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金融创新路在何方?

2017年03月31日 11:2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5年,华谊兄弟想进军好莱坞,王中军的敲门砖不是过往票房的战绩,而是花了3.77亿元买了一幅梵高。仅仅是因为他喜欢艺术吗?

  台湾大藏家徐政夫笑谈,王中军那是拿艺术品当敲门砖,这下子好莱坞的上流社会都知道他是有实力、有品位的人。艺术品不仅是身份的象征,还是避税的好方法,危机时刻还是东山再起的资本。

  此时的艺术品就不再是简单的一件艺术品,而是变成了艺术资产,这一变化的过程在笔者看来就是艺术金融。

  3月25日,2017年中国艺术金融年会在山东财经大学召开。来过国内金融、保险、法律、艺术管理、艺术出版和艺术品运营、艺术品收藏方面的20多位专家齐聚一堂,从各自领域对艺术金融的发展献计献策。一天大会,略显仓促,每个专家只有15分钟时间,实在意犹未尽。

  艺术金融是以金融为核心,艺术品为载体,还是以艺术品为核心,金融为工具?来自艺术和金融两个领域专家谁也没能说服谁。一个基本共识是艺术金融的主要方向就是艺术品的资产化,不管是与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等金融机构嫁接,还是作为高净值人群的投资品,总之是要成为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艺术金融的创新而言,目前仍然没有确切方向,曾经的先驱“文交所”面临被抛弃的境地。

  艺术金融创新在“空转”

  西沐提出,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实际上是在“空转” 。艺术金融的增量创新可能在走向畸形,创新没有在核心形成突破,交易规模带有一定的泡沫性与不可持续性。我国对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创新和探索,大多在外围与边缘,至多是在产品层面。虽然传统金融业对艺术金融的发展也比较关注,但他们已越来越被边缘化。

  西沐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需要建构新的动力,出路就在于艺术金融。而核心应该是推动中国艺术品资源资产化进程,即通过建立资产化综合服务平台来推进艺术品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发展,并以此为基础,以价值链的建构为基础建设文化金融产业链,从而推动艺术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在资产化过程中,对资产的估值是关键,而估值的核心是定价。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中国艺术金融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艺术品怎么定价?大数据!

  艺术金融创新乏力,说到根源还是艺术品难以估值。以往艺术品的定价大多来自拍卖市场,随着礼品市场的崩盘和众所周知的假拍,大部分国内拍卖都失去了它的表征意义。

  从艺术圈转投艺术金融的学者,大多推崇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也就是艺术品所负载的精神内涵,而且还独一无二,那就几乎都是“无价之宝”。而在经济学看来,就是效用,边际未必递减的效用,衡量的指标就是价格。定价或者说估值,是艺术品资产化的必经之路。但是艺术品的非标性让估值成为难题。

  作为传统金融业涉足艺术品行业最深的潍坊银行,据说有130余人的团队在开展这项业务,但是2009年以来的总信贷规模也不过50亿元。这个规模相对万亿级市场体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对于传闻的高不良率,行长助理王远军说,风险可控。

  这两年,当代艺术家作品遭遇滑铁卢,传闻潍坊银行引以为豪的“预收购人制度”面临着诚信和违约的考验,据介绍,潍坊银行已经调整了质押品的种类。他们的主要客户已经不是那些在潍坊从事当代艺术品经营的画廊、美术馆,而是大收藏家、拍卖机构和实体企业。话外之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很难抵押,近现代和古代的艺术品才能谈,而且合作伙伴最好还是得有其他实业作为支撑。

  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宁强博士的建议是借鉴美国经验,成立中国版的艺术品估价师协会,建立艺术品估值专业智库。这固然是个好建议,但仍旧还是主观评价的老路子,专家是否靠得住,还得打个问号。易拍全球的CEO蒋奇栖的建议是开展艺术品金融大数据的研究,将全球的拍卖数据和交易数据进行收录。这条路虽然漫长,可能是目前最可取的路径。国内多家艺术品经营机构都在开展这方面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艺术金融的根本还是资产管理

  艺术金融归根结底是将艺术品变成了可投资的资产,超越了一般的艺术商品、艺术藏品。它的对象不是一般大众,而是有文化修养的高净值人群,服务于有效资产配置与财富传承管理。

  山东财经大学校长卓志教授在论坛上提出了艺术品保险的可行性和风险,这大概是国内首次有这样高规格的学者对艺术品保险课题进行深度剖析。艺术品保险才是为艺术品市场保驾护航的长远之计,这类产品在国内仍旧是空白,仅仅是当做一般的财产险和盗抢险,其实艺术品可保、能保,需要建立多层次的保险体系。艺术品保险的核心仍旧是对艺术品风险评估和定价,需要建立评估艺术品价值、艺术品流通、交易和存储风险的数据库平台。全球风险评估平台GRASP就收录了这方面的数据。

  原台湾艺术银行负责人张正霖介绍了,瑞士银行、摩根大通等国外投行在艺术品投资管理中的经验。他认为,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下,艺术银行之概念必须进一步升级,将传统艺术银行与商业(私人)银行业务结合,发展各类商品及技术,成为ART BANKING。 西沐也认为,要以保险、信托法及其产品架构整合为突破点,以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为抓手,建构不同层次和形态的艺术品财富传承管理中心。面对国内外高净值客户的需求,建立艺术品资产及其财富管理的方法与通道,进行有效资产配置与财富传承管理,在信托与保险的架构下,推进家族财富从业务体系到产品体系的创新发展。

  邮币卡?唯恐避之不及!

  一向扮演文化金融创新先驱角色的文交所代表集体缺席此次会议。到场的仅有陕西文交所董事长王媛。她其实也不是代表文交所,而是以陕文投的总经理助理的身份,介绍了陕文投艺术品运营的生态链,单独提到文交所的内容不足一个PPT页码。陕西文交所虽然有电子盘,但并没有从事邮币卡,上线的品种是限量艺术复制品。

  西沐表示,艺术金融创新的投机意味非常浓。在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平台化交易与互联网艺术金融发展较快,特别是艺术品资产化的平台化交易发展迅猛。以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为例。这一模式兴起于2014年,但到了2015年就达到了1.5万亿的交易规模,2016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3.9万亿。但这种迅猛发展脱离了市场与产业,泡沫比较大,投机炒作的成分大,政策风险显而易见,已形成交易规模大起大落的局面。

  年会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这里面80%以上的交易额都是由邮币卡贡献,可悲的是“邮币卡”已经成为唯恐避之不及的“洪水猛兽”。随着国务院部级联席会议对该项业务清理整顿,与会专家极少提及邮币卡,即便提及也多数都转向反对或者观望的态度。文交所似乎已从艺术金融创新的神坛摔了下来。

  作者:王迎波

新浪收藏文交所频道
http://collection.sina.com.cn/wjs/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