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收藏重在精神回归

2014年10月23日 14:53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铜鎏金无忧胜如来坐像 铜鎏金无忧胜如来坐像 18世纪 铜铸尊胜佛母坐像 18世纪 铜铸尊胜佛母坐像 17世纪 普巴金刚立像 17世纪 普巴金刚立像

  拥有多年的佛像收藏经历,东莞资深佛像收藏家何志坚看好佛像市场,认为佛像收藏的热情会持续上涨。这无关市场炒作,而是源于国人精神需求回归。

  作者:谢梦

  佛教造像作为一种雕塑艺术,素有高古佛像和明清佛像之分。依据各个朝代信奉的佛教门派之分,明清以前朝代的佛像留存下来的以石刻、木雕居多;明清佛像则以铜或铜鎏金铜佛为主。

  近年来,明清金铜佛像在香港和内地拍卖市场屡创天价。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一件明铜药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内地拍卖市场佛像成交最高价;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又以1.166亿港元的天价拍出,2010年,一件清康熙大成就者嘎巴拉铜像在北京翰海秋拍以1792万元成交。去年苏富比香港秋拍,明永乐鎏金铜佛终于突破2亿港元。

  在国内佛像拍卖市场,金铜佛像,特别以藏传佛像为主,占到七成以上的交易量,其中明代永乐和宣德年间的宫廷造像“永宣佛像”尤被目前国内藏家和投资人看好。

  东莞资深佛像收藏家何志坚已是香港苏富比春秋两拍的常客,2013年,收了明清官窑和犀牛角杯入囊中的他,今年还是不忘留心他的心头好—永乐永宣佛像。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结缘藏传佛像并买进,如今何志坚已经在东莞市旗峰山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展览,并出版书籍《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展》,共展出佛教文物六十余件。

  天津文物商店 结缘藏传佛像

  何志坚回忆,1994年兴起的国内拍卖会上但凡出的精的佛像品类多来自天津文物商店。 而与天津文物商店的缘分则是和自己常年做内贸生意出差有关。

  “一次机缘我认识了天津文物商店一个专门从事藏传佛教研究和征集的研究员。随着和他聊天中渐渐被藏传佛教的深奥和神秘所吸引,当时开始和他学佛像知识并尝试买进。”

  据何志坚回忆,1998~2002年期间,10~20公分清中早期的佛像一般只在1万块左右就可收到,特别精的品类只在2万左右,甚至运气好的话几千块也能掏到宝贝。“相对于同时期陶瓷类、书画类的红火,佛像还是冷门藏品,当时是入手买进的好契机。自那时起,无论在市场还是拍卖会上看到中意的佛像逐渐开始收。”

  何志坚展示了一尊2002年在天津文物商店2万多收到的,尺寸在16公分左右的清代佛像。他尤其指着底座的藏文解释道:“从前故宫,宫廷组专家王家鹏谈到过,凡是佛像有藏文的,故宫都归为一类文物。”何志坚说,学了一段藏传佛教知识后了解到,这尊的坐姿和藏文说明这可能是皇家佛龛六品楼的东西。这尊的藏文翻译过来意思是:无忧胜如来,属于药师七佛之一。

  谈到自去年起佛像价格在拍场上的凶猛涨势,何志坚吐露,其实佛像最早价格开始攀升和苏富比拍卖有关。第一波涨价是在2006年的苏富比,收藏家蔡铭超以1.1亿买进了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第二波涨价也是去年苏富比秋拍,60多公分的明永乐鎏金铜佛突破2亿港元。佛像上涨一直持续到今年还没停止。

  为何佛像收藏在拍场上日渐火爆,何志坚认为这和国人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周围不少做生意的朋友,近年来开始玩沉香、戴佛珠,这似乎成了富裕起来的阶层寻求精神支柱的一个趋势。由此来看,这轮佛像上升不是一种炒作,而是对宗教类的精神需求导致这块收藏会比较稳定。

  买对了是市场帮你升值

  今年在广州华艺拍卖上收到的一尊16公分的尊胜佛母令何志坚心头窃喜。“我买到手只用了9万,心态上感觉捡到宝。华艺小拍当时是无底价拍卖,只有我和北京一个行家在场面上争,过了1万后拼抢到9万落槌。”其后,何志坚特意查阅了今年北京瀚海拍卖中拍的一尊几乎和他收的相差无几的清代16.5公分三头八臂的尊胜佛母。瀚海的估价就在5~8万,最后拍得了32万。

  “在我看来,城市中产阶层如果涉足收藏市场,投入十几万来玩的话,买佛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何志坚坦言,清中期的工艺品的雕工上乘,而现在某省市的知名美术高工作品也过十万了。这和古旧艺术根本不可比,况且古旧艺术还会持续上涨。很多人不敢涉足收藏最主要的不是怕价格贵,而是怕买假。其实只要选对一门品类,扎下心研究,路子走对了,十几、二十万还能买到很好的东西。

  “我进入佛像收藏领域研究后发现这门艺术历史沉淀厚重,带有宗教神秘色彩,有兴趣去跟天津文物商店的专家学。凭着兴趣不断深入研究,慢慢见到一些文物也就看得懂了。如果进入收藏领域是为了投资回报、资金运转就没必要了。”何志坚坦言,东莞有部分商人是藏富于民的。如一些做房地产生意的朋友,积累到一定财富都想买进中国的古旧艺术品。华人历来有传统收到好东西留给子孙后代的。但能否适合进入收藏圈还看个人心态。

  何志坚曾游说做生意的朋友和他一起学买古董,但该友人开门见山地准备拿出几千万给他收古董看回报,何志坚一听马上回绝。“买藏品是没有固定投资回报的。外面风雨太多,没兴趣玩就别进入,买进的艺术品若有人说不对则容易导致互相的猜疑。这样心态不适合进入收藏圈。”

  相反,朋友圈中也有信任何志坚、一路和他一起学收藏知识的伙伴。在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何志坚遇到一幅上世纪70年代在香港展览过的林风眠的油画。当年开价150万港币,后来谈到120万游说一个一直和他玩收藏的朋友买下。直到2013年匡时计划在香港首拍时看中朋友收的这幅林风眠,报价1500万想征集,朋友坚持不卖。朋友的理由是,当年买到已经很不容易,买的就是喜欢,并不是为了有一天靠这幅画升值赚钱。

  “可以看出,藏品买对了根本不用担心未来的走势,最后总归是市场帮你升值。” 有一尊去年从一个行家手里,以十几万价格收到的24公分清代普巴金刚,让何志坚尤为得意。“藏传佛教有种神秘感,你看这尊普巴金刚三头愤怒相,三头六臂凸显威武和神秘感。如今普巴金刚市场上比较少,藏传佛教多身多头多手的造型更是少见,艺术成就也比其他同时期的佛像高。”

  何志坚吐露,他收到过的最贵的一尊是2008年从尼泊尔收来的25公分大明永乐时期造的佛像。谈了两个月,花80万美金买下。“当时是咬牙买回来的,现在来看东西早已过千万了。还是应了我那条收藏准则:买对了,是市场帮你升值。”

  把手里的东西越玩越精

  记得2002~2003年北京嘉德四季拍卖上佛像的无底价竞拍,两件精品分别是明代、元代的佛像。明代佛像拍到8000元落槌,更意想不到的是,元代的佛像1000元,何志坚一举锤就落了。“买回来后我有意外之喜。这尊元代佛像的品相和年份按现在的估值已经超过二三十万了。”

  “淘到宝是非常态,买东西还是不能以捡漏的心态来对待。”何志坚讲到,今年由于经济环境做了调整,市场上有一部分藏家的好东西会抛出来,但切勿动捡漏的心态。“在我的收藏态度里,喜欢是最主要的,投资是第二位的。”

  何志坚就曾经因为“捡漏”心态在拍场上交了学费。2008年,在北京的某场拍卖现场,何志坚在图录上看中了一个市场价在100多万、标价才二十几万估价的官窑。“当时眼力不够,为了捡漏。想一定开拍后抢着举牌。”何志坚回忆,开拍后果真没人举牌,他兴奋地马上举起收了这尊“官窑”。回去后反复看,找了藏家朋友帮忙辨别,才发现交了学费买了假。“其实拍场上若没人举这件拍品,已经是很大的警示了。由于自己的贪心而走错路,吃一堑长一智,此后在拍场上再没冲动过。”何志坚说。

  何志坚坦言,当年玩收藏我自己有一个比例。比如一年赚得100万,那么我就拿出30%左右投艺术品。对股票和房产我则一点不投。同时,收藏的品类中我注意流转。收藏都有阶段性高峰,当书画价格高峰时我就拿画出去,换另外相对没那么高峰的藏品。陶瓷也是一样。对待艺术品有时很像股票,哪类旺就抛哪类出去。学多了有了经验后,靠自己去控制调解,把手里的东西越玩越精。

  根据何志坚自己的经验,对收藏知识的积累一是去大的拍行展会上多看多学,二是和大藏家多探讨收藏的核心问题。但是谈到广东具有收藏实力的人群,何志坚感叹到,广东人太过谨慎。比如有生意往来的东莞当地几家龙头企业并不敢涉足收藏,对拍卖会了解也不够。

  在一些富裕阶层的刻板印象里,提到拍卖会就是市场二三线拍场赝品充斥的鱼龙混杂,要么就是联想到热播剧《雾里看花》描述的艺术品鉴定的云里雾里。“不了解这个市场,怕有隔膜,很遗憾,一些有实力收藏的群体并不真的了解收藏。”

清 刘墉书法手卷清 刘墉书法手卷
谭延、苏曼殊题跋谭延、苏曼殊题跋

  [对话何志坚]

  佛像收藏,重历史

  记者:永宣两朝的佛像主要有什么特征?

  何志坚:永宣两朝造像主要特征是造像躯体浑厚,造型敦实,体态优美大方,面相宽平,双目平直,衣纹都采取内地传统的写实手法,有较强质感。佛像头饰螺发,身着袒右肩袈裟,菩萨戴发冠和梳发髻,上身饰网状的璎珞,下身着长裙。工艺上采取内地传统的失蜡法铸造,胎体厚重,表面镀金处理,金质纯厚,亮丽悦目。莲座处都有封藏,固定座底封盖为剁口法。造像上分刻“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铭款,一般在莲花座台面正前方,都是从左至右的顺读形式。

  记者:经历过去一年的春拍,让你最印象深刻的变化是什么?

  何志坚: 2013年让我最难忘的就是苏富比在香港的秋季拍卖。拍场上我收了官窑和几件明清犀角杯。我个人认为,未来拍卖的热点还会在瓷杂项。事实上,2013年初以来,收藏市场上古代字画价格已经开始调整,大画家如张大千、齐白石作品价格都有所回调。但瓷杂方面,却继续往上涨。

  按照同类型的比较,苏富比拍卖的永乐、永宣花瓶中,2012年有一个梅瓶拍到了1.6个亿,说明永宣当年的艺术价值很高,以瓷杂件来说,永宣年代的东西都是顶尖的,所以你可以看到国内藏家更热衷于明清年代的佛像。

  记者:在佛像收藏上,你预测国内和国外分别有怎样的趋势?

  何志坚:现在国内拍1000多万元的永宣佛像十分常见,国外市场中,永乐佛像也有拍1000多万的,价格上还是有空间的。目前佛像类还没有永宣的陶瓷大罐、碗受更多人接受和追捧,可随着对宗教的认知,价格应该有回升的,具体回升多少,要看市场,还要看国内的实际情况。从审美观而言,欧美收藏佛像时不同于国内热衷。欧美更注重唐代、宋代的雕塑类佛像,国外对于中国永宣时期的艺术含量、历史价值的研究不是很深。例如永宣年代的皇帝用怀柔政策把佛像送给藏区的首领,这些历史事件,很多老外不知道,也没有国内藏家那么看得重。

  记者:你如何看拍场上80后这代新兴藏家?

  何志坚:80后未来一定是收藏界的中坚力量。这拨人到了50来岁会是资深藏家。但80后藏家在拍场上多喜欢现代艺术。青睐张晓刚、岳敏君等人的作品。对每个群体的审美标准这个我不做评价,只是让80后藏家入手古代收藏的话,是有一定知识门槛的,需要时间和经验去沉淀,他们对古代的藏品还不一定看得透。

明代官员李芳画作明代官员李芳画作
明朝兵部尚书张经画作明朝兵部尚书张经画作

  来源:《mangazine精英》

文章关键词: 佛像收藏何志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