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现状尴尬:眼力科学都不可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9日 11:31 新浪博客 微博

  倒卖江湖高仿品卖进故宫

  仿品生产者不参与倒卖,这是仿造者一般的规则。二道贩子低价从仿造者手中购买,仿造者也不问去处。二道贩子更多的是熟知文物的行业中人,他们兜售仿品,利用的就是一般民众对真品文物的无知。

  9月17日的下午,南石山村村南的一家作坊刚刚烧制好一批唐三彩,大部分仿品的价格在80-100元之间,还有少数造型简单、体积小的仿品,甚至仅卖十几块钱。

  记者流连其间的时候,一位20岁左右的男青年进来打招呼,手拿一只20厘米断头侍女俑。他告诉记者:“这是真的,从墓里刨出来的。”

  摸着这断头侍女俑,手感细腻、潮湿,俑体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开片,确实比这家作坊刚烧制好的唐三彩品质高出一截。但开片还是大了些,并不符合高水旺所说的“真品开片小”的原则。男青年称侍女俑价格2000元。记者虽未购买,但直至离开南石山村,那侍女俑的形象仍令记者印象深刻。

  公开报道显示,两名河南张姓农民以每件200-300元的价格购买了几件南石山村的仿古唐三彩,2006年2月,在天津的一家古玩城外,他们谎称自己急用钱,要低价出售文物,以3.8万元将其中的3件卖给一位天津市民。

  事主得了宝贝,渐渐关心起了收藏行业。有一次,电视上介绍鉴定文物的简单方法,他如法炮制把3件唐三彩泡在水里,结果其表面的旧痕竟全部脱落了。事主遂报了案。当月,天津市公安局东丽分局刑侦五大队将仍在行骗的两人抓获。

  前文提到的洛阳文物专家告诉南都记者,像上述天津的案例中的农民参与倒卖,倒是少数。假文物诈骗的参与者更多的是文物行当中人,他们懂行,很容易取得外行人的信任。

  南石山村村民郑六成告诉南都记者,前不久花2700元买骆驼俑的人,便是一个懂行的人。他介绍,这个人买走仿品后,便通过一定渠道有意散播消息:某地新开挖了一座古墓,挖出某某东西。不明真相的淘宝者便前来购买“文物”,于是,这个“局”便造成了。

  公开报道显示:2003年,时任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的冯所标将一批43件现代瓷器,以150多万元的价格卖给三亚的一个企业家。2004年5月,经江西省景德镇市文物局、陶瓷考古研究所有关专业人员鉴定,认为该批陶瓷均为仿品。三亚企业家要求冯退款,遭到冯的拒绝。冯于2007年以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

  “玩文物的人参与倒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前提,他们见多识广,能识货。”上述洛阳文物界专家向南都记者承认,他自己就几次将仿品当真品卖给别人。

  文物界流传着一个经久不衰的真实故事:唐三彩高仿兴起的10多年前,1994年夏天,北京潘家园古玩交易市场上,冒出了一批北魏时期的斑驳古旧的陶俑。

  为了抢救这批“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故宫买了两次。前者花了80万元,后者花了10万元。不料,这些“文物”越来越多,引起了公安部门的重视,最后追根溯源,原来这些“文物”都是高水旺生产的高仿品。

  高水旺向南都记者承认,当年有一个文物贩子找他购买这些产品,事发后,他跟这个人便失去了联系。

  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间收藏界著名人物、河北冀州冀宝斋博物馆馆长王宗泉初涉瓷器,文物界的一个朋友送来一只“大明宣德年制”的大瓷碗,王以3000元的价格购买。

  “这个瓷盘底座的釉有化学成分,和真品相比,手感涩,失光了;真品的铁锈(瓷器原料中加入有金属成分)和瓷盘浑然一体,从里到外散发着,但这个瓷盘的铁锈是表面涂上去的,在放大镜下能看清楚;真品做得瓷实,胎质硬,敲声清脆、声调高,这个瓷盘的敲声却很闷。”王宗泉拿出“大明宣德年制”的真品,向南都记者一一比对说明。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王宗泉来到景德镇,找到了生产这个瓷盘的作坊,该作坊承认确是自己生产的。

  “贩子们都是根据购买者的眼力撒网,愿者上钩。”王宗泉说。

  鉴定窘境眼力、科学都不可靠

  据南都记者调查,文物鉴定行业的水平远落后于造假者;为追逐利益,鉴定行业的相当多的人失去了道德操守。

  河北冀州的冀宝斋博物馆中有古瓷器1079件,存在争议的藏品不少。

  “故宫里只有一件瓷王的孤品,但是我10多年前就收藏了10多对‘瓷王’。如果说这些是仿品,那你拿出证据。”王宗泉说。

  冀宝斋的展馆介绍手册中写明:“如果有人以为是现代人所为,那么请将相关信息传达给我们,即造假出处、地点等等,我们将不胜感激。”

  可是至今,非但没有人站出来挑战,就连专家的态度也模棱两可。    冀宝斋博物馆馆长王宗泉说,2004年,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叶佩兰受邀来到冀宝斋鉴定。看到一只直径1米的元青花釉里红葵口大盘,叶佩兰大为震撼,而当看到8块叠放在一起的1米以上的元明青花釉里红大盘时,叶佩兰不由大惊失色。

  王宗泉告诉记者,当时叶佩兰连图案都没顾上看,对他大喊:“你哪儿来的这么多大盘子,这是景德镇仿的吧?肯定是假的。”

  “就连她之前认为是真品挑出来的30多件器物,也不敢开鉴定书了。”王宗泉介绍,看完藏品后,叶佩兰的神情一直很凝重,“几乎犯了心脏病,吃了药就上车走了。”

  最后,在冀宝斋博物馆的多次催促下,叶佩兰给出了一个意见,称她事先挑的确定为“真品”的30多件瓷器中,有些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所仿;有些是近30年所仿;有些东西不错,但底胎与传世品不符有待研究。

  叶佩兰前后矛盾的表现令王宗泉不解。而她最终出具的意见无外乎两种:要么伪造,要么无法确定,但是她没有明确说出哪件是伪造,哪件无法确定。“无法确定”的说法,至少说明这位鉴定专家在真假难辨的藏品面前,目光已经迷离了。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向南都记者介绍:鉴定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眼学(专家眼力),一个是科学(仪器设备)。

  “就顶级的高仿陶器(包括唐三彩)来说,目前文物鉴定界的技术实力,很难鉴定出真假。”上述洛阳文物界的老专家告诉南都记者。这位老专家的观点与唐三彩高仿专业户高水旺的一致。

  目前在文物市场炙手可热的瓷器,也已面临这样的命运。今年11月18日,在浙江横店,南都记者见到吴树,他强调了鉴定仪器失真的观点。

  “举个例子,国内一件形成于七八百年前的陶器,拿到牛津大学鉴定,得出的结论是2万年前的。而高仿更会让目前所有的鉴定手段失灵!瓷器外,陶器、玉器也都是这样。现在玉器的鉴定手段只能鉴定出这东西是不是玉!”吴树说。

  所以,在参观完景德镇樊家井的那间仿制企业的机密核心车间,吴树无奈地写道:“目前的鉴定手段,无论是专家的‘眼学’,还是仪器的科学测试,都无法攻克这里的城池。”

  为什么眼学与科学目前会到如此窘境呢?

  “目前国内的顶级专家,在民国时期是学徒,学徒期间见得最多的是明清的东西。新中国建立后,取缔了这个行业。改革开放以后的二三十年,信息通畅、交通便利,文物市场发展起来了,专家们没见过的东西,不等于没有。”王宗泉告诉记者。

  “北京故宫、琉璃厂等有眼力、实战经验丰富的老人多已去世,所剩无几,但有些徒弟则实在不敢恭维。”吴树告诉记者。

  吴树向记者强调一个观点:近30年间,盗墓猖獗,所获的真品又不敢在国内流通,便大量流失海外,中国国内馆藏文物的总量,尚不及一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中国文物数量。专家没机会见到真品,所以他们的水平也没有机会得到提高。

  就科学鉴定落后的问题,吴树解释道,接受仪器鉴定的文物,所呈现出的信息是孤立的,缺乏可用来参考的系统性的技术参数。很多鉴定单位只是各自建立了单一分析方法的小型数据库,没有统一的分析质量保证体系,所以数据之间不能相互验证和补充。

  除了鉴定水平落后之外,鉴定行业的自律也是一个问题。

  “市场上的文物鉴定者基本上都没有正规的资质,很多人为了赚钱,把真的说成假的,假的说成真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告诉南都记者。

  “一个是鉴定者没有鉴定资格,他们仅仅是收藏爱好者;再一个是鉴定体系问题,一个人即一个专家说了算,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违背了科学原则;另外一个是职业道德问题,只要出钱,是真是假可以随意定。”一位文物界人士告诉记者。

  仿品泛滥危害真品市场

  “洛阳有一家生产唐三彩的企业,作旧出来的产品全部是当文物卖的,高水旺的东西跟那个企业相比不值一提。”前文所述的洛阳文物专家告诉南都记者。

  他同时强调,这家企业自身并不参与倒卖,并答应带记者前往该企业参观。言谈中,感觉他与这个神秘的企业关系深厚。也许出于谨慎的考虑,当南都记者多次与他联系,表示想参观该企业时,他均以自己“不在洛阳”为由推托了。

  可以想见,这家企业的“文物”流入市场的严重后果。仿品泛滥,直接危害的就是真品文物的市场价值。

  1989年,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曾拍过一件唐三彩马,成交价高达390万英镑,一举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天价,且这个纪录保持了12年之久。但是,由于假货泛滥,唐三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价格骤跌。“即使是真品,半米高的唐三彩马现在市场价5万-10万元,基本上跟高仿品一个市场价。唐三彩已经没落了。”上述洛阳文物专家告诉记者。

  从近年来拍卖行重要的拍卖记录看,自2004年之后唐三彩就在拍卖行销声匿迹,成为了拍卖市场的弃儿。

  “和唐三彩一样,瓷器肯定也将会面临这样的命运。”一名文物界人士告诉记者。

  “文物的复制和仿制也是一种艺术,是应该尊重的。但是我们不提倡文物的复制和仿制。”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介绍,中国收藏家协会每年也监制一些仿品,但是都会在产品上标明“仿制”的标签。

  横店集团掌门人徐文荣也是一个文物发烧友,11月17日,在浙江横店的中国收藏文化创新论坛上,他说:“许多人对艺术品市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总觉得这个市场‘水太深’,唯恐上当受骗,不敢涉足其中。这种状况客观上造成了艺术品流通只是少数人的‘游戏’,制约了艺术品市场的兴旺发展。”

  徐文荣呼吁所有古玩行业内的人士,要自律,不要参与造假;同时呼吁司法部门和文物管理部门要下大力气打击非法造假行为,打击以假乱真等欺诈行为,保护藏家和买家的合法权益。

  对于鉴定行业水平的提升,业内人士也有自己的见解。

  “就‘科学’方面,当务之急,是为仪器设备建立起统一的数据库。比如各大博物馆与考古队合作,把国内著名窑口的瓷片收集起来,进行化学化验和分析,有了较完整的数据库,就能形成鉴定瓷器所依据的基本技术参数。”吴树说,“这是文物鉴定的前提。”

  “文物这一行经验比学问大!仪器无法确定的,行家的眼力能看出来。”上述洛阳文物专家告诉南都记者,“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虔诚专注,龙门石窟里随便一座石刻,就得雕凿几十年,现代人能做出来吗?现在的高仿品,怎么也体现不出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来。”

  这也和高水旺的观点相符:神韵气质是真品与仿品的最后区别。关于这一点,吴树也向记者承认:“仿品超不过原来的文化神韵,仿不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

  这种微妙的文化气息又无法言传,需要鉴定者有极高的眼力。而眼力,“是要通过实战锻炼出来的。”吴树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