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文化经济大讲堂:当代世界中的艺术家教育

2018年06月25日 09:3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8年6月15日下午,由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举办的“当代世界中的艺术家教育”讲座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517会议厅举行。

  本次讲座邀请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梅西讲席教授朱迪斯•伯顿(Judith M。 Burton),就艺术院校新生在第一年学习过程的学习状况提出相关问题、分享经验和思路、与参与者一起探讨艺术教育的可能性。

  朱迪斯•伯顿教授为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梅西讲席教授、艺术与艺术教育系教授,是该领域世界首要的著名教育学家之一。她出生于英国伦敦,1980年在哈佛大学被授予了教育学博士学位。她的研究侧重于青年的艺术审美和发展及其与教育文化的关系;1995年她创建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艺术教育研究中心,1996 年,她在纽约哈林区创立艺术特色示范高中——传承学校(Heritage School);因其卓越的研究性论文,她被授予了Manuel Barkan Lowenfeld美国优秀研究写作奖、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协会艺术教育终身成就奖、国际艺术教育协会Ziegfeld 国际艺术教育服务成就奖、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协会Eisner 终身成就荣誉等。

  艺术家教育面临的挑战

  从高中进入艺术院校的第一年,学生们从接受标准化的教育中脱离。因为大学不同于高中,很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大学要求学生去询问,去创新,去创造,要有想象力,要有思辨的能力,要学会从个人的角度和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反思,但这些技能是学生在高中的时候根本就不具备的。所以有很多大学新生在入校第一年会感到不适应,因为他们要脱离过去既定的学习轨迹,面临着许多未知和不确定性。

  材料和技能对艺术家的影响

  要帮助站在艺术人生起点的大学艺术新生完成艺术阶段的华丽转身,就一定要先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材料是如何影响艺术家思维的。艺术创作,其实是艺术家的身体、心灵和材料进行着相互作用的对话。一方面,我们要探寻材料是如何影响一个艺术家思维的,另一方面,艺术家所使用的不同材料,在使用过程当中,也会反过来作用于艺术家的大脑。

  第二个问题,技能在呈现艺术知识的过程当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学生们越来越多地对过去公式化的技能提出挑战,对新时代、新体验的呈现方式开始了更多自己的探索。所以,我们看待技能的时候,不能再简单地将技能区分为某些技术学科,比如水彩、素描、石膏、雕塑等等,而是认为,这种技能应该是更加广泛的,一个人的技能不应该被某个特定的学科所固化。这些技能反映出的是怎样的一种经历和体验。

  看待艺术品的视角发生了变化

  为帮助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培养起来自己丰富的艺术储备,我们看待艺术品的视角发生了很多变化。

  过去很多年,西方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一直认为艺术史是从过去到现在,对于传统技艺的传承,它强调的是就某一历史时期的艺术品进行思考和重新演绎。二十世纪开始出现了先成品艺术,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此时许多人觉得艺术不应该受历史的羁绊,要自由,要开放。而现在,很多人开始对历史进行了重新的反思,从认识论和实践的角度都重视和历史之间连续性的意义,探求如何通过历史更好地指导现在的实践。

  过去我们看待艺术品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权威解读,或策展人在做展的时候把自己的理解呈现给各位观众。现在无论是在艺术馆还是美术馆当中,观众对艺术进行解读的时候发挥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声音,不同性别的视角。我们对于过去的历史进行了后现代的重新再定义,这也意味着,我们把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历史更好地联系在了一起。

  对话式指导教学

  过去许多年,在很多西方国家,特别是在中国,艺术院校的教学工作往往采用面授方式,面授可以让学生有基本的素质和技能,但要让学生看到艺术并不是现行的,而是多维度的范围,交织着人类各种经历和体验,我们要尝试换一种教学方式。

  在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我们现在教授学生的方式,在我看来是“对话式指导过程”,换言之,我们会指导学生对自己特别关注的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追问的方式来引发授课的老师调用自己现有的艺术储备,和学生进行对话,以推动学生的思维和实践,朝着有创意的方向进行发展。

  实际这对老师来说是个更高的挑战,他要求老师调度自己知识储备之外的很多体验,并且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思考。但对话式指导教学有两大优势:第一,通过学生不断的追寻和追问,老师对学生的思想会非常的清楚,以便学生艺术之路上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进行诊断。第二,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创意,更有想象力,无论给教还是学的双方开启了更多的可能性。

  综合式课程

  艺术院校成立后,艺术生各项技能被专项地划分成了油画、素描、雕塑,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美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们发现,美术和传统意义上的手工艺、设计艺术似乎有渐行渐远之势,这种手工艺品和一般意义上的设计相比缺乏原创性。

  但最近,特别是过去五至十年中,对于艺术院校分科教育的教学方式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面对这种情况,现在有不少艺术学院,都在重新探寻艺术、技术、设计和手工艺之间的关系,过去以学科作为划分的课程设置,现在在不少地方已经成了综合式的课程或综合式的项目,涉及到多个分科的技能和要求,而且开展的时候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探寻精神、好奇心和大胆的想象力。

  实际上,现在不少艺术院校除了在教授艺术课程之外,也会开设一些商科的课程,写作类的课程,还有关于博雅教育、人文领域的课程。艺术院校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一旦这种单一的学科秉承着开放的精神,接受来自于其他学科的资源,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丰富和延伸的话,那么这个学科不仅不会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反而会变得更加得丰富。

  此外,朱迪斯•伯顿教授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对学生人数比较多时如何进行对话式教育、怎样开展儿童美术教育、如何在高中阶段帮助学生适应大学教育等问题以生动的案例做了详尽的阐述和解答。

  文化经济大讲堂

  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以“文化经济大讲堂”作为文化经济学术交流平台,以塑造文化自信为主旨,面向社会大众,传播学术研究成果,讨论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因素问题,启发人民大众智慧,将陆续邀请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融合经济与文化两大主题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定期举办公开讲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促进文化经济发展和繁荣贡献力量。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