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天:对中国金融的一些思考

2018年07月24日 09:1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彭中天

  昨天遇到几个金融界的朋友,一直聊着金融话题,我这个金融界的老兵忍不住想吐槽几句。

  金融既是个好东西,也是一个坏东西,它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它发挥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我国金融不容乐观的原因是多元的,首先从历史上看,银行是作为国民经济的蓄水池和财政的出纳身份而存在,是以吸收零散百姓存款集中支持国有企业为己任,银行也不讲究资本充足率,是以国家信用来背书的,这就是所谓的金字招牌。随着储蓄存款的高涨(中国的储蓄率在全球是领先的,从正面看是收入增加和传统美德所导致,从反面看是因为社会保障缺失和投资渠道的缺乏),水库越修越高,一旦缺堤,其冲击率对经济和政府都是难以想象的。

  其次从银行的顶层设计来看,既缺少创新能力又缺乏信用体系,整个银行同质化严重,走的都是综合类商业银行的路子,都在脱离信用的本质,而是以强抵押为手段做大规模。我曾开玩笑说中国的银行都该换牌子了,一律改为典当行才名符其实。在内部过份强调风险控制,而忘了银行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风险靠控制是舍本求末,让风险流动起来以时间换空间才是正确方法。

  再其次没有摆正银行与企业和产业的关系。银行总是一付高高在上的姿态,其实钱又不是你的,你也不直接创造财富,银行是典型的寄生虫和吸血鬼,赚的是专业服务的钱。可我们的银行懂产业吗?有服务意识吗?完全是站在自身利益和安全的角度上设计了一套看似自我保护但严重脱离不同产业实际的流程让每个申请贷款的企业来过套。风控流程就是免责流程,并不是服务流程。这本身就孕育着极大风险。银行与企业是鱼水关系,水出了问题,鱼也好过不到那里去。中国当前最缺的是与产业密切相关、与企业休戚与共的专业服务银行。而不是大而不实,没有专业服务标准的综合类银行。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一直强调对系统金融风险的防范,并且上升到国家战略。但指导思想就是错误的,是加强管制,以堵为主、被动的修修补补和局部防范,而非以疏理为基础的全局性的创新思维和制度设计。股市的引入和房地产投资属性的推出是制度设计的结果,是对金融最大的保护,对降低流动性和回收货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真功夫往往在局外,头痛医头多半是庸医。发现新需求、发现新财富,用增量来对冲风险才是上上之策。金融风险的本质是货币发行与财富增长不匹配造成的,是加水和加糖的关系,保持甜度是关键。这就是我这些年一直强调要引导文化消费与投资需求,发掘文化新财富的原因。可惜我们的行业管理者要么悟性不够,要么只学了别人一点皮毛。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和金融的本质去看待文交所这一新生事物。

请关注彭中天微博:http://weibo.com/u/1572359143? source=blog
博客:http://blog.sina.com.cn/pengzhongtian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