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市场路在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31日 09:40 东南网

  大量葡萄酒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2011年,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共计消费19亿瓶葡萄酒,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第六大葡萄酒生产国,第八大进口国,国内各品牌葡萄酒已不下万种。

  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正以年均50%的增速狂飙。

  作为中国葡萄酒进口最重要的口岸之一,上海每年进口量逾全国市场1/5。当下,上海经营各类进口葡萄酒的企业已不下千家。但在这新一轮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爆炸性增长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媒体报道,法国著名的拉斐葡萄酒每年全球仅生产24万瓶,而在中国市场却出现年销售200万瓶的异象。

  “乱,”不止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感叹,“你想它有多乱就能有多乱。”

  今年夏天,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酒类检测中心”在外高桥正式启用,而这,被视为治理葡萄酒乱象的一种技术尝试。

  真假难辨

  在我国目前的进口葡萄酒市场上,仅最基本的真假问题,就是一大难题。

  国外名庄园的散装红酒,离岸价不超过1欧元/升,但到了国内保税区再灌瓶,同样可称“原装进口”,且有名庄园品牌,最终售价可超千元人民币……这种并未违反法律的“造假”,影响相当恶劣。

  葡萄酒原产地装瓶的意义在于生产、灌装一气呵成。葡萄酒不同于工业化产品,是有生命的,对温度和空气接触等条件都有特别要求。名庄园在装瓶中本身还有很多特有的技术要求。这些国内灌装都无法满足,甚至有些为赚钱还会在运输中添加二氧化硫防止变质,灌装中加水、香精等进行勾兑。

  王丹睿是上海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葡萄酒进口是企业主要的业务之一,每年进口都在100个货柜以上。她直言:从目前来看,“对公司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假酒”。

  何谓假酒?

  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并不一致。

  业内人士说,从行业定义上看,只有用100%葡萄汁酿成的,才能称之为葡萄酒。其它都可称假酒。

  现行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如此定义,仅规定: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一定酒精度的发酵酒。更具体的分类定义中,有对酒的分型、酸度、含糖量等的要求,却无国际通行的行业要求,比如必须100%葡萄汁酿造,不能加水、糖、色素等。

  法律与行业标准的不一致,让酒的真假辨别更添难题。但这还仅是定义上的差别。实践中,葡萄酒的真假,并不似一幅名画那样容易甄别。比如一瓶著名的拉菲葡萄酒,假酒可能是一个空瓶中,注入几个年份的拉菲,标注的是好年份,但掺入其它差年份酒;或者,掺入一些根本不是拉菲的葡萄酒;再有可能,瓶中根本不是酒……愈来愈臻于完美的造假技术,使得仅仅凭借人力,辨别真假越来越困难。

  而王丹睿所指的“假酒”,“是以次充好。从国外进口桶装葡萄酒,到国内分瓶后,充当高档原瓶进口酒。”她详细解释,即使国外名庄园的散装红酒,离岸价也不超过1欧元/升,但到了国内保税区再灌瓶,同样可称“原装进口”,且有名庄园品牌,最终售价可超千元人民币……这种并未违反法律的造假,影响相当恶劣。

  品酒师向记者解释:“葡萄酒不同于工业化产品,是有生命的,对温度和空气接触等条件都有特别要求,原产地装瓶的意义在于生产、灌装一气呵成,最大限度减少物流中的风险,名庄园在装瓶中本身还有很多特有的技术要求。这些国内灌装都无法满足,甚至有些为赚钱还会在运输中添加二氧化硫防止变质,灌装中加水、香精等进行勾兑。”

  相比之下,其它傍名牌、冒充名牌卖高价的造假,都算是小巫见大巫。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要弄清这里边的知识和秘密,几乎不可能。

  采访中,一杯琥珀色葡萄酒递到记者手中。

  按着指示,斜端杯底,轻轻晃动,再凑上去闻。“你能闻到些什么味道?”说实话,这问题着实让人有点发懵,除了葡萄酒特有的酒香,其它真不好形容。

  身旁,一位品酒师则轻嗅着慢慢道来,“有覆盆子的果香,还有花香、橡木桶的味道……”一众人瞠目。品酒师也笑了,“品酒需要大量尝试和知识学习。就算如此,现在葡萄酒品种太多,各种勾兑技术发达,单凭望、闻,若不尝,品酒师也很难分辨酒的真假……”

  崩盘还是爆发增长

  “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可能在未来3至5年内崩盘。”“未来三五年,必将是爆发增长期。”业内预期截然不同。

  如今葡萄酒市场的主要问题,一是假酒泛滥,二是价格体系乱。有确切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某口岸的进口葡萄酒,每瓶平均口岸价约为2.19美元,到国内的批发价已达人民币300多元,而到了零售市场,均价已高达近600元,涨幅40倍。

  “贵的才好,看价买酒,在国内非常流行。价格太低,消费者只会觉得是假酒。人们对进口葡萄酒的定位,并非大众消费品,对名牌好酒更是趋之若鹜,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可能在未来3至5年内崩盘。”老王是上海某葡萄酒进口代理企业营销总监,他对记者直言不讳。

  老王的公司目前主要从意大利等国进口葡萄酒经营,创立已逾5年,每年至少进口五六十个货柜,据老王介绍,类似这样规模的企业,眼下上海已不下千家。

  “崩盘”的预测主要基于终端市场的销售状况。据介绍,目前一般商家的销售方式主要有3种,网络销售、团购与批发,“从今年数据看,受经济影响,批发、团购量下降很大,网络销售的增量无法抵消降幅。如今各个经销商的存货,已到了相当大的数量,存货量太多,库存积压现象非常普遍。若持续下去,进口葡萄酒市场在三五年内就会崩盘洗牌,大批酒商血本无归。”

  但在另一边,对这一市场持有信心的仍大有人在。

  近日,一家网上葡萄酒直购平台进驻了嘉定工业园区。公司CEO介绍,仅去年网站销售额便增长了11倍,“未来的三五年,必将是这一领域的爆发增长期。”

  在国内某报曝出“张裕农药残留”事件后,中国最著名的葡萄酒品牌张裕股票应声跌停。有意思的是,与此同时,几大进口红酒网络平台的用户访问量激增,记者采访的这家网络平台订单量增长50%以上,服务器一度瘫痪。负责人认为:“可能是因为市场太乱,而网站100%原产地原瓶进口的直购模式让消费者感到放心。”

  难辨的真假、不成熟的市场与超乎寻常的热情,这几乎已是我国葡萄酒市场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市场不成熟并不奇怪,葡萄酒进口进入中国市场不过近20年,至今销量也无法与白酒、啤酒相比。”一位资深的葡萄酒代理商说,“类似真假难辨、张裕‘躺着中枪’等问题,实际是任何一个新产品起步阶段都会经历的,市场最终会逐渐成熟理性。”目前国内葡萄酒市场规模约500亿元,其中进口葡萄酒占20%左右,网络销售的不过5%,比例相当小。而按照发展计划,到2015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将达1000亿元规模,“若电子商务能占比10%,就是100亿元。企业没有理由不相信未来的增长潜力。”这家网上葡萄酒直购平台的CEO说。

  另一位看多者,是上海外高桥酒类展示交易中心。作为上海最主要的葡萄酒进口口岸,外高桥保税区在上海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战略指引下,2008年率先于全国建立起综合性贸易服务平台,对上海进口葡萄酒市场有着极大影响。但作为上海市外高桥国际贸易营运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琪民在看好市场发展之余,也不乏担忧:“如今葡萄酒市场的主要问题,一是假酒泛滥,二是价格体系乱。”

  有确切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某口岸的进口葡萄酒,每瓶平均口岸价约为2.1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元,到国内的批发价已达300多元,而到了零售市场,均价已高达近600元,涨幅40倍。

  究其因,被人率先提及的往往是税收。一位酒商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进口一瓶法国普通葡萄酒为例,报关时14%的关税,再收取加上关税后葡萄酒价格的10%为消费税,还有17%的增值税,累计税率已相当于原价48%左右。

  此外,除了不良经营者的抬价行为,消费市场的懵懂与不理性,也在影响着酒价。这位酒商说:“贵的才好,看价买酒,在国内非常流行。进口葡萄酒价格太低,消费者只会觉得是假酒。人们对进口葡萄酒的定位,也并非大众消费品,对名牌好酒更是趋之若骛,使品牌葡萄酒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从某种角度说,“张裕事件”并非偶然,消费者的认识误区使市场更加清浊难辨。

  但一位分析师也说:“我们无法要求消费者人人‘火眼金睛’,政府与行业参与者应该首先承担起规范市场责任。”

  “国门”能否把住真假?

  进口葡萄酒初入中国,有一段神秘的“实验室之旅”。这些保证进口葡萄酒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治理市场乱象的基础。

  就像“灯塔效应”,让良酒驱逐劣酒。“曾有传说,有人在公海换酒造假,或在保税区内灌装进口散酒以次充好。而我们可以保证,这在外高桥保税区绝不可能发生。”

  治理进口葡萄酒种种乱象,首先需要“国门”守卫,把好入境第一关。

  许多人不知,一批进口酒类投入市场、走上餐桌之前,有一段神秘的“实验室之旅”。

  7月中旬,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酒类检测中心”在外高桥启用。上海口岸进口的酒类,需送这个专门为酒类检测单独设立的实验室。负责人介绍,我国目前酒类检测项目非常庞杂,包括感官检测、实验室检测(例如理化检测、微生物检测等)、标签检测。按抽检原则,每天有50至80瓶进口酒送此。记者在1600平方米的检测中心看到,分布的酒类展示室、化学操作室、无机消解室、感官检验室等一系列部门,集中了最专业的设备。比如,这里有全国第一台用于口岸把关的葡萄酒全自动分析仪。

  这天,某进口酒商进口的一批红葡萄酒,抽检样品一分为二,一部分送到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安全卫生,另一部分送到理化实验室,进行常规理化检测,就见桌上这台葡萄酒全自动分析仪大显身手了它是“全能型检测高手”,可检测包括乙醇、乙酸、二氧化硫、总酚、总铁、果糖、甘油在内的数十个项目,其中就涉及发酵成熟度、口感、香味等酒品风味,2小时便可完成。

  检测中心负责人介绍,根据需要,还可针对不同酒品开展一些质量、规格、功效成分等检测。这些,都是保证进口葡萄酒质量的最基础工作。

  从某种角度说,也是治理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基础技术支撑。

  采访中,在上海最主要的葡萄酒进出口口岸外高桥保税区,记者遇上了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葡萄酒品评赛。组织者介绍,全球1000多款葡萄酒报名,评委有7位是国际认证的葡萄酒大师,最终评出了24座金奖。评委会主席之一刘伟民告诉记者:“评定每批酒的品质,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是品评赛的重要任务之一。”以比赛代消费者品鉴产品,能保证产品品质,并让一些默默无闻的酒庄或品牌也脱颖而出,为消费者找到真正价廉物美的葡萄酒。像去年比赛一个获金奖的品牌,市场销售价仅160元,赛后一售而空。

  为品质助力、为规范护航,上海外高桥酒类展示交易中心的效用,近年逐渐凸显。

  在这个中心,约1.5万平方米的展厅,仿佛葡萄酒的海洋。巨大的酒架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名酒以不同品级陈列其上,红酒氤氲,满室流光。

  金小东是上海某意大利葡萄酒进出口公司的老总,专做意大利15个产区地区酒庄的中国总代理。这几天,他正与中心商讨在展厅内建立意大利葡萄酒展示交易中心项目。他看重的,正是企业加入中心后的一系列便利化服务与品牌效应。“新产品刚到要打开市场,一方面我们能长时间低成本在中心展示,客户下单后再完成进口流程,税就能省一大笔;同时,中心的品牌每天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理商,这些都是商机……”

  “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为正规酒商提供‘一站式’服务。”公司副总经理李春曦介绍,酒到上海港口后,中心便可帮助酒商提供有效清关、报检、保税仓储、保税库内贴标、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物流服务配套,帮助企业快速、简便完成货物进口流程。

  这样做的目的,正是将规范、品质上升到至高地位。“通过政府的监管,以会员制对进口商一一审核把关,如今中心会员已逾50家,展示近20个国家的进口酒,品种超过2000款,款款保证质量。”蒋琪民说,其次,通过与口岸部门的深入合作,严格监管保税区内企业,“曾有传说,有人在公海换酒造假,或在保税区内灌装进口散酒以次充好。而我们可以保证,这在外高桥保税区绝不可能发生。”

  一站式、一条龙,为国际酒类进入中国市场极大地畅通了渠道,外高桥口岸酒类的贸易量也不断攀升。据统计,2011年外高桥保税区葡萄酒进口贸易额4亿美元,占上海口岸总进口额的71%,占全国总进口额的21%,同比增长137%。“我们想做的,是在国内外市场交接、进口的渠道流程中,做好服务,便利优质企业、产品进入中国,把好进口红酒市场第一关。”蒋琪民说。

  就像“灯塔效应”,让良酒驱逐劣酒。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