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产权市场的愿景与行动

2016年09月18日11:48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发展文化产权市场的愿景与行动

  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产权市场协作体发布

  2016年9月

  目录

  前言

  一、时代背景

  二、发展原则

  三、框架思路

  四、发展重点

  五、建立共识

  六、文化产权市场协作体的行动

  七、文化产权市场的历史责任

  八、文化产权市场的美好未来

  前言

  当人类学会使用工具在岩石刻下第一个符号开始文化诞生了,随之而来的是人类在创造无法计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着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同样在开始物质交换的时候就知道文化了的价值并有了文化市场的存在。

  进入现代经济社会,在以智慧、科技、资本、产业为主流的多极化、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以市场经济为基本理念的产权交易使得各类资产更具有广泛性和流动性,也同样的推动了文化的交融、交流和交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规范文化资产和艺术品交易,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健全中介机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产权市场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如何发挥好要素市场的重要性,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改变和创新传统文化市场,如何保障建立良好健康的市场规则,如何在行业规范自律的基础上完善和创新公共政策,是关乎到文化产权市场能够真正的实现其价值而得以健康发展的重大考虑和抉择。为了更好的得到社会的广泛认识、认知和认可,实现文化产权市场行业的同心、同德和同行,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产权市场协作体制定并发布《发展文化产权市场的愿景与行动》。

  一、时代背景

  伴随着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高涨,无处不文化无处不跨界,另一方面落实文化项目的寥寥无几,无处不艰难无处不表象;在外来文化大有占据主导之趋势的同时传统文化市场尚无法崛起。建立健康良好的文化产权市场有利于加强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的沟通和了解,加大文化产业的投入,推动文化产业的有效发展。建立健康良好的文化产权市场有利于加强文化艺术市场向现代化、大众化消费市场发展,不断的真正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产权市场一贯以来坚持建立完善的交易规则和交易制度,坚持建立完善的功能体系和服务平台,坚持建立完善的第三方配套体系。广泛开展文化国有资产交易服务、文化企业投融资服务、文化无形资产交易服务、文化艺术品交易服务等,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努力和贡献。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样性,要求文化产权市场适应市场、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交易机构不规范、交易模式不成熟、从业人员不自律等现象依然存在,政策界定不清晰、管理体制不明晰等问题亟待解决,违规违法事件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的机制尚未建立。

  二、发展原则

  恪守“公开、公正、公平,确权、确价、确真”的原则。

  树立“新平台、新市场、新模式、新生活”的发展方向。

  坚持规范自律的工作作风,做好市场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为传统的市场提供弥补其不足的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发挥交易平台自身的功能性与作用性。

  坚持开放创新的工作能力,做好平台的公共服务市场建设工作,为单一的平台提供弥补其不足的多样的交易品服务,发挥交易市场自身的大众性与广泛性。

  坚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做好基础体系的建设工作,根据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特点特性,通过试点的总结和推广建立新的交易模式和交易制度。

  坚持开放共享的工作精神,做好整合资源的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交易机构与互联网的优势,通过与旅游、体育、影视、生态农业等产业的融合,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新生活的建设。

  三、框架思路

  积极开展文化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服务。坚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一丝不苟的完成相应的流程和服务,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国有文化企业其他投融资中介服务。

  积极开展文化企业的投融资服务平台的建设。在广泛开展文化企业的股权投资、私募引进、增资扩股等交易服务的基础上,探索文化项目资产证券化、文化企业股权众筹等文化领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积极开展文化无形资产交易服务。充分利用《评估法》和《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探索文化无形资产的分拆化使用和大众化消费,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互联网技术,研究文化无形资产的新定价体系和模式,推动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

  积极开展现代艺术品市场建设。完善和健全艺术品电子化交易制度和交易模式,探索建立针对市场不法行为的预警制度、提示制度和投资人保护制度。

  积极开展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探索建立交易模式相同、交易品种相同、交易制度相同的统一中国文化资产登记、托管平台。在完善各项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全覆盖、多领域、深层次、强应用的中国文化资产综合配套服务体系。

  四、发展重点

  以公开市场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亮点、以跨界融合为特色、以大众带动为核心。

  致力于在文化经济各领域推动融合政府资本、智力资本、产业资本、信贷资本、消费资本的多元化、结构化的文化资本体系的形成。

  重点围绕文化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进程开展交易及投融资服务创新,尤其是文化知识产权领域,实现投资促进。

  重点加强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更大范围、更有效率的文化要素配置交易和投融资服务,实现产业促进。

  重点加强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面向大众、融合文化消费和投资于一体的文化消费金融服务,实现消费促进。

  建立公共政策研讨和公共政策众创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搭建沟通桥梁,完善监管模式。建立文化产权交易机构的公示制度和淘汰机制。

  文化产权交易机构通过寻找到创新的经济学意义、关注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市场主体管理、投资者教育提高专业能力。

  五、建立共识

  文化产权市场在中国首创决非偶然而是必然。文化产权市场是历史的产物,是时代的产物,更是创新的产物;文化产权市场不仅是文化要素的集聚流转平台,也是文化资产的确权定价平台;文化产权市场既是政府推动文化创新的战略平台,又是国民文化投资与消费的市场平台;文化产权市场顺应国家战略转型而生,肩负创造新财富的历史使命,是代表新生产力的新生事物。

  文化产权市场坚信:随着国家战略转型、产业升级和文化复兴的推进,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与投资需求的增加,文化产权市场的历史作用和独特价值将日益显现。在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新动力的进程中,文化产权市场还是文化金融创新平台和文化价值转化平台。文化产权市场的努力将迎来全球文化产业发展“中国主场”的新格局。

  文化产权市场坚持以诚信为本,严格自律,在规范中谋创新,在稳健中求发展。自觉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要素市场新秩序,以诚信、自律、规范为基础,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前提,以创新、融合、发展为使命,坚持“平等合作、渠道开放、互信共赢”的协同原则,坚持“资源集成、模式共享、系统并联、业务互通”的发展模式,为文化的大繁荣、产业的大发展贡献力量。

  文化产权市场将坚守第四方定位,独立于买方、卖方、中介方之外,不代理、不持有、不买卖,全力支持中介组织发展;文化产权市场将从自身做起,严格执行政府的各项法律法规,以诚立信,以严立威,对有损于行业形象的人和事一追到底决不姑息;文化产权市场将坚持客户至上,信用为本,尽心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文化产权市场呼吁社会各界对文化产权市场这一新生事物给予足够的包容与呵护,因为任何一项创新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要求全责备、不要以偏概全、不要因噎废食。欢迎政府、媒体及客户给予文化产权市场更多的关注、监督、批评、鼓励以及相对宽松的生存空间。这一切都将成为文化产权市场锐意创新奋力前行的动力。

  六、文化产权市场协作体的行动

  文化产权市场协作体将汇聚各方力量,旨在搭建政策制定与协调、业务共享与合作、市场创新与发展、社会沟通与交流的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协作平台。通过对文化产权市场的内涵、外延和作用的研讨,进一步完善文化产权交易的政策制定、制度建设和标准推广,推动和开展文化产权交易机构的规范自律、创新发展和能力提升;通过对文化产权交易的功能价值、行为模式和规则运用的总结,重点打造文化产权交易的理论体系、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探索和建立文化产权交易以及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的登记中心、研发中心和资本中心;通过对文化相关产业的梳理整合、趋势分析和资源对接,努力构建文化经济的产业化、金融化和资本化,建立和健全文化领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文化产权市场协作体将建立公开透明、约定清晰、科学决策、核查严谨的公约机制和协调制度,积极总结和探索交易品种、交易模式、交易规则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倡导公平交易、提示投资风险,协助行业和投资机构减少不确定因素,促进行业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倡导文化正能量,鼓励大众消费,促进现代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发表行业的发展愿景和建设方向,开展行业数据库的建设,建立行业综合服务平台,加强行业的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举办行业论坛、发表行业年度报告和发展白皮书等。

  七、文化产权市场的历史责任

  从我国的第一家文化产权交易所诞生以来,文化产权市场伴随着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文化产业成为支柱型产业的确定,走过了八年多的年头。这八年多来,全国的文化产权市场经历了艰苦卓越的探索发展阶段;这八年多来,全国的文化产权市场推动和创新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八年多来,全国的文化产权市场初步建成了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这八年多来,全国的文化产权市场促进了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这八年多来,全国的文化产权市场推动了我国的产权、版权、文化技术、文化信息等领域的健康发展;这八年多来全国的文化产权市场开始了文化产品的标准化、资产化、金融化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之路。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文化产权市场已经承担起了历史赋予的应有重任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产权市场。中国需要新财富,在物质财富的同时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将是人类财富的最大增量,而支撑软实力是文化价值和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体系,具有大数据最显著特征的文化产权市场公共平台是其最重要的支撑。社会发展需要新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进过程决定了文化升华的最终性和精神财富的无限性,是中国真正独一无二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在“文”的价值通过“化”来实现过程中需要转化平台,文化产权市场主动的承担起了这项工作。国民投资与消费需要新平台,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文化的投资与消费是基于股权层面的投资以及基于商品层面的消费所无法比拟的,需要健康完善的文化产权市场来进行汇聚和转化。

  国有文化资产和公共文化资源的发展需要文化产权市场。国有文化资产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国有文化企业无形资产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公共文化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文化产权市场建立了完善的交易制度来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如何使得国有文化资产、文化企业无形资产、公共文化资源等在有效使用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价值、更大范围的流转、更好的发挥其核心作用,是文化产权市场理应也是唯一能承担起来的重要工作和平台建设。

  文化领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需要文化产权市场。文化及文化产业以其轻资产、中小企业众多、项目类融资需求偏重、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特性复杂等因素,导致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无法或无法一次实现上述的需要,文化企业及文化项目融资难得问题始终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长期积累的能量无法爆发。建设好文化产权市场,赋予文化产权市场更加准确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文化领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而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和统一的认识。

  八、文化产权市场的美好未来

  发展文化产权市场是中华文化促进会文化产权市场协作体的倡议,也是文化产权市场的共同愿望。站在文化经济的起点上,文化产权市场愿与社会各界一道,以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务实创新,深度挖掘文化资源,解决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市场、大经济、大融合。文化产权市场是开放的、包容的,欢迎各行业、各组织、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发展文化产权市场的途径是规范健康、创新融合为主,是制度设计、模式推广、理论突破的超越传统、领先国际的建设进程。文化产权市场愿与社会各界一道,不断充实完善文化产权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共同开展顶层设计和探索试验,积极为推动文化产权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化产权市场愿与社会各界一道,在既有政策支持和合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研究、交流探讨等多种形式,促进全社会对文化产权市场的内涵、目标、任务等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认同。

  文化产权市场是一个互尊互信的市场,一个合作共赢的市场,一个经济相互推动的市场。只要文化产权市场以及相关行业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谱写推动文化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新篇章。

新浪收藏文交所频道
传递文化产权交易行业健康价值观
http://collection.sina.com.cn/wjs/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文章关键词: 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