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天:文是化的基础与前提 化是文的结果与出路

2018年02月02日 10:2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彭中天

  有朋友给我留言,质疑深圳的文化能力。我告诉你,如果按传统思维,我也怀疑。但当我把文化这个词拆开成文和化两个词时,我释然了。原来文和化是既关联又相对独立的词组。文是化的基础与前提,化是文的结果与出路。有些地方适合做文,有些地方适合做化。在我心中深圳的优势恰恰适合做化的文章,为了区别与突出化的重要,故提出“文化力”概念,重点放在文的转化能力上,直奔中国当前所面临的短板问题(文有余而化不足;外贸全面顺差而独文化逆差;新时代呼唤新动力),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己任。这才体现深圳的能力与担当。如果我反过来问你:你怀疑深圳的制度创新与思想解放能力吗?你怀疑深圳的人才聚集能力吗?你怀疑深圳的科技转化能力吗?你怀疑深圳的金融支持与资本对接能力吗?你怀疑深圳的生产能力与市场推广能力吗?你怀疑中央对深圳的政策支持能力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而这些正是文化转化的重要先决条件。由文转化,非深圳莫属!

  假如还有人不明白,我就再举两个例子。一个就发生在不久前的深圳,制造加工业并非深圳的传统优势,但深圳凭借地理优势、订单优势和低成本优势,通过三来一补两头在外,硬是成为了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如今要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就必须打文而化之的牌,同样也可以两头在外(文化原料和消费市场),我只专注做好加工与转化工作,促文化力。也可称之为守中国文化之正,出世界经济之奇。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中国药都——樟树的故事。樟树位于江西省中部,自身并不产药材,但凭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水上交通搭建起了药材贸易平台,硬是实现了药不到樟树不灵,药不到樟树不齐的传说。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不知道是否能说服你,但至少可以证明在方法论和逻辑链上是成立的。有“文”固然可以沾沾自喜,有“化”同样可以走遍世界。文在精而化在妙,文而化之方能化成天下!

请关注彭中天微博:http://weibo.com/u/1572359143? source=blog
博客:http://blog.sina.com.cn/pengzhongtian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