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单收藏:名家剧目有升值潜力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1月01日 13:54 中国经济网 微博
中经收藏导语:北京人会享受,京剧便是脱不了的情怀。京腔京韵京字京白,胡琴一响,哪个老北京人都能顺嘴哼出两句有味儿的调儿。徽班进京已经220余年,京剧也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从谭鑫培梅兰芳到八个样板戏再到世界文化遗产,京剧的历史都浓缩在了一张薄薄的戏单里。近年来一些存世较少的老戏单受到了集藏爱好者的青睐,它虽然不似其他热门藏品那样红火,但也表现出稳中有升的上涨趋势。品相上好的解放前老戏单平均价格已从十年前的每张70元上涨到200元,而一些比较珍贵的老戏单已达到每张300元以上。
戏单样式变化多 史料价值尤其珍
现在见到的最早的纸质戏单是清朝末年的。清代的戏单极为简陋,仅用素纸一方,书写剧目名称,或用纸片折成一个折子,上写数个剧目,便是一份节目单,由戏院发给老票友。民国初年剧院大都用木版刻印戏单,后来逐渐改为铅印。上演的剧目精彩纷呈,所印戏单或简或繁,或精致或素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市面上也不多见了。
戏单从单页单面发展到如今多页成册;从传统的手写、木刻、油墨手印、铅字排印发展到如今的彩色胶印,其中的变化除了能反映各个时期的印刷技术和制作工艺水平,更能反映戏剧的演变发展和当年演职员的艺术水准,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戏单映时代特色 广告早已印其上
戏单作为戏剧的一种说明书,或多或少也具备一定的观赏性。70年代“文革”时期,戏单的封面都被套印了红色,内容上增加了剧情和主题歌等,尤其是“样板戏”戏单内容翔实、印制精美,如上海青年京剧团演出的《沙家浜》戏单“文革”味特浓,封面套红印刷,上面还印有毛主席头像和毛主席语录“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戏单中透露的,比戏要多。如:“北京市剧艺场业同业公会筹备委员会编印” ,这是五十年代初的戏单上抬头所写,这就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解放前剧团都为私营,当时还没有完成剧团的公私合营。在戏单上甚至还有广告:迎秋茶社,在解放前后这是中国的相声基地。
戏单收藏乐趣多 升值空间还很大
近年来一些存世较少的老戏单受到了集藏爱好者的青睐,它虽然不似其他热门藏品那样红火,但也表现出稳中有升的上涨趋势。近年来,在一些大众藏品拍卖会上,一些品相上好的解放前的老戏单平均价格已从十年前70元/张上涨到目前的150元/张,而有些比较珍贵的老戏单已达到了200元/张以上。在2002年海王村举办的拍卖会上,解放前的一张老戏单平均价格在100元以上,珍贵的达到300元,其中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的一张老戏单就以360元的价格成交,而“文革”前后戏单的平均价格接近百元一张。
现今,喜欢收藏老戏单的不只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戏迷,还有许多年轻人,他们不仅喜欢观看戏曲演出,还把目光瞄向老戏曲史料的收藏上。随着这一收藏群体迅速膨胀,必将带来一股戏单收藏热。对于那些构思精巧、构图传神、笔墨传统、有名角参与演出的老戏单,有心收藏的朋友,应提早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