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天:我在首届世界赣商大会上的发言

2017年12月01日 10:1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彭中天

  今天是谈人才问题,从普遍意义上说,人才是个好东西,你喜欢别人也喜欢,因为稀缺,所以奢侈,既有成本,更讲缘份。从实用角度上谈,人才有其特定涵义,实用的、对路的、急需的才是人才。找对人才、用好人才比盲目引进、叶公好龙更实在、更重要。

  普遍意义上的人才对于江西来说意义不大,第一没钱招不来,都来也养不起,既使养得起、留得住,也未必有用,人才是拿来用的,不用或没用好是既浪费了政府的财务成本,又浪费了人才的时间成本,对双方都是损失。第二在人才争夺呈白热化的今天,还在谈重不重视人才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关键是要搞清楚人才为什么会来江西?他们是怎么想的。第三方法论告诉我们是什么和为什么比怎么办与好不好更重要,不知道是什么的怎么办是毫无价值的无用功,所以我今天只想谈谈能够落地的关乎江西的人才观。

  这些年不能说江西不重视人才,但由于人才战略与目标的缺失,成效不大,至少是不显著。究其原因,从小了说是因为缺乏正确的人才观,往大了说是整个江西缺乏科学化、个性化的发展战略。

  江西一直在跟跑,在盲目学别人,其结果是差距越拉越大,是自取其辱。明明你手长却不去比攀爬,而是与脚长的人去比跑步,这是选择性错误。严格意义上说跟跑不是战略,仅仅是战术而已。真正的战略是基于自己的实际去设计一条与众不同的和未来的对接之路,从而彰显自我,超越对手。

  战略一定是个性化的设计,战略源于选择,选择就是比较,比较是为了放弃,放弃才能得到。只有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大有所为。由于江西没有战略或说是左右摇摆的战略,所以服务于从属于总战略的人才战略就一直不清晰。

  要谈江西的人才战略就必须讲清楚江西的发展战略。而制定江西发展战略的前提是搞清江西是什么?未来在何方?这是我们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我眼中,江西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深厚文化底蕴、丰富矿产资源、良好生态环境及中部区位优势,正在由农业化向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迈进中的欠发达的内陆省。农业大省是我们的基本面,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基础。革命老区、矿产资源、中部区位是我们的比较优势,而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才是我们的核心优势。设计江西发展战略如果不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就是脱离实际,就是空中楼阁。这种基本特征决定了我们简单模仿别人的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拼高科技和外向经济我们不占优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得不偿失,共性化的城市交通基础建设只解一时之渴。那江西到底该走什么路?内生性的发展动力源又在哪里呢?

  别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其实习总书记早已为江西指明了方向。第一句话就是弘扬井冈山精神。政治解读我不在行,但我从经济层面上读到的是:一个地区要发展,就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把市场经济的普遍原理和本地比较优势相结合,走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创新发展之路。第二句话是寄语我们去做一个“富裕、美丽、幸福的江西样板”。有关这句话的解读也很多,我的理解是要去读懂字面背后的含义。富裕、美丽、幸福的后面其实分别对应的是经济、生态与文化,江西的发展道路就应该是围绕文化与生态的特定优势去发展个性经济。即文化经济化和生态经济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如果第一句话属于指方向,第二句话就已经是给定位了,只是很多人没读懂啊!

  生态立省、文化强省我们叫了很多年,也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但我们一直未破生态经济与文化经济这两道题,至今生态仍是生态,文化仍是文化,并没有转化为经济效益,这从我省的GDP与财政收入的构成中就一目了然。这正是需要我们举全省之力应该重点突破的两道难题,也是必答题!而我对样板的解读则是创新性、领先性、唯一性与局部性。学习与模仿都不叫样板,个性与原创才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坚持原创,杜绝模仿,没有可比性才是最高境界。围绕江西特色,把文化、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后发错位模式才是我们最该做的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践行“井冈山精神”和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的江西样板”。

  正所谓:立足省情找定位,围绕战略求交集,依托个性谋发展,抢抓机遇促转型。 差距并不可怕,不知道为什么有差距才可怕!

  基于以上认识我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是符合省情的人力观才是正确的人才观。最大的省情就是如何破解生态经济与文化经济这两道难题,这是我省的核心优势和切身利益所在,也是满足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事关战略、事关方向,事关未来,此题不破,江西没有希望!这二类稀缺人才的引进才是重中之重。

  二是人才观要服务于基础面和产业。农业、陶瓷、教育、文化、旅游、医药和县域特色经济是我省的传统优势,工业化与城市化都是我省的存量资产,如何提升,如何优化,如何转型,这是亟需人才,还是大量需要,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这个可以列为第二目标。

  三是人才观要着眼于未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都是未来方向,全面突破有困难,但在我们有优势的某些点上突破是完全可能的,尤其是在与既有优势的结合上。要么是专家型,要么复合跨界。这类人才需要高精尖,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四是满足人才的共性化需求。但凡人才都有五方面的需求,一是事业的平台,二是利益的机制,三是情感的纽带,四是文化的共鸣,五是安全的述求。每一篇都是大文章。对人才要有服务意识和方式方法。只有打造好了适合人才生长的生态环境,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

  五是对人才要个性化使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多半是有明显个性和缺点的人,要大胆启用,扬其长避其短;要允许犯错,不能求全责备;要包容缺点,鼓励创新;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对人才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有用才是硬道理,所以以产业基金吸引人才和涵养人才是个不错的主意。另外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人力资本新概念大有学问,已不是人力资源与购买服务这么简单,而是作为资本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对人才更不能唯学历唯职称,要有真本领,还要对路。我常说如果目标明确是登珠峰,牦牛就是人才。

  说一千道一万,人才观是建立在省情和整体战略基础上的,没有这两个前提,就只能泛泛而谈人才概念,而不能形成自己的人才观,就别奢谈人才战略与人才高地了。新时代呼唤新的人才观,江西应迅速亮出自己鲜明的态度与观点,在是什么与为什么的基础上拿出目标明确的人才观和与之匹配的人才战略!

请关注彭中天微博:http://weibo.com/u/1572359143? source=blog
博客:http://blog.sina.com.cn/pengzhongtian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