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火柴厂的工资券

2017年09月13日 11:18 新浪上海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 李涌金

  随着打火机的普及,火柴已渐去渐远,作为夕阳企业的火柴厂,无可奈何大都关门或转制。但我收藏了两枚济南振业火柴总公司的工资流通券,票面虽然斑驳陈旧,但制作之正规,印刷之精美,依稀可见当年火柴厂的盛况。

图1图1

  这两枚工资流通券由济南振业火柴总公司于上世纪初印制发行,面值分别是贰佰文和肆佰文。票面正面中上方印有“济南振业火柴总公司”和“工资流通券”两行字。右花卉图案印有面值,左风景图案为颐和园玉带桥。两旁分别是“专付工资、不作别用”和“京足钱”等字,还盖有红色编号和公司印章(图1)。票面背面印有使用说明:“本票专为便利本公司职工人员之用,本票兑换地点由本公司随时指定,本票均经备案,如有伪造涂改,查实定行究办”(图2)。

图2图2

  细细端详这两枚工资流通券,令人十分惊叹,此券采用印钞纸印制,印刷精美,纸币特色花纹、图案加上面值,犹如银行所发行的正规钞票。火柴厂能印制如此考究的工资券,足见当时企业实力之雄厚,规模之庞大。

  济南振业火柴总公司由山东著名民族实业家丛良弼(1869—1945)于1913年创办。辛亥革命时期,丛良弼响应“实业救国”号召,怀着爱国之心,在济南筹建振业火柴总公司,后为济南火柴厂。自丛良弼创建山东第一家大型的民族火柴企业后,我国华北地区用“洋火”的历史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由于当时制造火柴时,糊火柴盒都是手工制作,费工费时,于是火柴厂就将纸张、木片等材料发给济南东南关附近的市民和农民,利用社会闲散力量糊火柴盒。那时每人每天约糊1000个火柴盒,所得工资约可买4、5斤玉米,每天结算,银货两讫。开始用铜元结算,但是计算、支付比较繁琐,后公司特制这种工资流通券,代替铜元结算,专门支付糊盒工资。糊盒人员可持此券到公司指定商店购买物品,也可到规定银行兑换现金。此工资流通券使用十分规范,大约使用到1936年结束,前后时间长达20多年。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8年大跃进年代,济南火柴厂开办了集体食堂。厂方将这些束之高阁的工资流通券又找出来,加盖“地方国营济南火柴厂食堂专用章”,发给职工作为食堂饭菜票,每券可买稀饭一碗或两个窝头等,真是物尽其用、煞费苦心。

  一个世纪过去了,济南火柴厂被兼并已不复存在,这些工资流通券也不知踪影。好在山东火花收藏家张锐先生得知我酷爱收藏研究火柴文化,于是割爱将他收藏了几十年的两枚此券转让于我。这两枚工资流通券历经百年沧桑,流传至今实属罕见。它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史,讲述了民族企业家灵活规范的用工薪酬制度,再现了火柴行业曾经辉煌的那段时光。

  来源:新民晚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