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珠宝商怎么卖珠宝

2013年06月06日 10:40   新京报  

  ■ 所谓时尚(1)

  看到店内陈列出售的那些珠宝首饰时,你会不会好奇热闹的宝石交易市场上那些近乎完美的超级大宝石们都去哪里了呢?它们被宝石交易商们卖给了谁?其实,还是被顶级珠宝品牌搜罗旗下了。

  今年上半年,蒂芙尼(Tiffany)和卡地亚(Cartier)悄悄把自己的顶级珠宝带入中国,举行私人性质的小规模展示,这些完美宝石做成的珠宝到中国不是来旅行走秀,而是来定居。

  这些顶级珠宝的价位是多少呢?以蒂芙尼每年发布的著名的Blue Book为例,能进入小蓝书里的珠宝都是天价,单是其使用的宝石的罕有程度就令藏家神往,那么它们究竟有多贵?直观的真实案例是,一只钻戒的售价等同于一架私人飞机。

  在贩卖超级宝石的同时,品牌们会搭售文化,提高品牌的整体形象。比如,当下传得沸沸扬扬的“蒂芙尼为新版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专门设计珠宝”,但那些珠宝并没有进入小蓝书。小蓝书里只有少数几款首饰和这个合作有关联,有一部分的全美钻系列汲取了电影带来的灵感,借鉴了故事发生的上世纪20年代的纽约建筑风貌。

  法国老牌卡地亚则在文案上竭力靠近文化,比如这几句:二战结束后的数年间,战争的阴影依然震撼整个社会,大自然成为远离人类自相残杀的终极避难所,动物与植物的世界超然于一切”。读到这里,读者也许会情不自禁问一句,然后呢?文稿上写的是:卡地亚的自然王国进一步壮大。看到用这么起范儿的文学语言写就的产品新闻稿,不得不承认,法国品牌很善于为自己寻找出文化内涵。

  和往年一样,这些整体身价数亿的卡地亚珠宝新款短暂地出现在中国境内,做一个为期三四天的、限制来宾数量的小型展示,仅对少数媒体公开,因为这种展会花天价去布展,是为消费者定制的,媒体只是搭便车。去年留下的神话故事是,卡地亚带来中国境内展示的超过三亿的珠宝,三天内就被消费者订购一空。今年,卡地亚包下上海浦东一个豪华酒店的两层楼,再度举办私密的展示。尊贵的消费者依然在关着门的包厢内闲坐,工作人员会把他们感兴趣的珠宝从陈列台上取下,直接送入包厢。

  作为媒体一员,我们在固定区域欣赏那些罕见的宝石与珠宝创作:比如一个用恐龙时代留下的树木化石雕刻而成的小豹子手镯。比如一条看起来并不花哨但售价高达过千万的手链,因为上面镶嵌着四颗罕见的完美绿宝石,这条手链被媒体同行戏称为跑路手链:方便携带,价值连城。

  这些顶级珠宝品牌显然太知道消费者的心理,在交出完美材质、设计、制作,以及一个天价标签的同时,它采用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推广模式,只在小范围内宣传自己的核心顶级珠宝,让大众能有耳闻又不甚了了——迷人的传说故事都是这样诞生的。

  □顾晨曦(自由撰稿人)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