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艺术家谭平工作室

2016年09月18日 18:1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艺术家谭平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艺术家谭平

  来源:中国油画院[微博](微信号:opcn2007)

  官网:http://www.opcn.org.cn/

  往期回顾: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一期:陈丹青]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二期:杨飞云]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汇总页]

  2016年8月27日下午2点,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迎来第三期,10位从网络报名的参与者中选出的朋友,一同走进艺术家谭平先生的创作空间,做客谭平工作室,与艺术家面对面畅谈,谭平先生为我们揭开了抽象艺术的神秘面纱,打破了我们对抽象艺术的陌生感,拉近了我们与抽象艺术的距离。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参观谭平工作室后感

  在谭平工作室,10位应邀朋友与谭平先生近3个小时的互动交流中,每个人对抽象艺术都有新的领悟。参观后,每位应邀者写下了各自的真实感受。

  董茹嘉(书籍设计师)

  以前在美术馆看到过几次谭老师的作品,都不如这次亲临现场观看老师创作感受直接。跟随现场创作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了解艺术作品和抽象艺术变得有脉可寻。谭老师的创作过程分解出了时间这个维度,做为局外人站在旁边,先前了解到的形式已经不局限于线条、块面和色彩,而是看到了一种动力结构,是艺术家身体对当下周围事物做出反映的总和,被感知到的形式呈现在作品上,我感受到了艺术作品即时即地的原真性。作品的产生并非是意图,线条和色块的产生与覆盖,使作品变得有维度,使空间得以成形。谭老师作品就在于这种外向的转化,即是物质又是精神,即是形式也是内容。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贾南南(联合创业者)

  来到谭老师工作室,亲临创作现场,与看画册或在美术馆观看,有着截然不同的直观感受:一、关于个人艺术语言和思维观念。谭老师创作背后最核心的东西是思维方式和观念性,他很注重创作的过程和时间的维度,一遍遍覆盖原作,进行意义的消解与重构。谭老师还提到,现在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变了,跟之前大不一样,例如影像短视频的传播力度就是之前无法想象的,艺术家也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相处方式,找到一个平衡。

  第二,关于艺术的真实。谭老师提到,他不会太关注一些艺术评论,也不会经常找人来看画,提意见。抽象艺术和其他艺术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它是更加个人私密化的表达,更多时候是反向观照内心的结果,因此,忠实于自己内心和当下的表达,就是最重要的艺术的真实。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赖小宁(医药公司高管)

  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尼采

  我曾经是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我不曾窥见抽象艺术背后的思想和情绪,仅看见一团乱麻或几片涂鸦,或不明所以的条块。我曾想:他们是不是躲在幕布背后的导演,抛出几个嘘头,看观众的反应,然后嘲笑世人的癫狂和盲从。

  抽象艺术,打开的是与外部世界对应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至少和外部世界一样浩瀚,只是尚未被好好探索。谭平先生说自己的作画过程,像是驴友出游,因为目的地未知,才充满了可能性。就像我们的身体需要规律的锻炼以达强健,作画,就是他日日的健心。每个阶段的画作,都是自己生命的印记。反复的覆盖,正如天地万物,也如人生,不管是否舍得,是否愿意,时间的车轮滚滚,总要推倒了再有新生。最终的画面,就是你现在的样子。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艺术家谭平正在创作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艺术家谭平正在创作

  刘焕喜(新媒体运营)

  抽象绘画的解读在某一层面上需要的是人的直觉,然而人的直觉似乎在教育和生活中被抹杀掉,对于艺术来讲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在画画过程中艺术家需要回到最初的状态,好比回到儿时,回到一种自然的状态,不曾想要画什么,强调行动,强调过程,重视过程中“画”变成动词,想到哪里,动到哪里,笔笔相生、肆意挥霍也是一种追求,在艺术家自身的发展中这仿佛是最大的追求。不定义绘画与艺术家的标签和意义,自然而然的产生是回归艺术的常态。当画画在时间中的压缩也会打破绘画的常态,每一次都是一种可能,一次希望,一次机会,不断思想绘画的感受是什么,最后直接而又个人的表达,是一种回归本质。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齐炎龙(金融学院博士)

  谭平老师的作品就是要把真实展现出来,除了真实的谭平,其他都与谭平无关。我想谭平老师指出我的误读,也是对于我一个业务爱好者的帮助,想必如果我在谭平老师一个展览正在高谈阔论我对作品的理解,估计谭平老师遇见我之后更多地会一笑了之,飘然而去。

  离开谭平老师工作室之后,再回忆谭平老师的形象,他更像一个青年,感觉比1980年刚进入央美的谭平同学更充满活力。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邵林红(网店自主经营)

  谭老师谈到覆盖问题时强调,当你看到画面最完美的那一刻,你必须警惕那也是画面最危险的时刻!这时,你就必须要去一遍遍地推翻消解先前的东西。当探讨到,老师的作品被人误读咋办?谭老师坦然地笑着说,误读就误读呗。每个人对一副作品的理解与认识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谭平老师的抽象艺术作品看似极简,实则蕴含极深……每个符合,直线,斜线,色彩,运笔都潜藏着谭平老师极深的文化底蕴以及高技术含量的绘画基础。他用一种独特的视觉形式向人们传递着一种人生哲学概念。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艺术家谭平正在创作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艺术家谭平正在创作

  宋明筱(文化公司高管)

  聊及他的作品“覆盖”。我不禁这样问自己:一个艺术家从事艺术又经营艺术,到底真正属于艺术家的是什么?要知道完成一件作品,无论是没有出售还是有人收藏,它终究不可能让作者永远拥有,就在完成的那一刻,它已不再属于作者。一切赋予艺术家的褒贬都不该是从事艺术的理由,而真正让我们不断向前的原因应该是一种在自我中完成自我的信念:它来自于我们创作的过程,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谭老师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单纯地反复实践也绝非是偶然为之,正是因为他控制了在画面上的时间和思维空间,所以才在画面中呈现出多年自身沉淀的艺术内涵和修养。这一切无关技术,无关油画,更无关抽象,只是艺术,只是谭平这个艺术家创造的艺术。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三期:走进谭平工作室

  万昊燕(图书馆编辑)

  抽象艺术好像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关乎生命,时间,爱与自由,艺术家宣布他的答案,观看者,你,需要用生命的经历智识和情感,给予自己的回答,最终“趋向完成”这个作品。

  抽象艺术改变了观看艺术的方式,原先的艺术不是被高估就是被低估,平视艺术的角度,可能是现代艺术给予的,更多的理解,我理解光明也理解黑暗,我理解欢乐也理解痛苦,我理解自己也理解你。

  观看抽象艺术像是为达成理解的交锋。艺术的感受在交锋(为什么你这样理解一个圆的含义,为什么这块颜色隐喻以无数真实覆盖的沉默),你的生命和我的在交锋,这交锋积蓄了无穷的力量,积蓄积蓄,无路开路的拓展,不断的越过边界。也许只有交锋过,才会达成理解。

  理解,不可复制永不再来的那一刻的情感,以只属于个人的笔触纪录的生命的独特感受。

  武鹏(美术教师)

  之前我在谭老师的画中看到一种东西,那时说不清楚的东西,一种复杂、暗涩的东西。后来看了更多谭老师的作品和文字资料,包括28号那一下午的聊天我隐约感觉那东西是“对抗”。

  谭老师在画面中表达对抗。而且他绘画的过程也是对抗,他在和作画时间对抗。他在和自己作画习惯作对抗,总在推翻之前的技法习惯。他让画面中的元素在对抗。这一切对抗的结果就是他作品完成的那一刻,那一刻的完成就是那一小次对抗的完成。然后谭老师再进入另一场对抗。

  每一次对抗的完成就是一幅作品的出现,而每一次都是他当时心情的流露,和谐的、强烈的、平和的、舒缓的。在那一刻作品永恒了,自我也永恒了。

  张玉(设计师)

  艺术家的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总高于一般人,无论在哪个空间,他们总能看到不同平常人一样的表象,深刻的看着不同于大众眼中的世界。谭老师符号的暗示意义,“凭直觉看,可以看懂”。谭平老师式的自我解读和看他人解读,评论家和收藏家对于谭老师的解读,却是和谭老师自述完全不同。

  用制约条件方法去做新的可能,谭老师现场作画,在画布上空间和限制的材料下和时间限制下,强调变化和个人体验的谭平式艺术语言,这种敏锐变化很细微去体会,可以感受到另一个新维度的开始,若是没听谭老师聊,无法体会。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