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2日 20:22 新浪收藏 微博

  吕成龙

  故宫(微博)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品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建筑、艺术、历史、宫廷文化等特色、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著名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其内容既包括美轮美奂的宫殿建筑和建筑内的宫廷原装陈列,也包括以清宫旧藏为主的丰富的文物艺术品收藏,两者缺一不可。其丰富的文物艺术品收藏,是数千年来延绵不断、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故宫博物院现内设处级机构31个,在职职工1400余人,离退休人员700余人。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位于中天,永恒不移,乃天帝居处,故天帝所居宫殿亦称“紫宫”。另外,宫城又是平民百姓不可接近和进入的禁地,所以,故宫又称“紫禁城”。

  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是明、清时期皇朝处理日常政务及皇室居住生活的地方。其平面呈矩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3600平方米,现保留的古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顶面宽6.66米,底面宽8.62米,墙体内外两侧包砌青砖,磨砖对缝,平整坚实,内夯素土。设四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墙外环绕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建筑总体布局坐北朝南,以南北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布置,排列有序,布局严谨,形式多样,装饰华丽。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体现出建筑中最高等级——皇家建筑的奢华与尊贵。

  紫禁城的建筑布列根据朝政活动和日常起居的需要,分为南北两部分,以保和殿与乾清门之间的广场为界,南半部称外朝(亦称“前朝”),为施政场所;北半部称内廷,为寝居之地。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堪称中国历代宫殿之集大成者,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1961年3月,故宫博物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1987年12月,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首批《世界遗产》名录。2008年5月18日,故宫博物院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明代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下诏营建北京宫殿及其附属建筑群,开始为营建工程备料和进行规划。永乐十五年(1417年)正式动工,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历时14年。永乐十八年十一月,朱棣下诏迁都北京,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将南京作为留都。自此,北京成为明、清两代封建王朝24位皇帝历时491年政治、文化统治的中心。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按照当时颁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逊帝溥仪被准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1924年,直系军阀将领冯玉祥(1882~1948年)发动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并将溥仪及其家眷驱逐出宫。11月20日宣告成立接管故宫的“清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清点宫内文物及处理一切善后事宜。委员会由政府和清室双方人士组成。溥仪被驱逐出宫,为故宫博物院的建立创造了前提条件。

  1925年10月10日下午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隆重的故宫博物院建院典礼,并通报全国,正式宣告故宫博物院成立。

  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经过“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初步清点,计有117万件。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为了避免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遭受战火毁灭或被日寇抢劫,故宫文物被迫避帝南迁。数十万件文物首先被迁往南京,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又分三路西迁四川。从1947年5、6月间到12月初,集中存放在四川重庆的文物被运回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南迁文物中的四分之一被运往台湾,1965年在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建立故宫博物院。余下的文物,在新中国成立后,陆续被运回故宫博物院1万余箱,但至今仍有2221箱存放在南京库房,委托南京博物院代为保管。

  建院85年来,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和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历届同仁的努力下,故宫博物院在各方面工作中均取得很大成就。期间虽也有曲折,但总体看来还是稳步推进的,可谓在保护中利用、在传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故宫博物院就制定了“着重保护、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的古建筑维修方针,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许多残破、漏雨、濒临倒塌的大小殿堂楼阁得到妥善修复,院内各处高大宫殿都安装了避雷设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故宫博物院对清宫旧藏文物进行了重新清点核对、登记造册,并进行鉴定、分类和建档。同时,还通过国家调拨、面向社会征集和接受私人捐赠等方式,新入藏文物24万余件。2004年至2010年,故宫博物院利用7年时间,对院藏品进行了一次彻底清查和整理,查清现有文物藏品总数为1807558件。     

  在陈列展览方面,除了保留和复原前三殿(太和、中和、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西六宫等处的原装陈列外,还增开了珍宝馆、钟表馆等常设专馆。同时还开设陶瓷馆、书画馆、青铜器馆等临时专馆,并举办各种专题文物展览。

  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故宫博物院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努力做好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展示、研究等工作。1987年至1998年,斥巨资建成恒温、恒湿、防火、防盗的地下文物库房,极大地改善了文物的保管条件。20世纪90年代,投资6亿元人民币,用3年时间彻底整治了环绕故宫的护城河,昔日故宫的风貌得以更好体现。1990年至1997年,建成消防供水系统和安全技术报警统,开启了故宫安全保卫工作的现代化历程。1992年,故宫博物院开始尝试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1998年成立了资料信息中心,正式提出建设“数字故宫”的设想。2001年7月16日,故宫博物院网站(www.dpm.org.cn )正式开通,2005年6月,信息化办公平台等一系列信息系统开通运行。

  2002年故宫博物院启动了以“完整保护,整体维修”为原则的百年来大规模古建筑修缮工程,该工程将持续到2020年。2003年起开始制定《故宫博物院2003~2020年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提出了这一阶段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同年,郑欣淼院长从将故宫作为一个文化整体来看待的视角,提出了“故宫学”的概念,目的是为进一步促进对以紫禁城为核心的故宫文化及其丰富内涵的研究,并推动故宫博物院事业的全面发展。2005年初,《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明确了故宫保护与使用的指导思想、基本对策和措施。正在制定的还有学术研究等专项规划。这些规划的认真组织实施,必将使故宫博物院进入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崭新阶段。

  从1949年至2005年,故宫累计接待观众达2.4亿人次。2010年购票参观人数达1300万人。

  故宫博物院蕴含着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承载着紫禁城近600年的历史积淀,经过85年的风风雨雨,如今正面临继往开来的良好发展机遇。回首过去,既有成功,也有曲折和启迪。展望未来,虽有困难,但更有信心和希望。我们深信,在各方面人士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故宫博物院一定能实现保护、传承、利用好民族瑰宝和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的宏伟目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