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济南:一座苏钟

2018年02月02日 17:46 新浪山东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刘荣芹

  从小生活在钟表收藏之家,耳濡目染,自然比一般人多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记忆中曾听父亲说过,钟表有500多年历史,好像是起源于欧洲,因此收藏界格外看重瑞士的表、德国的钟。国产钟表要晚100多年,但值得收藏的不多,最受青睐的是苏钟。苏钟的问世在康熙之前,那时苏州一带这类钟表的手工作坊最多,才被定名为苏钟。苏钟的制作相当复杂,几百个零件全部手工完成。工艺精湛外壳精美,做一台苏钟要用几个月的时间,产量很低,当时的价格非常昂贵,就连达官贵人府邸中摆上一件都以此为荣。

  所以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收藏了几十年钟表的父亲还没有得到一座苏钟。那年春天,二弟的婚事提上了议事日程,母亲和父亲商量说,我算了一下,在家办几桌酒席,再去北京旅游,大约需要90块钱。母亲说:“这钱咱拿吧,”父亲同意了。母亲又说:“你别往家买破烂了,再找点东西修修卖了,抓紧凑够这些钱给孩子结婚用。”父亲就开始四处筹钱,当攒到60元时,有一天,一位朋友把他带到济南一个大盐商后代的家里,在这里,他见到了梦寐以求的苏钟。苏钟按照个头有1到7号,1号最大,这是个2号钟。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红木外壳油光发亮,还滴滴答答地走着,父亲像见到久违的老朋友一样高兴,问这钟卖多少钱?就像说书唱戏那么巧,对方一出价正好90元。父亲想到已经有60元了,再凑30元还是有可能的,当即拍板定下了,回去筹钱。那时人们生活拮据都没有闲钱,他这个3块那个5块借了多家终于凑够90元,立马把这钟买下。兴奋之后又犯了难,这钟如果拿回家,后果可想而知。父亲思量再三,他带着苏钟去了一位老朋友家,寄存在那里。

  二弟的婚期越来越近,每当母亲问钱攒得怎么样了,他就支吾着说快了。就在婚期临近要露馅的时候,恰巧厂里通知父亲去甘肃天水出差一个月。父亲悄悄地把买钟的事全盘告诉了二弟,很抱歉地说,你结婚我拿不出钱来了。二弟听后说:“爸爸,你不用担心,结婚用的钱我已经攒够了,我就说你把钱给我了,你放心地走吧。”父亲像得到赦免一样高兴,收拾好行李立马离开了家。当他出差回来,二弟的婚事已经办完了。母亲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数落了父亲一顿。父亲不接话,只是笑笑。其实母亲也知道这座钟是很稀罕的,过了一段时间,等她消了气,父亲把苏钟搬回了家,摆放在冲门最显眼的位置。

  这名贵的苏钟雍容大气,有三部分组成:上方是长方形的钟头,中间是屏风似的框架,雕刻精美,下面是造型美观像小炕桌似的托盘,托盘中间有一根转轴。父亲说:“这钟头太沉,有十几斤重,有了转轴就很方便了。”说着,他把钟头转了90度,拿着扁把的钥匙哧哧地上起弦来。上完弦,把钟头复原。他指着白色的瓷盘说:“你看这三根表针,时针是透雕的花瓶状,分针是鱼纹状,这秒针只有丝线那么细,长度却贯穿整个表盘,样子像古代的长矛,一秒一秒地走了100多年,一点也不变形,这做工,这材料太好了。”他又指着衬托表盘的铜板说:“这上面的葫芦图案是用手工錾出的,寓意福禄,这钟还是双铃的呢。它每15分钟报一次时,每逢整点,先报四刻,再打点,双铃苏钟很少见,太难得了,要不是先攒下那60块钱,这钟就到不了咱家。”此后,经常见父亲站在钟前,微笑着,端详着它。

  一天,街道办主任带了两个人来我家,说这是八一制片厂的同志,要在济南拍《特字一号巨案》电影借几件道具。父亲看了介绍信很爽快地答应下来,笑着说,你挑吧。来人真不简单,第一眼就看中了苏钟。然后又选了一台德国瓷座钟,还有一件明清时兴的红木照壁子。见来人搬着苏钟出了门,父亲忙跟了上去,一直送到大门外。看到人家走远了,转身对我说:“得半个多月以后才能再见到这苏钟呢。”过了些日子,苏钟送回来了,还给了几十元借用费酬谢。之后,再有客人来访,在介绍苏钟的同时,父亲总是忘不了加上一句:“这钟还演过电影呢!”言语中充满自豪。

  受父亲的影响,大弟也非常喜爱苏钟。他跟着父亲学习修表四十多年,在苏钟制造工艺几近失传的当今,重新尝试手工制作,经过几年的苦心钻研,用他的工匠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做出了与老苏钟难分伯仲的苏钟,受到收藏界的高度关注。

  父亲去世后,不少人都想高价收藏父亲的苏钟,但我们想到这是父亲一生最喜爱的藏品,我们应该留作永久的纪念,就一一回绝了。

  如今,父亲最喜爱的苏钟,摆放在我家客厅里,它古朴典雅,使满屋生辉。看见它,总感觉父亲就在身边,看到它,就想起父亲的收藏故事。夜深人静时,听着那滴滴答答的声音,总觉得它是在诉说着那悠悠的岁月。

  来源:齐鲁晚报社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