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收藏选择超薄模式(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2日 15:26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周主持
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英国绅士说,You are what you wear。对应回汉语以及腕表界,也就是“看表如看人”。可是一直对于精密工艺孜孜以求的高档腕表,怎么现在反过来追求看起来时尚化但轻飘飘的“轻薄”了?
潮流之中
“大表面”配“薄如纸”
腕表的潮流也如时装,物极必反,繁极归简。前两年大表款走红,这两年就渐渐回归经典小表款。同样的,前几年大家都喜欢在一只表上加载各种功能,而今年便出现了“超薄”的潮流。尽管今年的巴塞尔表展被大家齐声共叹略显“保守沉闷”,新表亮点不突出,但“超薄”这一显而易见的技术特点还是轻易跑出。
可是你应该心里不禁会有些小嘀咕吧,机械表拥趸不大多是些理性的大老爷们?随便就是六七位数的价码,也不是普通轻狂少年能负担得来的。况且这个等级的爱表者,应该不会那么容易被潮流左右才对。
但这样的故事近两年应该你也听了不少:某爱表者钟爱的一只表,既有万年历又有陀飞轮,几乎爱表人所热爱的各种功能都齐备。结果得意洋洋买回来后,却不得不长期锁于保险箱。因为手表太大太重,带个几天,顿感手臂酸疼、手指发麻。笔者在一次旅行前,朋友拿来一枚两地时手表,同时也嘱咐:没事这几天就先戴着习惯下,到时才不会觉得太重。果然太重还是个问题啊!如果一个手表戴在手上会引致各种身心负担,那么它不是一只好表。
于是今年便出现了许多大表面但同时如纸薄的超薄“好表”。伯爵的超薄陀飞轮率先在SIHH上令人惊艳,以厚度仅达10.4 毫米的表壳厚度,刷新业界最纤薄自动上链陀飞轮腕表纪录;而伯爵今年的另一款超薄表———伯爵 Altiplano 38毫米腕表,在不算小的表面下,机芯厚度只有2.1毫米;同样以“大表面配薄如纸”的代表,还有卡地亚的蓝气球系列,46毫米直径的大表面之下,弯曲的弧度,愈发显得表壳超薄超平。而雷达True Thinline真系列超薄陶瓷表在巴塞尔上亮相,这个“全球最薄的高科技陶瓷腕表”,以超薄极简的外形,抢占年轻市场。
技艺之巅
举重若轻有理趣
不过,外表轻薄不代表内涵也浮夸。其实,超薄腕表追求的,不仅仅是审美上的极简回归,更是机械物料之创新与技艺之极致。
事实上,对于腕表的追求,很多细节其实并不是普通人所想。就像常被大家挂在嘴边的金桥陀飞轮,难道在一条金桥上将陀飞轮、发条鼓、传动轮固定好,比起在圆形机芯上,走时会更准确吗?或者说,三金桥难道会比一条金桥走得更快动力更持久吗?不会的。只是当你见到这别致的桥状机芯上密布的各种齿轮机关,想到这工艺艰难精妙复杂数倍,其中的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超薄腕表就是这样一个技艺的巅峰。要知道,几乎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顶级腕表品牌之间就暗地里展开了“超薄较量”。如何以更精湛精准的工艺,做出越来越薄的机芯,成为暗地里较量的一项技术指标。所以,要懂得如何欣赏它“螺丝壳里做道场”,如何在越来越薄的体积里,却还能精准恰当地安置好各个配件,你大概就会理解会有一些存在于腕表之中的人生理趣。
中国古语中有云,举重若轻。当你看到积家的2011新Reverso超薄腕表,如何以2.94mm厚度的机芯,打造这个比以往款型更加纤薄的结构;再看看伯爵,这种孜孜以求在2.1毫米中雕琢机芯,光是在最纤薄手动上链机芯的纪录,就已被自己刷新过几次,你大概可以将这句话换过来说:表不轻薄,又何尝体现得出技艺之巅?
视界
林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