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背折三铜钱是元代至大时期的“供养钱”

2018年12月07日 19:2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献福寿山石

  笔者收藏了一枚折三[佛法僧宝]光背铜钱,因其脱谱,一时无从考证,何人所铸成谜,故沉睡帐册多年。

  历史上安南后黎朝叛将安南王陈暠天应元年(公元1516年,时值明正德十一年)倒是铸有一枚“佛法僧宝”铜钱。因陈军战时皆削发为记、并借佛法召令全军,故所铸钱文曰“佛法僧宝”。陈暠的“佛法僧宝”为篆书体小平铜钱,距今500余年,史料未见其它版别存世。安南“佛法僧宝”与本人的这枚藏品从文字 、版式皆大相径庭,愚判定其绝非安南陈暠所铸。

  经过长时间的迷惑,一次偶遇,笔者在互联网《古泉园地》2017年6月27日刊载的一枚折二银质[佛法僧宝]图片中发现了重大信息(未见作者署名)。这枚钱币面文书体与笔者所藏的“佛法僧宝”如出一辙,但它的钱背明显铸有自创体直读“至大”二字。经过笔者仔细比对,这枚银质“佛法僧宝”钱背字体与一种折十“大元国宝”背“至大”一脉相承。如此明确的信息,无疑确定 这枚银质“佛法僧宝”为元至大时期所铸,同时也印证了笔者从前就将此币排除在安南铸钱之外的猜测,这一发现还弥补了史籍的缺失。根据古钱“同宗互证”原则,笔者收藏的这枚“佛法僧宝”钱也有了名分,它确属元铸而非安南舶来品。至此一枚元代新的币种出现了。

  “至大”是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的年号,仅用四年(公元1308-1311年)。元代信奉佛教,每位皇帝登位前必先就帝师受戒。凡举行法会、修建寺庙、雕刻藏经等佛事费用皆由国库支出,元代统治者还划拨给寺庙大量田亩作为供养。就此派生出诸多不同时期的“供养钱”,这些钱币既可赠与施主亦可用于流通,这一现象唯元代盛行。“佛法僧宝”顾名思义即为寺庙“供养钱”,原因:自古“佛、法、僧”合称三宝,“佛宝”即佛菩萨像;“法宝”代表经书;“僧宝”指寺院出家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取“佛法僧宝”钱文作为寺庙供养钱再贴切不过了。

  既然这枚“佛法僧宝”为元代寺庙“供养钱”,外观尺寸足、品相佳史籍为何不载呢?极有可能这枚钱币为“至大”末年所铸,因其铸量少、存世罕、面世晚的缘故被史籍遗漏。当前它的出现,无疑给元代钱币锦上添花,中国钱币史又增加了一个新币种,这一重大发现,可喜可贺!

  是品为熟坑,楷书直读,钱面细缘细廓,钱背廓缘较宽,钱径32毫米、厚2.5毫米、重12.55克,其珍贵不言自明。

  下图为《古泉园地》刊载的银质钱币

  下图为《古泉园地》刊载银质钱币背“至大”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铜钱钱币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