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勋竹刻和草书作品欣赏

2017年04月27日 21:4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林建勋,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研究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北京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风格以狂草书体见长,尤精于竹刻艺术。被国内外行家誉为中国当代竹刻“第一刀”。作品曾参加中国“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最高级别),建国五十周年中国二十世纪文化名人邀请展(文化部提名),中国近代、当代著名书画家邀请展,全国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理事优秀作品展、建党八十周年全国名家书画展,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刻字艺术展,第一、第二届国际刻字艺术展,第一届、第二届国际刻字艺术展,中日刻字艺术名家作品展,中国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

  二○○○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九十四名“德艺双馨奖”书法家之一。并奖“广西区人民政府颁发的最高文学艺术奖”、“广西第三届文学艺术铜鼓奖”、广西首届文艺家“德艺双馨”奖等。作品曾被日、美、德、意、韩、马、新、泰、澳以及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收藏家、艺术馆院收藏。

  原中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同志,中国国防部长秦基伟同志,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全国著名书法家、画家尹瘦石先生也收藏有他的作品。

  其艺术传略先后被收编入《中国近代、当代名家书画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当代中国书法大成》、《当代中国文艺家大辞典》等几十部重大辞书。所著《中国竹刻艺术》一书被中国书画函授大学选为函授教材。中央、广西、四川、山东、浙江等多家省级电视台为其拍过电视专题片。一九九五年四月被选为中国书法家代表团成员之一出访日本东京参加首届国际刻字艺术学术交流。代表作《孙子兵法竹刻长卷》全长163.8米,全篇狂草,目前为世界竹刻艺术几个之最。

  论林建勋美学思想与书法艺术风格特征 张弛

  林建勋的竹刻艺术,被国内外行家誉为中国当代竹刻“第一刀”。但竹刻艺术的基础是书法。林建勋的书法尤其狂草艺术更成了他冠绝当代的一代书法大家。林建勋善于向前人学习借鉴,在书法艺术探寻上,非常强调向“古人”学习,在学古的基础上广泛兼收并蓄而自得,他集张旭、怀素、黄庭坚、王羲之等各家之所长于一身,使其书法臻于出神入化之境,而以狂草成就最高。林建勋擅长狂草且不说,他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令人惊叹。他冲破了以往草书横直有一定间隙的程式,虚与实,动与静,起与伏,逆与顺,主与次,枯与湿交织在一起,就局部观看,甚至是杂芜零乱的,但整件协调自然,读后令人荡气回肠。代表作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

  对青天而惧,闻雷霆不惊。履平地若危,风波无患。决胜千里外,运筹帷幄中。又如朱熹的《春日》、李白《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尤其他的《孙子兵法竹刻长卷》,全长163。8米,全篇狂草,篇幅之长,字数之多,同字造型变化各异等堪称世界之最——凡同字书写造型没有一个相同,如“之”字,三百多个无一相同;“也”字近二百个无一相同;“不”字一百多个无一相同;“战”字近百个无一相同。其个性化风格渗入前人的多种风格,出类拔萃;他以骨力洞达,恣肆奔放、变幻无穷而驾御书法的结构和用笔,使书法作品产生出强烈的动感,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字法造势特征。

  中国书法讲究全局,讲究整体美。一幅书法作品,笔力再工,字的结构再准,如果谋篇布局不好,缺乏整体美,这篇作品就会让人觉得缺憾;反之,如果谋篇布局得体,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即使某个具体着笔或有缺失,也会瑕不掩瑜,称得上是上乘之作。林建勋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人特色的,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名家。他那霸悍雄强,扛山举鼎的笔力是数百年来无与抗衡的。你看,他的狂草通篇笔画丰满、遒劲浑莽,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直入自由自在之境,凛然有刚正磅礴之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下笔虽疾而意能淡定,自有排山倒海之势。他善用散锋笔法,要散即散,要聚即聚,聚散自如。章法险奇,出奇制胜,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艺术。其状惊世骇俗,观赏龙飞凤舞,飘逸万态,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永恒美的象征。

  林建勋的狂草艺术博大清新自不待说,纵逸豪放之处,远远超过了前代书法家的作品,既有张旭书法的霸气,又有怀素的张狂,黄庭坚的高古,王铎的苍劲,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神足气完,其字形变幻无常,时而若狂风大作,万马奔腾;他写字时是蘸饱一笔,一次写数字至墨竭为止,再蘸一笔。以保持字与字之间的气贯,控制笔的粗细轻重变化。有时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笔致似有节奏地忽重忽轻,忽大忽小,忽浓忽淡,忽宽忽窄,线条或崖畔古藤,或苍茫雄厚,浓墨处混融而富有“屋漏痕”般的质感,枯笔处涩凝而极具锥划沙般的张力,点画与线条的合谐组合,气力饱满,所谓“一味霸悍”。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布局大开大合,大收大放,在强烈的跌宕起伏中,突现了雄肆宏伟的势态。通篇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想情感高度的艺术境界,构成了一幅自然生动、雄伟壮阔的画卷。

  林建勋的创作可谓在笔法和结构上全无定式可言,他的每一次创作,每一个字的笔法和结构都必须根据特定瞬间中笔、墨、纸的条件,根据周围已经完成的结构形态见机行事,不断变化着它的形状,仿佛骤然领悟到了许多直笔、斜笔、散笔和顿挫的不同写法;在书法创作上提出“不践古人”。他强调创意,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古创新,以“韵”来体现其纯朴平淡的“自然”,代表其“超逸绝世”的境界。

  行文到此,咱们再谈谈书法传承问题。

  我认为,现代书法应该是传承和创新的对立统一关系,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林建勋的书法正是在传统和创新两方面做得最好的一位。他的书法虽然出自张长史、僧怀素、黄庭坚、王铎一路,但他学古而不泥古,崇古而出古,比如他崇尚王铎的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来说,林建勋的创作属于大写意一派,恣肆任性,挥洒自如,于纵势中常又横笔崛出,情绪跌宕,势不可挡,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壮力量。他靠自己对书法上不同常人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个人性格、才气、感情等特性,“学古而创新”,最后自成一家,将“自成一家”的“创新”化为“自然”,达到书法境界最为高尚的一种理想程度,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仔细品味林建勋的狂草书法,颇有王铎的“韵味”,在用笔上,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他以润墨对点画有意进行渗晕,或使线条之间互相合并,或使笔触与渗晕交叉,以丰富层次,使墨色的变化强烈(对焦、润、枯、湿诸般墨色技巧的应用),显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笔墨趣味,“涨墨”又使局部的点线溶于一处,增加线条运动中的律动感,仿佛是乐曲的重鼓重锤,铿锵有力。

  常言道,艺术家的背后是哲学。林建勋的狂草书法是哲学的。古人说,人的本心是清净的,是具有佛性的,按照自然本性去做,尊重个人内心的觉悟,就是最佳的人生哲学。将这种哲学运用于书法上,自然就会将注意力凝聚于能自由抒发个人情感的草书。我相信,林建勋的狂草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一定占有重要的地位。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林建勋草书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