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马克思珍贵手稿露真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5日 08:13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一份是1876年10月16日马克思写给友人托马斯·奥尔索普的信和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写给奥尔索普的信

  一份是1878年6月25日马克思写给英国周刊《自由新闻》主编与发行人科勒特·多布森·科勒特的信

  至此,连同保存在中央档案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三份,我国公开收藏的马克思手稿已增至五份

  穿越重重冷气、戴上白手套、打开道道锁定的保险柜、轻轻展开塑膜护封,在中共中央编译局地下一层珍本馆,工作人员将两份珍贵的马克思手稿捧至记者面前。“这两份马克思手稿,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典藏的标志性成果。”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说。记者获悉,中央编译局新近购得两份珍贵的马克思手稿。

  “马克思手稿发布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研讨会”24日在中央编译局举行。众多从事马克思主义著作编译和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齐聚中央编译局,见证我国新收藏的两份珍贵手稿。至此,连同保存在中央档案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三份,我国公开收藏的马克思手稿已增至五份。

  会上,中央编译局向与会专家学者展示了我国新增加的两份马克思手稿,其中一份是1876年10月16日马克思写给友人托马斯·奥尔索普的信和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写给奥尔索普的信,另一份是1878年6月25日马克思写给英国周刊《自由新闻》主编与发行人科勒特·多布森·科勒特的信。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留下了大量书信手稿,这些手稿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遗产。中央编译局购置这两份手稿的过程中,得到了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工作组和我国驻外使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据悉,这两份手稿将于7月在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百年传播展览馆”向公众展出。

  与会专家认为,这两份手稿的公布必将进一步激发人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热情,对于更加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访谈

  亲睹经典真迹 领略伟人风采

  访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

  少量手稿散落各地

  被收藏者视为“珍宝”

  问:在马克思逝世已经接近130年后的今天,能够收藏到马克思手稿原件,应当是件不容易的事吧?

  答:的确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留下了大量书信手稿,这些手稿是人类珍贵的精神遗产。在过去100多年间,许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的知识分子为了保护、珍藏、编译、出版、研究这些珍贵的文献作出了不懈努力。

  但到今天,马克思和恩格斯绝大多数书信手稿的归属已经尘埃落定。目前,约2/3的原始手稿保存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其他约1/3保存于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还有少量手稿散落在世界各地,被收藏者视为“珍宝”。所以,如果要想得到哪怕是一份手稿,都是十分不易的。

  在我们购置这两份手稿的过程中,得到了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工作组和我国驻外使馆的大力支持与帮助。MEGA工作组的专家对手稿进行了描述和识别,确保了其真实性,使手稿得到了在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学术认可。

  领导干部和理论家

  都很难亲眼目睹

  问:这样说来,这两份马克思手稿的确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值得特别珍视。

  答:不仅普通群众,而且党的领导干部和理论家,都很难有机会亲眼目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手稿真迹。中共中央编译局有很多一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的著名翻译家,他们看到这些珍贵文献也激动不已。

  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我们决定今年7月份在中共中央编译局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百年传播展览馆”中向公众展出这两份手稿,以及其他一些马克思主义珍贵文献,希望广大观众能够通过亲眼目睹这些传世珍贵文献,更深切地领略马克思这位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伟人风采。

  第二封信从未公开发表

  文物价值巨大

  问: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份手稿。

  答:第一份手稿,是1876年10月16日马克思写给友人托马斯·奥尔索普的信,同时,这封信的另一面是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写给奥尔索普的信,原文都是英文。其中,马克思的这封信第一次发表于1970年《经济和社会》(日内瓦版)第四卷第十一期,我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50卷发表了这封信,而燕妮的信未曾发表过。信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和燕妮因奥尔索普的夫人去世而对他的慰问。

  第二份手稿,是1878年6月25日马克思写给英国周刊《自由新闻》主编与发行人科勒特·多布森·科勒特的信。这封信原文也是英文,至今未曾发表过,属于新发现的马克思手稿。信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向科勒特借阅一篇抨击布赫尔的文章。

  这两封信保存良好,字迹清晰。第一封信的最主要特点是在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分别写着马克思和燕妮的亲笔信;第二封信则是从未公开发表过的马克思的亲笔信。这是它们的文物价值所在。

  经典作家的通信

  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文献

  问:这两份手稿除了在文物方面的价值,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理论研究还有其他方面的价值吗?

  答:众所周知,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为了全面准确理解经典作家的思想,一代又一代翻译家和理论家一直努力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部文献进行系统的翻译和研究,其中不仅包括当年已经发表的著作,而且还包括当年没有发表的著作手稿、通信、读书摘要等。其中,经典作家的各种通信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文献。

  我们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见字如面。书信往往是人们表达真情实感的最重要载体。马克思的这两封信都不长,特别是第二封信很短。但是,它们对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马克思的情感世界,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的思想还是具有很重要意义的。概括起来,我觉得这两封信的理论价值在于:一封信表达了马克思对朋友的“爱”,另一封则表达了他对反动派的“憎”。通过第一封信,我们可以领略伟人的革命情感;通过第二封信,我们可以领略伟人的革命情怀和革命立场。

  两份手稿译文

  马克思致托马斯·奥尔索普(附燕妮·马克思的信)

  1876年10月16日[于伦敦]

  西北区梅特兰公园路41号

  亲爱的和尊敬的朋友:

  勒布朗先生前几天告诉我们您的妻子逝世了,而我直到现在还觉得难以下笔给您写封短信。谁有幸认识您的高尚的生活伴侣并赞赏她,他就不会用空洞的安慰话去惹您伤心。实际上,正是因为她爱您,她怕留下您一个人承受孤独,她才能够那么勇敢地同日益加重的病痛对抗,那么坚强地为自己的生命同自然抗争。我希望,您对人类的爱,您对全人类生活的热忱关注将帮助您经受住这个无法弥补的损失。

  您最忠实的朋友 卡尔·马克思

  燕妮·马克思致

  托马斯·奥尔索普

  亲爱的奥尔索普先生:

  我无法向您表达,听说您失去了亲爱的生活伴侣时,我是多么悲伤。她是一个那么优秀、那么完美的人,头脑清晰、品格高尚、性情温和,甚至在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时,看上去依然那么庄重而高贵、那么美丽。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傍晚,当我最后一次看到她时她表现出的那种女性的尊贵、那种温柔亲切而体贴入微的善意和友情。她对您这位她深爱着的丈夫、对她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都怀有忘我的、热烈的爱。不过,她虽然全身心地眷恋着自己最亲近的、深爱的人,却从未胸襟狭隘、囿于家庭,她那炽热的内心始终面向人类的冤屈和苦难,同情那些被压迫的人、抗争的人、卑微的人。您的痛苦、您的孤单和寂寞必定是那么深重、那么刻骨。请您相信,我们对您所承受的深重痛楚抱有深切而诚挚的同情。

  您真诚的、忠实的朋友 燕妮·马克思

  马克思致

  科勒特·多布森·科勒特

  1878年6月25日

  亲爱的先生:

  如果您能让我借阅《自由新闻》(或《外交评论》)上抨击布赫尔先生的那篇文章,就帮了我一个大忙。必要时,小伊迪丝或许可以帮我复制该文。

  迄今为止,我只看到布赫尔先生对我那封信的答复的一段摘要,它刊登在(今晚的)《回声报》上。显然,他企图用无耻的谎言为自己辩解。

  忠实于您的 卡尔·马克思

  快评

  领会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一个窗口

  中共中央编译局收藏的两份马克思手稿真迹公之于世,是向中国共产党90华诞献上的一份弥足珍贵的厚礼,必将激发人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热情,助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的深化和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高。

  新公布的两份马克思亲笔信,虽然篇幅不长,但其体现的是马克思一以贯之的伟大思想和高尚品格。仔细读一读马克思手稿,会使人真切体会到精神的力量,领略到马克思的伟岸。这就是经典文献的魅力所在。

  马克思手稿所体现的真精神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马克思坚定不移的革命立场。关爱人类,首先是关爱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这是手稿的灵魂,也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所有经典文献的基本立场。学习经典文献,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为人民谋利益的立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其次,手稿体现了威武不屈的坚强意志。马克思一生为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奔走呼号,即使穷困潦倒,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即使面对牺牲,也决不出卖原则。正是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钢铁意志,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马克思的革命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手稿还投射出爱憎分明的崇高品格。马克思的爱是对人民对人类之“大爱”,而他的恨是对敌人对反动势力之“大恨”,并由此生发出他对革命同志的无比关爱和对出卖革命者的无情痛斥。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一生“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种无私无畏、爱憎分明的浩然正气将永远昭示着后人。

  马克思的这两份手稿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恩格斯曾经说过,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应当“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的确,研究任何一种理论,离开读原著都是不行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更是如此。第二手材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原著,但不能代替原著,因为后人对原著的解读都会有一定的视角和局限。只有认真学习原著,包括学习经典作家的手稿和翻译成中文的大量经典著作,才能深入领会其中的真精神。

  本组稿件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