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将司母戊鼎播报为后母戊鼎受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8日 13:15 沈阳晚报 官方微博

司母戊鼎(仿制品) 东方IC 司母戊鼎(仿制品) 东方IC

  3月6日12时,央视《新闻30分》在播报一则文物新闻时,主持人将“司母戊鼎”播成“后母戊鼎”,引发众多网友质疑。

  在历史教科书中,关于这个大鼎的说法一直是“司母戊鼎”。那么,是播音员口误,还是教科书出了错?安阳殷墟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仍按习惯称其“司母戊鼎”。对此,专家称,关于“司母戊鼎”的正确称呼,目前在学术界有很大争论,随着考古学家对商代文明研究的深入,认为应改名为“后母戊鼎”。

  直播:央视出错了?

  3月6日下午1时左右,网友“锻钢”在微博(http://t.sina.com.cn)发帖称,在收听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有关国博布展青铜器大展的报道时,现场记者口播新闻两次提到“后母戊鼎”。

  “我以为又发现了新的青铜器。”网友“锻钢”称,可是画面给出的赫然是“司母戊鼎”。

  网帖发出后,众多网友前来围观。网友“我是中国吕洞宾”认为央视失误,“新闻做得太糙,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也有网友指出,应该没有读错,因为对这个鼎的命名,是根据出土时鼎腹中三个青铜铭文辨识为“司母戊”,也有人认为是“后母戊”。“所以,这个鼎叫‘司母戊鼎’或者‘后母戊鼎’都对。”

  国博:网站显示“后母戊鼎”

  针对网友质疑,当天下午3时12分,“央视新闻30分”官方微博回应称,主持人和记者都没有读错,“节目刚播完贺红梅和崔志刚(主持这期节目的两位新闻主播)就找我讨论这个问题了!播前也核实了,其实考古界早已经更正为‘后母戊鼎’了。”

  如果这个说法是真实的,那么,是我们的教科书出了错?对此,“国家博物馆网站”早在去年12月18日曾作出回应:“此鼎初始被定名时,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但由于中小学历史课本的广泛宣传,目前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等名称更为有名。”

  对此,记者查询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官方测试版),在藏品介绍中,名为“后母戊鼎”的青铜大方鼎确为教科书上的“司母戊鼎”。简介中说,此鼎器形庞大浑厚,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其腹部铸有“后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殷墟:目前仍用“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在安阳的一片农田中发现的,针对“后母戊鼎”的说法,安阳殷墟博物馆工作人员杨女士说,她此前从未听说有“后母戊鼎”说法,为便于相互交流与宣传,目前有关司母戊鼎的资料介绍、宣传手册上采用的都是“司母戊鼎”这个称呼。

  “现在安阳殷墟博物馆里放置的仿制品标注的也是这个称呼。”杨女士称,殷墟申遗成功时,司母戊鼎在殷墟博物馆展览两年,也一直称作“司母戊鼎”。

  专家:应改名“后母戊鼎”

  昨天下午,安阳殷墟博物馆杨女士就此咨询了一位考古专家后给记者回电转达了专家的观点。

  杨女士说,专家认为,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反写。所以“司”和“后”字形一样,而意思上此处更接近“商王之后”。

  因为司母戊鼎就是商王祭祀其母(名戊)的纪念器物。学术界更多人赞同“后”。“目前学术界没有定论,所以两种叫法都可以。”杨女士表示。

  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田凯介绍说,关于“司母戊鼎”的正确称呼,目前在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论。一直以来,人们都称之为“司母戊鼎”,随着一些考古学家对商代文明研究的深入,认为应改名为“后母戊鼎”,但这是学术界的问题。如果多数专家认为名字应该改,博物院自然也会适应大众的需要。

  据《河南商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