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基本突破口(二)

2017年12月06日 09:06 中国经济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7年11月18日,由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所、雅昌艺术网共同推出的艺术金融新未来——首届国际“艺术品财富管理”高峰论坛,汇聚国内外文化界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深入探讨艺术金融未来发展趋势,共同探索艺术品金融发展方向。

  在创新的沉淀与积累还不够的今天,如何避免中国艺术金融走向畸形,中国艺术金融落地的“抓手”又在哪里?听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老师如何解读。

  以下为西沐老师在2017首届国际艺术品财富管理

  高峰论坛上的发言稿文章:

  《西沐: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基本突破口》

  近几年,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面临进一步“深化”的局面。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有几个明确的趋势,值得关注:一是‘资产荒’、资金回报率下行或将成为新常态;二是财富管理需求呈现多元化;三是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等传统领域业务仍具结构性机会;四是资本市场股权投资占比上升;五是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信托业务需求渐增;六是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望爆发。这些趋势的存在,就要求我们在关注艺术金融创新发展重视突破的同时,除要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还要重视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手段的深化,工具的丰富,即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取得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突破。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面对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困境,寻找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与抓手。

  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五大困境

  1、对中国艺术金融发展认知的滞后与艺术金融产业及市场快速发展的创新步伐不相适应。

  在对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认知上,概念态-形态-业态等不同认知态混合存在,不同状态的认知,都以为自己离真理最近。

  我们认为,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正在经历艺术金融的概念形态、研究形态,并不断走向产业业态的发展方向。艺术金融产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其重点是实现艺术品的资源化、系统化、资产化、金融化。对于中国艺术金融产业来讲,由于艺术品及其资源的特性,以及存在中国艺术金融产业本身、不同产业业态之间、产业发展的内部要素与结构、产业的分布与布局及产业的发展环境等多层面、多内容的问题,故而造成了中国艺术金融产业的研究对象较为复合,比较重要的是中国艺术金融产业的类型、结构、关联、组织、布局、政策等等,其主要的核心就是关注中国艺术金融产业资源的配置及其相应态势的发展与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是促进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

  2、中国艺术金融研究探索的泛化、外围化、焦虑急躁化严重

  目前,我国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创新发展,大多在外围与边缘,至多是在产品层面进行探索。不少关于艺术金融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还没有围绕或者是触及艺术品及其资源这一核心领域。最为关键的体现在。

  首先是泛化倾向,特别是要防止脱离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这一主线,而把一些外围创新当成重点,不谈核心突破,泛化艺术金融及其业态的发展;

  其次是洋化倾向,遇到问题,一味从国外发达国家搬模式、找解决方案。中国独特复杂的金融环境与艺术资源状况,决定了国外艺术金融发展的今天不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明天,中国的艺术金融需要在创新与借鉴过程中发展;

  第三,焦虑急躁化倾向,热衷于一招制敌、一蹴而就的措施,投机意识浓厚,造成艺术金融业规模结构畸形,容易大起大落。

  3、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系统问题突出,解决的难度大

  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系统突出问题,是以资产化为核心的艺术品及其资源鉴定、估值,以及艺术品资产流转最为明显。主要表现是缺乏关键性的创新突破。但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核心是推动中国艺术品资源资产化进程,即通过建立资产化综合服务平台来推进艺术品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发展,并以此为基础,以价值链的建构为核心建设文化金融产业链,从而推动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趋势中,资产化是关键,金融化是核心。在资产化过程中,对资产的估值是关键,而估值的核心是定价。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中国艺术金融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4、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空转趋势明显

  中国艺术金融发展创新的“空转”,主要是指创新没有在核心形成突破,规模的形成带有一定的泡沫性与不可持续性。提出“空转”的趋势问题,就是提醒人们,中国艺术金融增量创新有走向畸形的可能。在这里我们讲“空转”,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艺术金融规模结构发展的畸形化。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在巨大需求的牵动下,规模迅速膨胀,但传统金融体系参与太少,而创新体系的规模又在投机的牵动下发展过快,创新的沉淀与积累不够,规模结构畸形化、泡沫化倾向显现,出现了“婴儿肥”式的创新“空转”。

  二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与艺术品市场产业发展的“两张皮”。

  三是传统金融体系参与度不高,增量创新主要依靠创新业态。

  四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创新抓手少。

  5、 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支撑服务缺失多、水平低

  事实上,凡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形态下生发而形成的新的业态,追求与重视支撑与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必须的、理所当然的。特别是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一些特性,更加增加了重视支撑与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在以往的很多研究与阐述过程中,我们发现将支撑体系与服务体系合并称之为支撑服务体系,但在中国艺术金融具体业态发展过程中,支撑体系与服务体系有其明确的界限与内涵。首先,艺术金融支撑体系,泛指那些能够为艺术金融这一新的业态发展而所提供的支撑与架构系统的总和。具体来讲,主要包括:

  (1)体制与管理体系

  (2)市场支撑体系;

  (3)政策支撑体系;

  (4)科技支撑体系;

  (5)法规与监管支撑体系;

  (6)人才支撑体系;

  (7)智库支撑体系等。

  其次,服务体系主要是泛指能够为艺术金融这一新业态提供服务支撑与架构的系统的总和。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权服务体系;

  (2)鉴定服务体系;

  (3)估值服务体系;

  (4)鉴证备案溯源服务体系;

  (5)集中保管服务体系;

  (6)物流服务体系等。

  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与服务体系发育不良,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严重制约了中国艺术金融产业的创新发展。最突出地表现在:

  一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支撑服务“缺”;

  二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支撑服务“软”;

  三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支撑服务“散”。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