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大家:艺术泰斗——钱绍武

2019年03月14日 17:22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江苏作为文化大省,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搏动着薪火相传的江南文脉。千百年来,江苏孕育出了无数文化名家,而其中不可不提的一位,就是中国著名雕刻家、书法家、画家钱绍武。三月仲春,“我苏人物”专栏记者专程赴北京拜访91高龄的钱绍武先生,听他分享自己的传奇经历和艺术见解。

钱绍武接受“我苏人物”记者专访钱绍武接受“我苏人物”记者专访

  钱绍武出生在江苏无锡,倚太湖而居。氤氲温湿的江南气候,水墨画一般的湖光山色,无不与他此后几十年扎根书画、雕塑创作的艺术人生形成呼应。1947年,年仅19岁的钱绍武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如今的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国画大师徐悲鸿;1951年,他毕业并留校任教;1953年,钱绍武赴苏联列宾美院学习雕塑,回国后继续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院长。

  钱绍武在艺术上是个全才。他的书法作品或大气雄浑,或龙飞凤舞,或端庄典雅,被业内人士称为“钱体”。代表作《泰山颂》气贯山河,如今被悬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会议厅里;留苏毕业创作雕塑《大路歌》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代表作品之一《杜甫像》曾在法国、日本等地多次展出,现为中国美术馆收藏;而其肖像素描亦成就颇高,代表作《小珠珠》曾经刊登在上世纪70年代末《美术》杂志封面上,学习美术的后生晚辈几乎都临摹过这幅作品。

钱绍武部分书画、雕塑代表作钱绍武部分书画、雕塑代表作

  钱老在北京的住所并不十分宽敞。时值午后,阳光从窗户投射进来,把屋里晒出了融融暖意。厅堂一角垂立着的一块白板十分醒目,白板靠下位置布满了墨点子。那里是钱绍武每天写书法的地方,“高兴了写一点,不高兴也写一点。我的喜怒哀乐都在里面”。站立写字是承袭了恩师秦古柳先生的习惯,钱绍武钟爱以这样自由、开阔的姿态挥毫泼墨。“这是我的表达方式,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寄托”,这位91岁高龄的老人举重若轻地说,“写书法就是我的卡拉OK!”

  钱绍武曾多次强调,“我艺术的底子是无锡给的。”2008年,坐落于无锡的江南大学特地建造了“钱绍武艺术馆”,永久陈列展示他的艺术品。目前,馆藏的雕塑、书法、绘画代表作品70多件。

钱绍武艺术馆钱绍武艺术馆

  钱绍武的学养积累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早年颇为严苛的教育氛围让年少的钱绍武成为了一枚不折不扣的“小学霸”。这段童年时光在钱绍武看来,有着非凡的意义。“背诵很关键。只有背下来了,才能让知识真正成为你自己的东西,成为灵魂的一部分。现在的学生如果只看不背,是远远不够的”。而深厚的国学素养,也成为日后他贯通东西,形成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基石。“中国艺术的传承需要国学积累,这跟欧洲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他说。

  1947年,钱绍武报考北平国立艺专(现在的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却因为没有学过数理化,这三门入学考试交了白卷。所幸,他的艺术潜力被同为江苏无锡人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所赏识,于是力排众议破格录取,让钱绍武有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谈及这段经历,钱老对记者说,“悲鸿先生对我很理解。没有他,我就完啦!”年纪轻轻就得到大师的赏识,心情如何?“我当时没什么感觉。年轻嘛,觉得(被录取)是应该的!”钱老一阵爽利的笑声,把大家也逗乐了。

钱绍武(中)与儿子钱瑞泽(右)和“我苏人物”记者(左)交流钱绍武(中)与儿子钱瑞泽(右)和“我苏人物”记者(左)交流

  充分吸收了东方美学教育之后,钱绍武又到苏联列宾美院继续深造。回国后,他逐渐形成了独有的艺术格调。在他长达数十年的艺术创作中,钱绍武先生用自己的双手为作品“铸魂”。谈及雕塑与书法、绘画这几种艺术形态之间的勾连,以及中西方艺术的差异,钱老反复强调书法的重要性,“在中国,没有一个好的画家不是书法家。欧洲没有书法,所以就少了这么一种深刻的、影响深远的因素在里面。”

  大道至简。书法是一切艺术形态的基底和前提——这是钱绍武先生对中国艺术和东方美学的理解,也是他对自己艺术作品至简至真的总结。

  采访的最后,钱老主动提出想为自己的家乡江苏写一幅字。写什么字为好呢?钱老略作沉吟,说就写“水墨江苏”吧!钱老儿子连连点头:“对的对的,水墨江苏好!因为钱老是无锡人,从小生活在太湖边,在他的印象当中,江苏就是一幅水墨画……”

  “水墨江苏”,遒劲有力的四个字,写出老人乡情几许。

  (刘洁 周安琪 ;摄像/ 夏天)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