同一时期并列的对比,才会看得很清楚。一句话。游牧民族和大汉族的融合不是政权建立之后几年融合的。从他们的部落建立,就开始向中原学习,开展贸易交流,接受中原政权领导,给中原政权进贡。他们在历史上就是某个朝代、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只不过属于另一个族群。你们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料里看,会认同我的观点。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