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军:艺术金融求索之路并不拥挤

2017年06月05日 14:59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记者:当前,潍坊银行已经成为艺术金融领域内的标杆。其围绕艺术金融所做的实践与探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作为潍坊银行艺术金融业务的参与者,从您的角度来看,所取得的哪些成绩是最突出的?

  王远军:潍坊银行从2008年提出了探索艺术金融业务的构想,到2009年正式完成第一笔业务,一直到现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可以说,这是一个艰难而有意义的探索过程,10年间,潍坊银行的团队付出了很多,也因此收获了很多。从自身角度来审视,我认为潍坊银行在艺术金融业务中取得的成绩,除获得了可观的业务收益外,最主要的体现在两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创举”:

  第一,潍坊银行在艺术金融系统中的诸多“创举”。首先,潍坊银行不仅在国内较早涉足了艺术金融业务,而且将艺术金融纳入到战略发展布局中来进行整体规划。正是在这样的布局中,我们才在业内率先建构了一条优质的艺术金融产业链。该产业链以艺术品质押融资为核心业务,涉及艺术品仓储、艺术策展、艺术金融咨询、艺术金融研究等一系列内容,是一条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条。这是潍坊银行从实践中摸索出的发展艺术金融业务的“硬件”系统。其次,我们对市场进行“把脉”,提出了“预收购人机制”,建构起一个合理的、具有创新性的风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因为艺术品市场中所存在的种种乱象,而导致艺术品市场与金融结合难”的困题,这是潍坊银行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第二,潍坊银行在艺术金融研究领域的“创举”。为了更加科学化地展开艺术金融业务探索,同时也是从整个银行战略部署角度考虑,我们特别看重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及在优质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在发展中整合多方资源,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团队。

  主要的举措包括三个方面:其一,通过聘请专业研究团队,以设立项目的形式进行科研突破;其二,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方式来吸纳高端科研人才,作为战略部署团队成员和科研力量;其三,通过与优秀高校合作,储备优质潜力人才,培育后续发展资源。

  可以说,在实践中看重科研的力量是一种“创举”,通过多种渠道的方式,也是一种“创举”。这些“创举”都是我所看重的,因为这是一种发展中的软实力,能为潍坊银行艺术金融业务再迎来多个“十年”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众所周知,艺术金融是一个创新型的实践与理论体系,缺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在艺术金融体系的探索及建构方面,您有什么可以跟我们分享的宝贵经验?

  王远军:关于艺术金融的创新性探索问题,我想借鉴两句关于“道路”的名言来阐释自己的理解。

  第一句是鲁迅先生的那句经典:“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面对未知,总是要有人去先迈出探索的脚步,在这个基础上,认同者、追随者逐渐多了,路也就自然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通畅了。从潍坊银行的艺术金融实践角度来看,在一个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特定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着经营压力和创新要求,潍坊银行的领导者能够审时度势地发现艺术金融的潜力,表现出自己开拓的决心,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积极的探路者形象。而潍坊银行能够取得成绩,正是因为有众多的认同者加入到探路者之列,这些认同者就是潍坊银行艺术金融团队成员。我作为潍坊银行艺术金融团队中的普通一员,同时也是追随者中的一员,也在积极为“成路”的工作努力。

  另外一句关于“道路”的话,是现下比较流行的一句:“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这句话可以引申出另一个道理:越是难做到的事情,越容易拔得头筹,因为竞争者少。事实上,潍坊银行艺术金融实践的领导者并非不懂得大道易行,但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随着金融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往往大道上的“交通”十分拥堵,行走艰难。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彰显自己,潍坊银行选择了艺术金融这样一条创新之路:将崎岖小道走成新的大道。无疑,艺术金融的探索是十分艰难的,这背后有着决策者的勇气、决心与魄力。

  在中国,艺术金融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我对艺术金融的认知与理解,也历经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艺术金融并非机械的“艺术”+“金融”,也不能简单地理解成艺术产业与金融业的融合,而是一种建立在艺术品市场发展基础上的产业形式或业态表现,是一种高级的市场形态。具体而言,艺术金融是在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架构体系、金融化过程与运作体系、以艺术价值链构建为核心的产业形态体系及服务与支撑体系等形成的系统总和。

  记者:您现在正在就读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开办的艺术金融博士课程班,同时我也了解到,您是80年代北京大学的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这么久,仍然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您的主要目的有哪些?在这个过程中有着怎样的感受?

  王远军:在工作多年后,重新回到学校的环境中,吸收新的知识,其中的状态和感受,自然跟过去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接受知识的状态就大不一样。过去是一张白纸,老师在上面描画什么就是什么,自身并没有多少主观能动性可以施展,这种教育背后表现出一种明显的“熏陶”状态,往往会从根源处对人产生影响。现在,则会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去选择重点进行学习与接受,这种教育背后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目的性和实用性追求,更主要的是从现实需求角度对人产生影响。

  在我看来,接受艺术金融方面的教育,主要是为了达到两个方面的目的:

  其一,是为了满足当前银行发展艺术金融业务的需要。艺术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领域,表现出鲜明的“跨界”特质,其包含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体系。不做系统化学习与深入了解很难对外来的发展进行整体把握。所以,无论是从潍坊银行实际的收益角度,还是从品牌培育角度来看,都需要进行知识体系的深化学习。

  其二,是为了保持思维的活力,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事情,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特别是在当前这种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更是需要留心接受各类知识与先进观念。通过接受艺术金融领域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助于帮助我接受创新型的思维,更好地应用到现下的工作中来。

  记者:您认为专业化的艺术金融教育的意义及探索方向分别有哪些?

  王远军:在我看来,教育的核心价值有两个。第一,是在民众中,发挥教化之功。其二,是要培育、储备专业化优质人才。艺术金融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及探索领域,自身要谋求发展,必然需要让更多的人认识与了解。同时,也需要作出充分的人才储备。

  谈到对艺术金融探索方向的理解问题,按照我个人对艺术金融的理解,从横向的角度来看,至少应该包含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的内容。从纵向维度来看,则要涉及多种学科的交叉与跨界,如艺术学理论、金融学知识、艺术市场原理等内容。

  具体到学科科目,则至少应该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如艺术金融的原理、艺术金融的发展史等;实践性理论研究,如艺术金融发展模式、艺术金融经典案例分析等。

  总而言之,艺术金融在学科发育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学科交叉性与理论体系的进化性。尽管现在这一研究体系的基础已经确立,但仍需要不断进行深化与优化。所以,需要研究者尽可能地提升自身的修养与知识。

  记者:能否请您结合潍坊银行的艺术金融实践,谈一谈自己对艺术金融产业未来的看法。

  王远军:中国艺术金融产业领域的拓展和进步,需要更多的参与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挖掘。潍坊银行作为其中的一个典型性机构,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仅仅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所以,我认为未来艺术金融产业要想谋求发展,应该注重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实践者要在立足本体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整合资源。其二,艺术金融产业的发展呼唤大量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和加入。

  从目前潍坊银行所打造的艺术金融综合服务产业链来看,主要还是围绕其核心业务——艺术品融资展开。在发展核心业务、占领市场、提升影响力的第一发展阶段,潍坊银行的艺术金融实践之路走得比较坚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一阶段将继续按照我行所制定的长期规划和顶层设计,不断扩展完善艺术金融综合服务产业链,持续巩固对市场的主导地位。

  第一,继续围绕艺术金融形成的全产业服务链展开系统性工作,并以此为中心形成文化金融服务体系。文化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核心业务向外围业务发展的顺序展开,在继续做好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业务向“复杂”和“外围”拓展,逐步构建完整的文化金融产业链条,形成多样化、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于一体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

  第二,充分利用平台化创新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艺术金融资产化及其消费业态的不断丰富、不断向纵深发展。以大数据为工具深挖客户及其需求,促进文化消费不断升级,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第三,创新风险管理模式,保证银行艺术资产的安全性。在面对前景广阔的艺术品市场时,多数金融机构望而却步、踌躇不前,根本原因在于难以把控其中的风险。潍坊银行经过多年的艺术金融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风险防控机制。在其后的文化金融产品创新拓展过程中,应持续保证风险管理跟得上业务的发展速度,有效降低银行资金风险。

  第四,发挥与高校合作的平台优势,培育艺术金融人才。中国艺术金融产业的发展需要兼具金融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由于所涉及学科跨度较大,2016年以前国内还没有一所正规的教育机构开设相关课程,更谈不上培养专门的人才。潍坊银行在进行艺术金融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既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又对艺术品及艺术品市场有一定了解的专业人才,为银行的发展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下一阶段,潍坊银行将充分利用艺术金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与山东财经大学“共建艺术金融平台”合作的机会,一方面,不断提升潍坊银行从业者的相关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合作实现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培训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工作的深化。(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者:曲家辉(上海大学博士)

  受访人:王远军(潍坊银行行长助理)

  来源:《艺术品鉴证·中国艺术金融》杂志

新浪收藏文交所频道
http://collection.sina.com.cn/wjs/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