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天:文化视角下的北上广深文明进程与气质之四

2018年01月30日 10:1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彭中天

  今天是北上广深系列的最后一篇,自然是重头戏。深圳是一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是比邻香港,辐射世界的样板工程。与北上广不同的是,他们今天的成就与地位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形成的,主要是祖上的遗产和先人的奉献。而深圳则不然,完全是共产党一手打造,是自我革新的产物,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试验田。

  深圳由一个破旧落后的小渔村,一跃成为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只用了短短三十余年,这不能不说是人间的一个奇迹,也是体现一个执政党能力的最好证明。

  三十八年前有一位老人亲眼目睹了香港大逃亡,看到了两地经济实力的差距,更看到了民心思富的动力。他不想让世人说起社会主义总与贫穷挂钩,他想证明我们体制的优越性和中国人的创造性。于是大胆向中央提出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议,经另一个老人画圈后,才有了春天的故事。这两位老人就是习仲勋和邓小平。一个是思考者与倡议者,一个是批准人和决策人。

  如今的深圳高楼林立,活力四射,不仅创造了深圳速度,同时还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创客之城”的美誉。她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跨越了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的距离,一下干到了后工业时代,在挤身中国一线大都市的同时又站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世界看中国,中国有深圳!

  深圳是一个新型的移民城市,一句“来到深圳就是深圳人”的口号让世界追梦者趋之若鹜,更成为了国际互联网创业者的首选。除了其特殊地理位置之外,其城市功能、产业基础、开放政策和城市文化都有竞争力和吸引力。

  说到城市文化与气质,深圳虽然年轻,是四个一线城市中的小弟,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与广州、上海同是贸易港口城市,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上海似乎更西化一些,广州是以中融西。两者都有买办文化的历史基因,上海还多一点殖民文化。深圳则不然,她是新中国自我改革的样板,是制度经济学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优越性。是取其所长为我所用,是典型的师夷以制夷。

  要单说文化,深圳的确缺历史底蕴,与北上广比几乎就是空白。可这里有他们所不具有的敢为天下的创新文化、一切皆有可能的梦想文化和鼓励试错的包容文化。有这三条做基础,深圳可以没有“文”,但却不妨碍在这里打造中国最大最好的“化”的平台。中国是文有余而化不足,化的能力不足是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也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短板。文而化之是文化的本意,是文化价值实现的方式,更是未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一个国家围绕自己的核心资源与巨大市场需求之间的动能转化是头等大事,亦是展现经济能力的最好舞台,打造文化力就是打造文化资源的转化能力,就是打造生产力和生活力,就是打造中国力!历史再次给了深圳最佳时机。如果说做“文”,深圳毫无优势可言,而做“化”,深圳却可以傲视群雄。因为“化”的条件深圳最好最全,分别是制度创新、文化创意、人才创业和产业创造,此外政策扶持、科技把持、金融支持和资本加持这四梁八柱都是深圳强项,跨界融合创新能力深圳首屈一指,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曾经创造过深圳速度的样板如何在求质量的新时代喊出文化力的最强音,我真心期待。

请关注彭中天微博:http://weibo.com/u/1572359143? source=blog
博客:http://blog.sina.com.cn/pengzhongtian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