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教授致辞

2018年11月01日 09:5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我想先说一件事情,就是建筑与生活方式本身的关联,我们知道建筑对于生活,对于社会来讲是一种容器,而生活美学是一种非物质的形态,不停地处在一种流变之中,但是你想唤醒二者任何一方的时候,总是需要把二者重新结合起来,因此这就是我们关于漆器、关于永乐宫的故事。

  秋天到了,很多果实成熟后就要落地,到第二年我们就会发现果子已经干瘪了,为什么呢,因为它失去了一种环境,秋天的环境没了,接着是冬天,果实干瘪了,又和大树母体失去了联系,这就是我认为生活方式流变的过程中,总是有一些东西会消失,一些东西会顽强的生存下来,但是那棵树它是在的,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器物与器物之间的关系。所以,我想器物是有魂魄的,那种魂魄在今天需要唤醒它,首先咱们关注漆是中国非常非常古老的一个事物,这个事物在它7000年到8000年漫长的生活演变,人们和它发生关系的过程中,演变出很多华丽的东西,很多精彩的故事,直到那些墓葬被发掘出来,我们才看到漆器的灿烂,去年这个时间我在海昏博物馆看到几千件的漆器,那么华丽,它们浸泡在水里等待着重见天日,和大家见面。

  山西的漆艺历史源远流长,有4500年左右的历史,我很早就关注山西漆艺,我记得在96年的时候,当时到美国校友丁邵芳的家里,我发现他的家里挂满了世界名作,但是有一组山西运城云雕的漆器,我感觉非常的骄傲,因为他家挂的都是毕加索的作品,夏加尔的原作,但是我们看到了云雕的漆器,这一方面表现了艺术家对故乡的一种思念,另一方面表现了一种文化的自信。因此,这次山西漆器的保护经过了反复的研讨,各种方式的综合结合,比如说如何让它与今天的生活方式结合,如何让它能够与今天的品牌推广的方式结合,在清华做了三个月的培训,最终我觉得应该要把它还原到文化的母体之中,还原到一个容器里面,选择了到永乐宫。

  我认为今天,但凡有文化的中国人,都没有办法去拒绝永乐宫,在我邀请今天在座各位的时候,得到了回响,我给各种人打电话,包括邀请国外的朋友,包括邀请国内的朋友,无论是北京的新疆的还是广东的陕西的河南的都有,第一时间就是,一听永乐宫大家都要来,因为觉得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民族文化最灿烂的一瞬间它留在了这里,它变成物资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

  于是今天我们看到了这个展览,这个展览我们是经过一年漫长的准备才进行的,说实在的,开始我是想把这个展览做到永乐宫,我心里是忐忑不安的,我不知道我这个梦想能不能实现,但是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最早是山西大学美术学院高鑫基老师的帮助,让我认识了李荣刚先生,他让我认识了更多的地方领导,和地方关心文化的朋友。同时在这过程中,我又邀请了除了漆艺的其它门类的朋友,比如今天给我们演奏的冯满天先生,他是中国民乐能够走向世界的重要几个人之一,这个是我在2013年跟他认识的时候,我就做过这个判断,这些年也的确是这样。我跟他一讲永乐宫的时候,他实际是拒绝了很多东西,来到了永乐宫,而且今天他是冒着中央民族乐团给处分的风险,因为他们的团在上海演出,他来这儿了。这就是永乐宫的魅力,这就是我们做的非遗保护如何让山西的漆艺还原它生态的环境,让它重新复苏,重新清醒,然后找到了自己,我觉得我们做的有意义的工作,在这种情况我们吸引更多的人,包括今天在座的还有来自中科院的朋友,各方面的人都能出谋划策,让我们这个展览做的更圆满,更有魅力,更有文化的深度,它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表象,而且有文化的根源,我们今天来到永乐宫和广仁王庙,我们看到有一组艺术装饰,实际上他摆了几个卦象,那就是传统文化最精深的东西。

  因此,我最后还是要感谢诸位,感谢地方的领导给我们的支持,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雪花秀,感谢永乐宫研究院给我们大力的学术以及各位老师和学员的努力,还有作展览的团队,正是因为大家的努力,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美好的梦想,这个曾经的梦想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谢谢大家!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