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音乐界推崇的意大利古董小提琴

2018年03月26日 11:27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文作者/ Philip Ball

  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的魅力或许不是盲测就能轻易评测出来的。

  在J·米德·福克纳1895年的小说《失落的斯特拉迪瓦里》(The Lost Stradivarius)中,一位学生偶然发现了一把拥有神秘力量的传奇小提琴。这听起来像是一部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惊悚小说,但福克纳赋予给18世纪意大利琴匠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制作的小提琴的神秘力量也如实反映了斯氏琴在当今小提琴名家中的声望。

  斯氏琴是否确实卓尔不群呢?数年来,在盲测研究的帮助下,科学正在逐渐打破它的华丽光环。研究结果显示,即使专家也无法发现一把优质的现代琴与斯氏琴有何优劣之分。不过,一些人对实验中的人工听赏条件提出了异议。现在,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一项研究报告称,在音乐厅条件下,听众认为现代琴的声音呈现明显优于斯氏琴,而且整体上音效更佳。

  “几个世纪以来,小提琴界一直对意大利古董琴推崇备至,认为它们拥有近乎奇迹的品质,”研究作者说。这项研究是由巴黎第六大学的声学研究者Claudia Fritz领导开展的。然而,根据这些作者的说法,现在是时候让它们走下神坛了。

  不过,事实果真如此吗?会不会是科学将复杂问题限制在了一个可测量、可量化的形式中,因此简化了问题呢?

小提琴家Elizabeth Pitcair使用名为“汉默”的斯氏琴演奏小提琴家Elizabeth Pitcair使用名为“汉默”的斯氏琴演奏

  Shannon Stapleton/REUTERS

  古新之争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想知道是什么造就了斯氏琴著名的卓越品质。斯特拉迪瓦里家族(安东尼奥只是这个制琴名族最著名的一位)的秘密是什么?是木料的选择或处理,还是特别的护漆?与此同时,声学科学家却难以找到斯氏琴独特的声学特征。

  2012年,Fritz及同事报告了最具说服力的研究结果之一。他们让21位富有经验的小提琴家蒙眼演奏斯氏琴、与斯氏琴齐名的瓜氏琴(Guarneri del Gesù)和优质现代琴。盲测结果表明,被小提琴家们评为最好的是一把新琴,评为最差的是一把斯氏琴。而且,音乐家们无法确凿地辨别一把琴是新琴还是古琴。

  一些鉴赏家对这类研究表示怀疑,因为这种受控条件下的声音环境较为单调。“古琴的伟大之处要在音乐厅中才能表现出来,”小提琴家Earl Carlyss说。

  因此,在最新的研究中,Fritz及同事选择了巴黎和纽约的两座音乐厅来开展盲测。专业琴手使用新琴和古琴(包括几把斯氏琴)进行了独奏和合奏表演。听众包括小提琴家、琴匠、作曲人和乐评家,他们听完后会根据声音的呈现效果给小提琴打分,并给出个人的整体偏好。

  结果分明:人们一致偏好新琴,而且新琴被认为声音呈现效果更佳。表面上看,这一结论让人不禁质疑一心追求斯氏琴的琴手的执念。

  感知的力量

  现在,有人或许会想说科学已经褪去了斯氏琴的华丽光环,证明它不过是虚幻一场。但这样的观点就太过简化了。

  Fritz及同事的措辞明显更加谨慎明智。他们说,尽管研究确实表明我们应该摒弃对“斯氏琴”的盲目推崇,但是研究本身并不是要判断斯氏琴是否“更高一筹”,而是鼓励我们不以年代和制作人论优劣,关注哪些物理特征能更普遍地决定小提琴的演奏品质。

  David Garrett在克雷莫纳小提琴博物馆评测不同的小提琴,哪把更胜一筹呢?

  Credit: MdV

  正如研究人员在之前的研究中所写到的那样,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小提琴家最看重的是什么。音乐家与乐器的关系远远超过可测量的声学特征,他们能与乐器建立起非常深厚的个人纽带。这有一个令人痛心的例子,2010年,神童琴手金敏珍的斯氏琴被盗,她不仅暂时停止了演奏,之后还陷入了抑郁之中。

  美籍法裔小提琴家Stéphane Tran Ngoc参与了Fritz的早期盲测,他也表示让琴手演奏一把陌生的琴,然后据此评估琴声好坏可能并不合理。“音乐家通常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让古琴表现出它的声音魅力,”他说。“一把伟大的意大利古琴的琴音会越拉越好,这和许多现代琴不一样。”

  他自己使用的就是一把古琴。他在参加测试时用自己的琴演奏,他(以及其他人)都觉得它听起来比其它琴要好。但是,他补充说,“当然,这是不公平的,因为我已经用它演奏了25年,对它非常了解。”

  而且,我们不要忘了,小提琴家们不是闭眼演奏,听众也不是闭眼倾听。如果人们认为斯氏琴声音更好听,声学科学也不需要破坏这种幻想。众所周知,这种心理作用会影响人们的感知:给你一杯红酒,并告诉你它是陈酿,你可能就会觉得它更香醇了。

  虽然盲测揭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偏好结果,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更为准确。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偏见在某些场合下是不受欢迎的——比如试听,但如果音乐家认为自己的乐器听起来更好,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演奏出更好的乐曲。谁会拒绝这样的偏见呢?

  Nature|doi:10.1038/nature.2017.21954

  原文以Science can tell us only so much about Stradivarius violins 为标题,发布在2017 年5 月8 日的《自然》缪斯专栏上。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press@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来源:大象公会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