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莹:收藏门牌的藏家(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6日 07:45 国际在线

  提起“胡同”,人们往往都会想起古都北京,殊不知,“胡同”是大多数北方城市对街巷里弄的称谓。天津“胡同”的出现,大概是明朝年间的事,他不仅是城市交通的脉络和平民百姓生活的场所,还是津沽历史文化演化的重要舞台,记载着近代历史风貌,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随着城市的发展,基础建设一步步推进,胡同在我们这个现代化大都市里的范围越来越小,直到最后消失,人们在用照片、影像等等不同的方式记录着这段饱含着市井风情的记忆。崔莹是从天津老城厢里走出来的一位普通人,如今他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老城厢,记录着这里的每一条胡同。

  每个人珍藏记忆的方式各有不同,比如有录音、文字、影像记录等等,但有人却因为深爱着胡同,于是走街串巷,把胡同里的老门牌收藏起来,就像收藏了一整部天津胡同的历史。这位有心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崔莹。

  崔莹是个地地道道的天津人,祖辈几代生活在老城厢的胡同里,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对老城厢的胡同有着一种别样的深情。听崔莹介绍说,在老城厢即将拆迁和正在拆迁的那段日子里,他几乎一天要往老城厢跑上好几趟,就是想要收集一些有关老城厢的纪念。走在老城厢那一条条熟悉或不熟悉的胡同里,崔莹说,他心情特别复杂,一方面他觉得改造老城厢是天津发展的大事,另一方面他也希望用一种方式留住人们对这里的记忆,留住老城厢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还是报纸上一篇关于收藏门牌的负面报道,提醒了崔莹,让他开始了就门牌的收集整理工作。崔莹告诉记者,“天津市河北区粮店后街有个李叔同故居,原来他门前都有一个文物管理所钉的门牌,就有的人,看来也是爱好者,他不经过人的允许,属于破坏性的收集了。我看了这个报道给我一定启发,收集胡同里巷最好的实物不就是门牌嘛,而且经过好几十年的门牌更有它的历史意义。但是我收集门牌是随着人们拆迁改造,我过去跟人家协商,经过允许我才进行收集。”

  崔莹工作很忙,所以对于老门牌的搜集只能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三四年间,每到休息日,他就背上一个大背包,装上相机、记录本、工具、水,还有几块口香糖就一头扎进了老城厢的胡同里,一呆就是大半天。尤其是夏天,进了老胡同就跟迷宫一样,没有点儿体力根本盯不下来,而且烈日炎炎,更不能没有水,有时候弹尽粮绝了,崔莹就拧自来水水管子喝一口,饿了,他就一边走一边嚼口香糖,靠着糖分增加点儿热量。

  在门牌收集过程中,崔莹的举动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受到了一些阻力,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仍然是老城厢居民那种纯朴、热情、乐于助人的品质。有这样一件事儿,让崔莹至今难忘。“我记得是在双井街胡同,我去的时候居民正在登记,暂时不能把门牌卸下来,有一位韩大姐在了解我个人想法之后特别支持,于是就叫我留下了我个人的电话号码,将来拆迁的时候她会把她的门牌替我保留下来。这段事儿过去一晃就半年多,我就忘记了,我觉得人家搬家那是大事,替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保存门牌这肯定会忽略了。我没想到多半年后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就是这位韩大姐,她把门牌一直保留着,她还发动她哥哥把邻居的门牌给我预留了一块。她还拿了纸小心翼翼地包着,生怕弄坏了。我非常非常感动。这说明老城里人淳朴热情的一面。”

  崔莹不仅收集老城厢的老门牌,也收集关于这些门牌的故事,这些故事尽管都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但却串起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老城厢的理解。就拿崔莹家几代人生活过的公所前胡同来说,就有自己的来历。他解释说,“以前确实有一座建筑是‘公所’旧址。‘公所’就是一种民间组织,起源于理教,清末的时候理教逐渐在民间就有了。一旦入了‘公所’,就不许抽烟,不许喝酒,不许办坏事儿。”

  通过自己研究以及查找资料,崔莹发现,老城厢胡同名中,最有趣的是它的随意性。比如,以前天津有县属衙门、阜属衙门,有户部衙门,在县属衙门围墙的墙根那儿形成一条胡同就叫县属大墙,就这么传下来了。又比如板桥胡同,当年那儿就是一条很长的排水沟,行走不方便就用木板搭了简易的便桥,后来污水沟就填平了,但是人来人往就形成了一条胡同,延续过去的叫法,就叫板桥胡同。甚至还有以人的名字命名的,以当年的买卖店铺命名的……

  崔莹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收集着老城的历史,两个、四个、十个、二十个,三四年间,他跑了近200条天津老城胡同,收集门牌200多块。尽管收集上来的许多老门牌已经破损不堪,已经没有什么品项可言,但是在崔莹眼里,它们都是宝贝,他都会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因为那些旧的只剩一片儿搪瓷的老门牌也许更能体现出老城经历的沧桑,也许和老城的年龄更加接近。

  稍有些经济头脑的人也许都会想,这些老旧门牌在现在看来也许没什么,但再过些年,说不定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也曾经有人让崔莹出让这些门牌,但是遭到了拒绝。崔莹说,他从来没考虑收集旧门牌的经济意义,它只是他个人的也是天津老百姓的一笔精神财富,也许在将来适当的一天,他会把这些门牌捐献到天津市的有关部门,这是崔莹的夙愿。

  在崔莹眼里,这些古旧的门牌都是有生命的,每个门牌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现在他仍然在寻找着能够讲述更多历史的老门牌,希望能有一天能把这些关于老城厢的实物纪录集中在一起,重现老城厢当年的辉煌历史。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