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祖钱范的制作 祖钱范证史之五

2018年10月15日 11:52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雁山泉声

  席会坤《汉代钱范分类研究》指出:按性质不同,可分为原 范(祖范)母范和子范三种。原范是指直接雕刻而成的钱范,范 纹皆为阴文,既可直接铸钱,又可以用来翻铸母范。 因为祖钱范遗存在世的稀少,又因有关钱范方面的历史文献 的匮乏,对钱范的研究,特别对祖钱范的研究少之又少。经过数 十年的收藏,我们积累了一些钱范。今尝试着对祖钱范作粗浅的 探讨,聊作引玉之磚,以期引起泉界朋友和专家的关注。 一、原范(祖钱范)是直接雕刻而成的钱范。

 
1、三孔布下尃祖钱范上的雕刻痕迹。1、三孔布下尃祖钱范上的雕刻痕迹。

  三孔布下尃,铸于战国晚期,约公元前3世纪左右。

2、差布五百祖钱范上的雕刻痕迹。2、差布五百祖钱范上的雕刻痕迹。

  差布五百(十布之一),新莽铸于建国二年,公元10年。

  3、宣和通宝祖钱范上的雕刻痕迹。 宣和通宝,宋徽宗铸于北宋末期,约公元1100年到1125年。

  二、在制作钱范之前,先用各种材料雕刻出钱币的模样,我们 称之为钱样。

  这里我们仅罗列了材质:玉、铅、骨、木、绿松石等几种钱样。 祖钱范在制作时,必须对钱样进行加工、改造,然后再复制到祖钱 范上去。比如,中间的一枚玉质“平五千”钱样,后来被分解成 “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 两种钱币就是实证。

三、祖钱范范坯的制作。三、祖钱范范坯的制作。

  铸钱局事先铸造一批祖钱范的范坯,便于朝廷确定钱文后, 尽快将祖钱范赶制出来。从背面上的纹饰和腔内的钱模看,这些 范坯都是手工雕刻制作而成的。

祖钱范范坯背面纹饰雕刻的痕迹祖钱范范坯背面纹饰雕刻的痕迹

  四,已经预先制作好的范坯,包括背面的纹饰,范腔内的流通道,

  范腔内钱模的外径,正反两面相合的榫卯,仅仅留下腔内钱模 正、反两面的钱文(或纹饰)未刻。当朝廷将钱文确定后,铸钱局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祖钱范赶制出来。所以,制成祖钱 范后,常常会出现,同一时代、同一铸钱局的同一种钱范,甚 至不同种钱范(腔内钱文不同),都有正背两范可以交错使用、 相互重合的情况出现。

  1、两件新莽“壮泉四十”祖钱范,一新一旧,榫卯相对,面范、 背范可交错使用。

  2、同一时代、同一铸钱局的两件祖钱范,北宋末年的圣宋元宝 和宣和通宝。两范背部纹饰不同,型制大小相同,榫卯相对, 两背范可以调换使用。

3、网络所见,战国时期三孔布(背范)与圆足布离石(面范),3、网络所见,战国时期三孔布(背范)与圆足布离石(面范),

  榫卯相对,严丝合缝。 只是榫卯相对,腔内钱模未必重合 (背范三孔布钱模两脚略宽),所以我们把它叫做“错配”。

  4、战国三孔布十二朱祖钱范(皆背范),两面币模各四枚,为十 二朱,但文字书写不同,而两背范榫卯相对,严絲合缝。

  5、王莽新朝差布五百祖钱范(面范)与中布六百祖钱范(背范) 錯配。差布五百祖钱范(面范)的钱模通高4.3厘米 脚宽2.2 厘米,而中布六百祖钱范(背范)的钱模通高4.5厘米 脚宽 2.5厘米。从下图的榫卯与钱模之间的位置,也可清楚看出, 面背两范系错配。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祖钱范系雕刻而成。制作的过程: 设计钱样、预制范坯、完成祖范。因祖钱范由面背两版组成, 同一时期、同一钱局所铸的祖钱范往往型制相近,甚至相同, 就此出现了祖钱范面背两版错配的现象。在几种钱范中,这 是祖钱范特有的。

  说明:文中所用图片,未有本博水印者,除已注明网络所见外, 均由泉友“家和万事兴”老师提供,特此致谢!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钱范钱币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