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一所示,这三枚铸币都是;阔缘、光背,钱径都是35毫米的大钱。
图二所示,此钱币的钱文只有“太和”二字。据查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铸“太和五铢”钱币,官、民皆铸,版别甚多,大小精粗不一。谱载的“太和五铢”均为小平,未见有大钱。图二的这枚“太和”钱却无有“五铢”字样,且钱体较大,不见记载,应为“奇品”。
图三所示,这枚五铢钱,钱文为四字,除“五铢”二字可读,另两字却不知如何解读,有人读作“太平五铢”,我不知可否。也因未见谱载,且是大钱。也应为“奇品”。
图四所示,此枚“五铢”钱,是所见钱体较大的“五铢”,钱体较大,可以看得出:西魏的“大统五铢”、隋代“置样五铢”(西魏、隋都未见“五铢”大钱)的铸造式样上受其影响。也因未见谱载,无法准确断定年代,也应是“奇品”。
图五所示,两枚钱币大小一致,分别为四字“五铢”和二字“五铢”;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五铢”的写法相同,应为同一时期的铸币。
综上所述,三枚钱币都是未见谱载的出谱“奇品”,由于三枚钱币的大小一致,也都是阔缘、光背,锈色、品相等方面总体感觉有十分的相通、相近之处,也均属于“官铸”的试铸样钱。可以肯定“太和”二字币是北魏时期的铸币,另外两枚“五铢”是不是也是北魏铸币?我虽然也持有这种观点,但是也不能最后去肯定。因此载录于此,待方家指正和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