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讯 10月19日,中国琉璃艺术大师施森彬在上海中心半亩园接受新浪收藏独家专访。
“匠心两个字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对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所喜爱的工作,他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我认为就是真正的匠心了。”
——施森彬
新浪收藏:您现在是著名的中国琉璃艺术大师,当初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了琉璃艺术?
施森彬:这个在15年以前,正好台湾有个杨慧珊她在上海办展会,我去看这么东西挺好的,而且是我喜欢的,而且我发觉这个东西对我人的一生当中,我选择这个东西是可以做做,是蛮有意义的这个东西,它感觉就是一看就很现代,它能够做很多变化,不管你说立体的也好、平面的也好、色彩的也好,他能做到晶莹剔透,发挥的余地很大很大。
但是我这个人是不大愿意走别人的路,我喜欢突破,一个是对自己挑战,一个是对这个领域里面要有所突破,我认为我再坚持二三十年左右我还是值得的,后来我去发觉,把玻璃艺术和建筑和环境怎么结合起来,这是我认为我找到一个真正的点,我希望别人看到我的作品,能感觉到东方的味道。
新浪收藏:为什么选择宝库汇?
施森彬:这个形式挺好的,为什么呢?我也参与过类似的这种形式,挺多的。真正的这种模式,一个是要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大师们的作品能够聚集在这个具有物理高度,而且具有文化高度的,这个大楼里面的确也是这个模式也是很好的。
艺术家简介
施森彬,中国玻璃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1956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毕业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铜装饰事业。多年他勤于专研创新,积累了丰富的铜装饰知识和经验,开创了艺术铜门的装饰先河,为包括人民大会堂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地标建筑设计制造铜门作品,并在铜装饰的基础上,深入探索珐琅(景泰蓝)艺术,琉璃艺术与现代艺术结合,开启了大型琉璃艺术融入建筑艺术装饰和环境艺术装饰的新篇章,代表作之一,为上海中心打造的百米琉璃长卷《心相山水》,也曾以此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
在工艺与建筑艺术领域多年积累,施森彬提出了琉璃艺术“大之美”的工艺美学理念,“大”的本意,不仅是体量容积层面的意义,更蕴含着人的心中道的特性,有着承载时空,包容众生的气势。在美学理念创新的基础上,更以技术理念予以承托——首创现代隧道窑技术,优化设备平台,与大型基建工程融合,以及将琉璃自身的用料配比不断优化等,让融合时代美学的工艺之美,真正的融入时代空间与建筑环境之中。除此之外,施森彬现在仍然在不断的探索琉璃艺术与其他艺术种类例如水墨艺术,雕塑艺术的跨界合作之中,让琉璃艺术在厚重历史的积淀下,更具有鲜活的艺术生命力和灵动广阔的工艺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