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子999
公元1032年至公元1227年,古老的华夏大地,(今天的宁夏银川市)建立了一个将近200年历史的西夏王朝。1036年皇帝李天昊令大臣野利仁荣等仿汉字创制了党项族语言文字,史称“蕃书”,后人称:西夏文字。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征伐西夏。蒙古大军于1227年彻底毁灭了西夏王国,西夏文字也湮灭在以后历史长河中。
20世纪60年代,中国语言学家李范文先生研究在俄罗斯保存的西夏文资料,编译了一本《夏汉字典》在1997年出版,后又历经13年的去繁从简修改,于2010年出版了《简明夏汉字典》。此字典,学术界认为:西夏文字应该有六千多字。而李先生认为:“从现有的资料可以可定,西夏字只有五千八百多字,其余为异体和讹体字”。这本字典的部分文字解译当年的学者们还有些不同意见,但是,它是我们翻译西夏文字的唯一使用的“字典”。
西夏文字,当然是根据党项族语言创制的。我破译西夏钱币的文字,只有依据这本字典,网络上查不到能比字典更多的内容,我把这本字典可以说是每个字都筛过了,古币上的一些字,字典里根本查不到,翻译难度很大,第一、就是“异体和讹体”的原故,就是有些钱币的文字在字典上查不到,只有找最相似的字来推测。第二、有的字是一字多种意义,要根据前后的字义,来比较选择;第三、有的字是一字多词组,还有反意字。然而,古币上只有四个字,我尽可能按照汉文意思去进行解译,才能被读者理解。
我现在翻译了十多枚西夏文钱币。我发表了五枚钱币翻译的结果。那五枚的翻译,我仍旧在推敲。总而言之,大家看了我的译文,可能会有疑义,我明确的说,就像一本天书,这本字典,我已经泛读了一遍,学会了三种检索方法。不到半年时间这本精装的字典都翻松散了。有些字,现在我可以轻松地找到,最难的是多数钱币上的文字和字典上的文字字形和笔画都有不同,我们没有其它参考书。大家可以想象,西夏文字创立到长期使用,必然要出现简化和变形。咱们建国初期到现在69年,繁体字和简化字出现了多大的变化?而西夏文字将近200年,能够没有变化吗?
目前,除了字典,我还要看汉字的字典,查找汉字的多重意义。我又继续的查对《辞海》因此,需要多方求证,才能提高准确率,我之所以勇敢的翻译西夏钱币,是我相信我的翻译总会取得进展,不断接近准确,请大家给予支持和鼓励,特别是期待懂得西夏文字的朋友进行交流。
随着我收藏的西夏文钱币和西夏汉字钱币的增多,汉字钱币和西夏文钱币的对比观察。翻译工作的进展,我看到自己翻译过的钱币文字还需要推敲,同时对过去前人的翻译文字,感到有不同意义,也产生了的探究对错的心里。
我现在这里推出三组西夏钱币:西夏文钱“天庆宝钱”、“皇庆宝钱”和西夏汉文钱“皇建元宝”。这三枚钱币,其中有一枚前人翻译过的。
第一组西夏文钱币:“天庆宝钱”(大小可同宗互证)
祭祀大花钱:直径 96mm 厚 8.5mm 重550克
折十钱:直径 45.5mm 厚 4mm 重 42.4克
折五背佛:直径 35mm 厚 3.5mm 重 14.2克
小平钱:直径 26.2mm 厚 3mm 重 10克
(上右下左旋读)
上方第一个字,西夏字典字意:乾、天也。这与汉文字意相同,即:乾就是天,天也是乾。我按年号取:“天”字。第二个字:庆,直取即可。第三和第四是常见的“宝钱”二字。此币读作“天庆宝钱”。
#惊艳中国#
第二组西夏文钱币,曾经试译过为:“皇庆宝钱”,现在更正为:“皇建宝钱”。
理由是:1。“庆”字可按汉文化解译为:欢庆、国庆、建国。2、西夏文祭祀大花钱币“皇建宝钱”上的阴刻花纹饰与汉文祭祀大花钱币“皇建元宝”上的阴刻花纹一致相同,这说明是同一时期铸造了夏汉两种文字钱币。
因此,第一组西夏文钱币为“天庆宝钱”。第二组西夏文钱币应该读为“皇建宝钱”。
现在让我纠结的问题是。前人翻译的“天庆宝钱”,现在就不准确了。应该翻译成“皇慶寳钱”。我在解译“庆”字的过程中,尾行出现一排字:天庆宝钱。原来,前人把“皇庆”译成“天庆”的根源是来自字典。
现在我手中的实物西夏文钱币,“乾庆”两字可以译成“天庆“,而前人翻译的“天庆”应该译作:皇庆或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