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中天

时值两会,举国都在关心国家大事,我作为一个老资格政协委员和客居北京的江西老表,自然心系家乡的发展,这几天“样板”、“特色”、“独好”这几组定位词总萦绕在我的脑海(其实这三个概念就是验收江西发展战略的标准),挥之不去,故写了如下感言,希望主政者能看到并有所启发,则吾愿足矣!
江西地处中部地区,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典型的内陆农业大省;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厚重历史文化、优质生态与丰富矿产的资源大省;还是相对封闭保守、缺乏创新意识的欠发达省份。
纵观江西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真正改革的时间不多,改变倒是有的,与自己比是在显著进步,可与沿海发达地区比简直属于退步,既使与周边几个旗鼓相当的难兄难弟比现在差距也是日益拉大。如果以传统GDP为衡量标准,江西已成为了事实上的中部洼地。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去正视这个现实,其实洼地也没什么不好,洼聚财呀,就看你怎么玩了。
前些年来,江西一直在盲目跟跑,错失了不少战略机遇,也迷失了自己。沿海地区的改革精神可以学,但发展模式是不可学的,更不能简单照搬。因为自然禀赋、基础条件、外部环境以及政策配套是完全不同的,套用的结果只会水土不服,只会自废武功。井冈山精神的实质是因地制宜加实事求是!
说到底江西还是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以至于战略模糊且左右摇摆。所谓战略是依据自身的基础与特点,结合未来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创造性地做好顶层设计、个性定位及宏观布局。特色才有价值,样板源于创新 。
江西资源禀赋的独特性决定了江西发展战略的差异性。文化资源的厚重性决定了文化战略的高端性。生态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后发模式的可行性。江西最具优势的就是文化与生态资源,这是老祖宗和老天爷的恩赐,也是未来最大的市场需求,更是江西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如何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是摆在江西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瑞士的后发模式很值得我们学习与深思(没有参加欧洲工业革命却享受了所有成果)。贵州的发展战略和做派更坚定了我们做一回最好自己的决心。做特色和样板就是总书记对江西的殷切希望,把文化、生态变成经济就是具体要求(这是我对“打造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样板”的另类解读),理应成为江西制定战略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思路决定出路,战略统领发展,观念一变,后卫就是前锋,劣势亦成优势。我们不要拘泥于曾经的落后,而是立足今天的现实,独立去思考,另辟一条变资源为财富的蹊径,进而领跑未来。唯如此才配得上物华天宝的美誉,才称得上风景这边独好!
请关注彭中天微博:http://weibo.com/u/1572359143? source=blog
博客:http://blog.sina.com.cn/pengzhong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