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译第三十二枚西夏文钱币河怒汉寳

2019年06月25日 08:5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作者:西夏泉女——李翔

  作者:西夏泉女——李翔

  破译之前,简介地理、历史、人文状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它像一个“几”字形,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途经九省,急奔渤海之滨。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她哺育维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然而,她也有发怒祸患时候……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决溢泛滥,下游河道就会出现改道迁徙的变化,决堤改迁的洪水到了哪里,哪里就会出现水患灾情危及民生。

根据有史料记载: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多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

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

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又改道走回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

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草丰美,利于农牧业的发展,适宜人类生存。

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王国居于上游的大“几”字湾区周围,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河套周围有高原、山地、河谷平原三种地貌,黄河纵横贯穿西夏境内千余里,灌溉着肥沃的农耕区。
 
大汉人的中原王朝位于黄河南岸的(河南)开封,古称“汴梁”,北宋的都府就建在这里,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然而,上游河套地带如果河水泛滥,中原地带必成灾难。

在生产力条件极其落后的古代,人们对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日食、月食、潮汐等现象没有足够的科学认识,因此,只有崇拜信仰鬼神,他们祭天、祭地、祭河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周密而庞大的神鬼体系,几乎可以说无处不有神鬼,无物不有神鬼。北京的天坛、地坛、先农坛等现代的名胜古迹,都是历史上皇家的祭祀场所。

《宋史’夏国传》记载,党项人“笃信机鬼”,西夏人编篡的文字典《文海》中,有关“鬼神”的条目达二十多条。

黄河水患是难以解决的自然灾害,古人们一直相有河神存在。每当遇到黄河决口,灾情严重时,统治者就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祭祀河神,祈求河神的保佑平安。河神又称河伯 ,常指黄河水神,是中国民间最有影响力的河流神。从殷王朝开始就对河神的祭祀极为重视,建立河神庙,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地方性的河流崇拜十分活跃,以致历朝历代一直延续。(据说祭祀河神,已经纳入国家祀典里,是比较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就在现代的今天而言,某些行业依然存在祭祀河神的信仰。2000年全国各地开始大兴土木,房地产行业使得“砂砾”行业日夜繁忙,采集“砂砾”的公司每年在汛期到来之前,都要举行祭祀河神的仪式:请道士念祭祀语,由公司董事长带头献祭品,上香,派人沿河边撒五谷杂粮、盐巴、茶叶,杀三牲(猪牛羊)放炮竹,歌颂河神,向河神祈祷平安。

  笔者将破译的西夏文币就是祭河神;镇河妖;保平安使用的祭祀大花钱。这是两枚钱币:小型的(左右上下)十字对读,大型的(上右左下)斜读。不同的读法顺序说明两枚钱币:

  1。不是同期铸造的,2。宋朝与西夏不仅仅是一次在一起共祭祀河神。

  
本文章以小型钱币文字做顺序翻译:左边第一个字《夏汉字典》解译为:河也。右边第二个字,字典解译:嗔、怒也。上方地三个字,字典解译:(汉)也。第四个字是“寳”。读者们可以一目了然地读出:河怒汉寳。

“河怒汉寳”的破译,引我们穿越到北宋、西夏和南宋、西夏的整个历史时期,两国之间虽然在疆土边界上常年有战争摩擦,但在自然灾害面前却又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始终“是一家”的特有凝聚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黄河上游怒吼咆哮的水患危及着中原地带的汉人生存,因此,(汉)宋朝统治者会与西夏统治者联合抗洪赈灾,此钱币证实出:宋与西夏皇家祭祀河神的活动,即,祀河神,镇河妖,安河怒,保众生。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