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珍《洪武通宝背牧童骑牛》银钱赏议

2018年11月29日 16:0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明珍——《洪武通宝背 牧牛》银质大钱赏议 《洪武通宝》钱系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流通货币。《 明史·食货志》载: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即位,颁布“洪武通宝”钱,洪武通宝特点是,一改过去的钱或记重或称宝,洪武钱既称宝又记重;二是洪武钱作为国朝钱即制钱,有一定大小层次及形状、文字标准,不偷工减料。币值分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各行省皆设宝泉局,与京城所设宝源局并行铸造,而严禁私铸。洪武四年(1371)改铸大中。可见,洪武通宝大钱仅铸行4年即停铸。

  下面展示这枚《洪武通宝背牧牧童骑牛》银质大钱,笔者认为并非洪武年间流通货币,也不是有的藏家所说为明清时期所铸,应为官铸,有某种纪念性质的用币。一是材质是洪武年间稀缺的银质;二是钱文文字特征与流通货币《洪武通宝》书写风格相同,如其面文“宝”字为尔宝“寳”;“武”字止部短横等;最为明显的是,其钱币铸制相当工整,钱体厚重,廓圆穿正,地章平整,背面牧童骑牛图非常传神,骑牛牧童暗喻明太祖朱元璋,私铸不敢,后仿难为。

  相关链接: 大明王朝无 论从政治,对外交往还是经济领域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有了显著发展,货币的铸造与流通也有其特点,明朝前期,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八年正式发行了“大明宝钞”,重新统一了纸币的发行流通。随着贸易的发展,朝廷无法遏制宝钞不断贬值。民间交易,也自发的形成了用银用铜钱的状况。到明朝中期,孝宗年间,纸币制度已名存实亡,形成了“积之市肆,过者不顾”的局面。中期以后,白银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货币,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铜钱为铺的货币流通制度构成了封建时代后期货币流通的新特点

  下图《洪武通宝背牧童骑牛》银钱直径为35mm,厚3.8mm,钱币铸制精整,钱文书法劲道,背牧童骑牛图传神,可见,此钱不是流通货币,也不是私铸,应为官铸,具有某种纪念性质或特殊用途的铸币。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