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天:对余江模式的思考

2018年05月31日 09:5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彭中天

  余江是个好地方,既出名人,又出经验。六十年前,毛主席把它树立成三面红旗的典型,一首“送瘟神”让余江家喻户晓。如今余江宅改经验又要传遍大江南北。但我以为如果仅仅停留在现在的水平上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只满足于基层的探索性实践,而应从理论和逻辑上加以疏理;不能满足于领导的片面性表扬,而要从战略层面系统思考;不能光注重简单外在的美化,而要从地域特色和历史传统中去吸收养份。要从更高的层面去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改革由城市向农村纵深发展?这才是一盘大棋,要推动宅基地改革全面深化(就如同当年的土改与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以此为切入点,做好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两篇文章,缺一不可。真正解决人(高素质人才)从哪里来?钱(资源变资金)从哪里来?地(发展空间)从哪里来?农民的积极性从哪里来?这些都是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必须有所突破,余江模式的示范性就确立了。不仅要让农民住的满意,更要提升产业结构和收入来源,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千万别搞成住上新房子,还是老生活。所以要提高标准,至少做到是三规合一。即一张建设规划图,一张产业规划图,一张文化生态规划图。这样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样板。

请关注彭中天微博:http://weibo.com/u/1572359143? source=blog
博客:http://blog.sina.com.cn/pengzhongtian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