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康:开放私人收藏众乐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4日 09:33 东方网-文汇报

  7年前,他腾出家中一个14平米的房间,免费展出3000件体育藏品,至今共接待200多批参观者。

  徐汇区康健街道“玉兰园”41号居民楼,踩着楼梯走到第五层,年轻人也不免气喘,77岁的陈鸿康站在门口,把一批又一批客人引进家门。

  面积不大的居室别有洞天,左手边是占地14平米的“鸿康体育文化收藏馆”,陈鸿康把40多年收藏所得尽数罗列,精心布置、免费开放,只因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实心木雕暗藏“机关”

  馆里十多个展柜挤挤挨挨,奖牌奖杯、体育币章、吉祥物、明星签名球、体育用品模型、海报、球队旗……上到天花板,下到柜子底,展品高密度排列。馆主上下翻飞,变魔术一样掏出宝贝给客人解说。

  第一个柜子装的是比赛奖牌,有奥运会和其它世界级赛事的奖牌。签名球展柜里,印有“荷兰三剑客”巴斯滕、古利特、里杰卡尔德3人签名的足球最受足球迷青睐。宫鲁鸣签名的篮球、沈富麟签名的排球、孙雯签名的足球纪念品,“这些东西,男孩子喜欢,球迷喜欢。”

  “女孩子也不会白来。”陈鸿康来到一个手工绣制的日式玩偶前。它是“藤娘”,身高30多厘米,头戴绣花斗笠,身背花篮,服饰华丽。“据说是日本古典歌舞剧中的形象。”陈鸿康介绍,这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神户女排访沪团赠送的礼物。

  2003年,上海举行国际友好城市运动会,参赛的俄罗斯圣彼得堡花样游泳队留下一份别致的礼物。陈鸿康端出一个轻巧的木质小圆桶,打开盒盖,看到绘有花色的“木蛋”和外形古典的木制香水瓶。“这小瓶子,乍看就是个实心木雕,其实有‘机关’。”陈鸿康拧开木盖,轻轻抽出小罐香水,朝记者衣服上轻轻一点,果然闻到悠悠香气。

  1/3的退休工资用于收藏

  “很多人都像你一样,来之前没有特别的期待,看了以后才有惊喜。”展馆虽小,陈鸿康却相信客人们不会失望。陈鸿康的藏品来自200多个国家,从1950年代到现在,凡在上海进行的重要赛事和互访活动,都能从馆内找到“蛛丝马迹”。

  从2004年开辟出这方寸之地,7年来陈鸿康接待过211批参观者。“收藏家会瞄准某个品类,专挑有市价的东西入手。我嘛,只要是和体育搭界的,都喜欢。”陈鸿康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摆出来分享,大家看了高兴,我也高兴。”

  话虽这么说,真要做成一个展馆,却着实费神。很多国外藏品印有他不认识的文字,他特意找人帮忙翻译;腾空房间做展馆,他请人制作展柜;很多小奖牌需要支架,现成的买不到,定制的买不起,他竟能把过去装胶卷的塑料小筒废物利用,修修剪剪做成规格统一的支架。

  “收藏馆建起来之后,以前的老同事、老朋友经常送我些体育纪念品,东西越收越多了。”尽管如此,陈鸿康还不满足,每周都去旧货市场“淘宝”,光奖杯就买了20多个,“算下来,1/3的退休工资花在收藏上。”

  收藏不是为了投资

  陈鸿康在名片上以“收藏馆馆主”自称,记者当真以“馆主”称呼他时,他反倒腼腆地笑起来。老先生圆脸圆脑袋,鼻尖上架着一副圆圆的眼镜,笑起来眉眼弯弯,像极了卡通人物。

  退休以前,陈鸿康一直在上海体育系统工作。“在弹子房当过值,在业余军事体育学校做过校长,在黄浦区体委时还兼任摩托车教练。”回想过去,陈鸿康最怀念三四十岁做摩托车教练的时光,“单位买了新车,新车要磨合的,我们一路开到安徽的黄山、杭州的莫干山,当时真年轻,真开心。”

  一辈子和运动结缘,难怪陈鸿康身体健朗,精神抖擞,一点不像快80岁的人。“一辈子离不开体育事业,所以,我做收藏不是为了投资。”

  免费开放的收藏馆窝在住宅小区5楼,知道的人不多,参观也不方便。但只要有客人,陈鸿康必定热情接待,抬出三脚架和相机合影留念。

  “不过,我毕竟77岁了,没有这么多精力。80岁之后,收藏馆应该不会再开了。”陈鸿康还没有为他的藏品想好去处,“如果能进入正在筹办的上海体育博物馆就好了。”

  本报记者钱蓓  通讯员郭关元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