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清华大学艺术与资本论坛杜鹏飞教授演讲

2018年03月20日 13:1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8清华大学艺术与资本论坛

  时 间:2018年3月17日 上午

  地 点:清华大学主楼一层报告厅

  杜鹏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演讲嘉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教授演讲嘉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教授

  杜鹏飞:很期待这个活动,所以没有因为受伤把这个活动推掉,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刚才几位演讲嘉宾的精彩报告对我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已经开学第三周了,已经上了三周课了,既然我能上课,就可以来做报告。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高校博物馆市场化运营的思考”。

  我们这个博物馆非常年轻,2016年9月10正式开放,到现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我们这个单元请了一些非营利性的美术馆,其实没有必要强调美术馆的非营利性,应该说美术馆这类机构的定义对于非营利性有明确规定的,你只要叫博物馆、美术馆,逻辑上呢就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机构,这不是中国固有的定义,全世界如此,国际博物馆协会也是如此定义的。

  国内讲的美术馆对应的英文翻译过来,西方叫美术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展示、陈列美术品为主题的博物馆,美术馆本身就是博物馆。但是有一些机构在中文中叫画廊,即便叫画廊也没关系,其实是美术经营机构。今天这个单元重点讲的是美术博物馆,清华艺术博物馆全称叫艺术博物馆,它比美术的范畴宽一些,但都是博物馆的性质。总书记关于博物馆与文化自信的讲话,“一个博物院是一所大学校,要保护好、管理好、研究和利用好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过来,给当代人以民族自信和历史启迪。”这两句话启迪了我们,博物馆市场化运营,市场的属性在哪里?或者说资源的属性在哪里?因为它是一所可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教育应该是博物馆可以进行某种市场化运营的可能性,这是有例子的。

  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是不追求营利的目的。我们国家《博物馆条例》明确规定,讲到它是非营利组织,分为国有和非国有。这些国有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之外,在实际举办的时候还有一个是民办非企业博物馆,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非机构。大学博物馆属于这当中的哪一类?很多人会很直观的认为大学博物馆不就是国有博物馆吗?其实不能直接划等号,按照国有博物馆的定义,主要依赖国有资产举办的博物馆就定义为国有博物馆,因为中国的大学几乎都是公立大学,或者说现在讲的大学博物馆都是发生在公立大学的博物馆,所以我们也约等于,我们的性质本质上是国有的性质。刚才讲了,国有馆、非国有馆、民非博物馆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这也是《博物馆条例》或者说博物馆登记备案的要求,就是要有独立法人,我们做不到,央美的美术馆也是中央美术学院下面的一个二级机构,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我在开办清华博物馆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连一个合法的公章都刻不了,带有公安局编码的有一定效率的公章都没法刻,后来动用了资源和关系勉强刻下来了,才完成了备案,开馆了。之所以讲这一点,是给我们后续的市场化的运作和经营带来了直接的阻碍,直接的问题。比如说清华博物馆为例,这个馆设计得非常专业,由马里奥·博塔设计的方案,总面积3万平方米,体量上比中国博物馆面积来大,但是没有相应的法人和其他的资质,那么我们如何去运营它?举个最小的例子,比如说在这里开一个小的礼品店,这个礼品店一系列的工商注册都是有难度的。为了克服这样一些困难做了一些尝试,现在高校的博物馆普遍有的困境有几方面:止于藏品、困于资金、发于交流、疏于运作。高校博物馆怎么样突破这些困境?个人体会,经过将近四年的筹备工作,制度的约束我们很难打破,在制度约束前提下假如有充足的资金的话这些问题都可以破除。假如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就可以去交流,就可以不限于把藏品收在那里,可以做研究,可以做优质的展示。这一点是清华馆在开馆以来尝试做的事情。

  这里面的核心瓶颈是人、制度、经费。这三者种最重要的又是经费,因为制度我们打破不了,或者说制度的打破不是我这一任经营者能够做的事情,我们想的是通过资金的筹措,通过贴近市场化的人才标准,把人才留住,把优质的人才吸引来。

  我们的资金从何而来?这是一个主要的困境。清华馆有一定的代表性,首先是学校自身的预算。所有学校人都知道,学校的每一分钱进来都有明确的用途,比如说教育部的拨款是按照学生数、办学规模,人均匹配的,科研经费进来是教授提出的特定的研究项目申请来的国家或者企业的经费。所有的钱都是有确定用途的,留给博物馆的钱从哪里来?当然,很多人会说清华还缺钱吗?清华校友那么有钱,清华可以募资,可以募捐,谈何容易。我们努力在做,社会捐赠是一个途径,但是在今天中国的社会,社会捐赠也还不太成熟,我们还缺少毫无目的、毫无所求的完全公益性的捐出,很多捐赠带有各种各样的目的,甚至他所想要的是我无法提供的,这样的钱我怎么能要?当然,还是要感谢完全没有功利性的捐赠。今年是88级的同学入学30年,马上要认捐博物馆外面的圆形水池,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把博物馆的每一根柱子都认捐出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跟我谈,为什么不可以呢?我去多伦多安大略美术馆,建筑的每一根梁上面都镌刻着捐赠者的名字,用每一根梁募资,把这个美术馆建设的大额经费需求分解到了一块儿、一块儿小的股份。掏2亿建一个博物馆有难度,但是让你出20万、30万,认捐一根柱子的难度要小很多。当然,这只是谈我们这个馆的例子,这是我们在自主经营过程中可以想到的一些筹资的渠道。这算不算市场化的运营?我想,可能从捐赠这个角度来讲不能完全算。 从市场化的角度,我们还是有一些思考的。

  市场化运营的几点思考:

  首先博物馆是可以经营的。但是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很快,现在几乎所有的省市的公立馆都是免费开放的,包括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在北京这么多优秀的博物馆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以至于很多老师、同学都说为什么清华的博物馆还要收费?因为在大家的观念里认为博物馆就不应该收费,就应该免费。这样一个观念的形成也是很晚进的事情,2008年之前中国几乎所有的馆,不管什么级别,什么水准都是要收门票的,无非是多少的问题。1989年春天也是一个飘雪的日子我花15块钱去中国美术馆看罗丹的雕塑艺术展,当时的15块钱是差不多一周的生活费,那时候我一个月50块钱就够了。意味着什么?优质的展览,优质的艺术品其实是值得你去付费欣赏的。因为使你有收获。可是因为博物馆免费的概念深入人心,导致我们在经营的时候确实也受到了很多观念上的制约。比如说首都博物馆,去年做了海昏侯的特展,排队的人很多,每天限额3000人。我问他们馆长,这么好的展览,国家博物馆的特展都能收费,为什么首都博物馆的特展不收费?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收费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好处,收支两条线,收上来的钱进了北京财政,不会多一分钱用于首都博物馆的发展,因为首都博物馆的发展基本上是按需配置支持,没有足够的灵活性,所以维持平均水平的工资,人才也存在流失的问题。高校馆有高校馆的困境,公立馆虽然是免费开放,很多活动做得很热闹,企事业有他们的困境,除了少数的故宫,每票那么高,仍然可以为了《千里江山》排4个小时,排百米长龙。就是因为优质的展览本身是有市场需求的。什么叫市场化运营?市场化运营恰恰就是供需关系,供大于需价格就要下调,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就可以上调,这样的机制目前还很难运营到我们这个体系当中。

  清华做了哪些尝试?清华有自己的资源优势:清华的品牌、藏品品牌、展览品牌、公教品牌、学术品牌。

  我们在文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附属的礼品店看一下,我们也在努力的提升,不断地学习,确实比不了故宫的爆款的佛珠。这样的资源我们没有,但是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要打造出优秀的IP品牌,把它转化为资源资产。影响比较大的是我们达芬奇的展览。达芬奇的展览举办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我们自己没有做任何一场收费的导览活动,可是周边的艺术教育机构在我们的展厅里几乎每个周六、日都有两到三场收费在300—500不等的面对中小学幼儿园各个年龄段的收费教育,仍然说明它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举个例子,上海博物馆去年做大英百物展的时候,一共做了500场公教活动,每场大概是100人,收费在280—350不等,因为也是免门票的,仅仅配合展览,公教部门做的收费的导览的活动就带来巨额的收益,上百万的收益,可以平衡掉很大一部分的展览成本。

  我们做了很多活动,这些活动都是有成本的,成本从哪里来?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尝试把它转化为收费的公教项目,因为还有一些观念的约束。我自己认为,完全没有问题,但是这需要学校的领导们的支持,需要馆内达成共识,这一点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新时代高校的博物馆的新使命,我们要创造性的转化这些优质的资源,谋求创新性的发展。

  谢谢大家!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