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清华大学艺术与资本论坛程昕东演讲

2018年03月20日 13:0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8清华大学艺术与资本论坛

  时 间:2018年3月17日 上午

  地 点:清华大学主楼一层报告厅

  程昕东,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创始人,北京画廊协会首任会长。

程昕东程昕东

  程昕东: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今天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因为在清华大学这个讲堂我们在探讨艺术、金融资本,在这样一个讲堂上谈这样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本身并不是很新颖,但是在这个讲堂上名正言顺的,响亮的提出这个话题非常难,证明我们的顶层设计已经明确的谈到,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文化艺术的价值将如何给新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未来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金融资本时代艺术系统的新挑战”。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特殊的时代,不是我们不明白,确实是世界变化快。十年以前有了微博,最近五年有了微信,连我去菜市场买一斤水果都可以用微信支付,用支付宝支付。今天我们要谈的是艺术金融,我们的第一代画廊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已经开始讲艺术金融了。同时,电商,以及区域新经济模式的不断创新给艺术系统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艺术系统的成长发展,从国内来看有一个基本的构架,这个基本构架的形成有历史渊源,最早的时候因为艺术创作有一部分社会精英,包括皇室,有了国家以后有了定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个体发展的可能性。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受到了法国皇室的支持,才有可能竭尽全力创作一些伟大的艺术品,而且能够流芳百世。后来文艺复兴以后,后有了独立的经纪人、画商,慢慢形成了交易市场。18世纪工业革命到现代社会60年代、80年代的时候形成了“三角形”的艺术系统。底部包含了公共艺术教育、业余和专业艺术教育的不同层面,里面有经纪人、画廊、评论、独立的策展人,这个平衡体系打下艺术系统的基本结构,它是这个结构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有了个人收藏、市场交易,因为艺术品带有商品的属性,它是可以交易的,可以流转、投资、投资,而且在不断地交流过程中也可能投资失败,也可能保值增值,艺术品不可能是永远保值增值的概念,因为跟你购买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有关系,你买了谁的艺术品,艺术创作它本身有些是无价的,有价的部分恰恰需要经历过评论,经历艺术史的梳理以后才有会达到艺术品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之上,就会产生基金会、二级市场的拍卖行,通过二级市场的流转进行更大层面的艺术品交易。最后的趋势就是进入到收藏体系,收藏体系包含个人收藏和公共收藏,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实力、个人的趣味,机构的收藏承担着公共教育,在史的层面上对一个国家文化进行时代的定位,最后形成各自的分担。

  国内的艺术系统是怎么样的状态?艺术系统的基本结构有广义性,有大家公认的国际性。文革以后,80年代以来艺术系统的重建成绩非常喜人,我们直接从农业社会,没有经过工业革命世界迈入了后现代,成为了居于世界领导者的国家身份,艺术品恰恰需要时间、空间,30多年的建构我们的艺术系统今天的发展基本的形已经有了,因为中国人的智慧建立系统很容易,但是要解决这个系统里面面临的问题需要更长时间的累积过程。比如说画廊,在文化史上艺术品交易一直都有,中国广阔的城市到乡村都有画店,但是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画廊的概念。我是中国第一代的画廊人,我们的出发是“红小兵”,我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出发,建立一个艺术梦想,参与到画廊的建设。我在90年代初到法国学习的时候,才突然之间接触到了现代意义上的画廊,等我们自己准备建立画廊的时候最大的困境并不是我们缺乏理想,并不是我们缺乏知识,恰恰缺乏的是实力,也就是今天谈的资本问题。这个时候,要建立画廊,完成一个代理制度,让艺术品扮演一个画廊的角色的时候实力确实很关键,需要专业的支持和理想的补充。中国画廊到今天有不超过20年的历史,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竞争是无疆界的,艺术品是可以流动的,它是动产,正因为这个动产的特殊性,交易不一定在上海发生,它可以在香港,可以在巴黎、纽约、伦敦,任何地方可以发生的时候,画廊发展到现在,国外画廊的体量跟我们的区别是背后有金融资本的支持,而我们是单枪匹马。

  今天由于资本强势的出现,造成了在公共教育、艺术品教育缺失的情况下,艺术市场是碎片化的。在资本强力的挤压下,一级市场变得更加的不稳定,二级市场为什么这么强势?因为金融资本可以在国内低成本的时候,利用国内的优质资源,以及在中国40年改革开放以后带来的经济成长,带来的中产阶级的形成以及精英阶层,改革开放真正的受益者出现以后就可以进行高质量的生活艺术品的消费。这个时候,资本要求有收益,导致艺术品迅速商品化、资本化,从而改变艺术系统的话语权。资本的话语权、艺术品的符号化、资本化,是从单一的市场价格完成对一个艺术品的评价,就会造成这个时代艺术创作的平庸化。当然,因为资本的魅力,对策展人、评论家都会有影响,评论就会丧失独立价值。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从文学院还没出来,就被资本影响的时候,很快就会被市场过早的消费掉了。在全球化竞争的时候,中国文化的实力、艺术创造价值、为国家的形象,以及我们留给时代的艺术创作会不会只是因为曾经在历史上价格的问题。其实现在价格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为什么?新经济的产生对艺术品的价格跟出身有关系,跟贫穷、富有、国家的强大有关系,所有的价格都有特定的语境,今天的价格绝对会被后人耻笑,因为今天的价格忽略了核心的价值。所以建立完善健康的艺术系统就变得特别迫切。怎么保护、提升文化艺术的发展?这个时候国家要有担当,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制度建设,进行制度创新。国家层面上如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基金,在各个城市地区建立公共艺术收藏,这个事儿不是以市场为主导,恰恰需要专业的人才回到艺术核心价值的过程中来建立,哪怕社区也可以开艺术馆,因为他们很有钱,街道办事处都有很多钱,要把钱落实到文化艺术的发展,整理庞大的市场为艺术的发展付出力量。把文化艺术特殊的精神产品,我们对文化企业、美术馆、基金会等能够有优惠的政策,因为除了文化艺术生产还有对国家形象的担当,一定要让艺术例外。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有效的、优良的文化政策,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金融资本这个领域里,如何借用我们的力量,如何借用资本的力量?市场的发展没有资本的支持不可能壮大,文化创作、经营资本、文化艺术系统的再强大,如何建立合理的关系,如何各就各位,是我们未来,也是文化经济院要达到的目标。有了分享和辩论以后,当代的文化创作会让在中国文明史上、世界文化发展史产生浓墨重彩的一笔。

  章锐:各位嘉宾介绍了他们理解的艺术金融的内容、形式、概念,他们对于整个艺术生态发展的想法,非常赞同之前各位嘉宾的很多观点,比如说朱其老师说到的文化复兴和所谓的世界各地人们的买单能力直接相关,昕东提到了艺术体系在历史上是怎样建构的。确实如此,我最近也在做西方艺术史回顾的研究,其实有这样正向的关系。虽然很多艺术史学者不一定会承认,实际上艺术中心和艺术市场中心在同步出现,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就是如此。每一个艺术史上重要的节点,都和它当时所处的生态体制逐渐形成,变得非常固化,非常成熟有直接的密切的关系。举个例子,比如说文艺复兴之所以可以在意大利、北欧出现,是和经济史上我们所说的行会制度有密切的关系,行会制度建立起来一个非常垄断式的,对于艺术家,对于定单,对于赞助人的控制,就可以保证艺术质量,保证艺术家创作的模式,客观上可以造成的现在非常统一的文艺复兴的艺术面貌。行会制度发展到17世纪法国的时候变得非常腐朽,出现了一个新的形态叫做美术学院。最早的法兰西艺术学院的成立,是艺术家们试图摆脱行会的统治建立了一个组织,后来主办了沙龙展,展览成了艺术家获得新的定单的渠道,行会体制就慢慢的削弱了。客观上就形成了法国逐渐代替了意大利、荷兰,成为了世界艺术中心,一直到印象派的出现。印象派的时期又是学院体制开始衰落的时期,落雪沙龙展、秋季沙龙展都为了挑战官方曾经有的展览形式。艺术中心从法国巴黎转移到美国,也和当代艺术市场的兴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80年代中期的时候,艺术品拍卖在美国变得非常的火热,也是因为当时很多在界艺术家的作品突然被一些收藏家收藏,当时有一个出租车公司的大老板,把几年前买到的作品到拍卖市场上拍卖,一下获得了上百万美元的收入,这是艺术生态本身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和美国纽约成为艺术中心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出现的。

  刚才几位学者也谈到了这样一个概念,艺术和金钱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都是存在的,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虽然浪漫主义很多学者认为艺术家都是在暗夜中独自战斗的勇士,实际上70年代已经开始有学者提出艺术是一个生态系统,适合在周围很多的因素之间共同产生作用,才能够有它应该有的面貌。我们今天在讨论艺术金融这个话题很有历史意义,在清华大学的讲堂上谈到这样一个话题,今天的论坛并不是一个句号,更多的是一个起点。因为在新的体制下可能会诞生新的艺术面貌,是不是世界的艺术中心因此而迁移到中国?艺术和金融这两个概念,就是艺术和金钱之间怎么做好融合。融合之后,艺术不再是原来的艺术,金钱也不再是原来的金钱。刚才几位老师也提到了,现在也存在艺术界因为资本的介入而出现的不正常的现象,其实现在的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和创作的艺术品的状态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金融也是如此,各位嘉宾现在去一些非常高大上的场所,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这是艺术对于经济社会非常明显的渗透。艺术与金融这个话题在这里可以做起点式的讨论,未来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学者、同学们继续这个话题。

  谢谢大家!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