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收藏几万元也能起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1月04日 09:50 金羊网-羊城晚报

  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而琴为四艺之首,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八音之首。如果以拍卖纪录排名,目前世界上最贵的乐器,就是一把北宋的御琴“松石间意”琴,1.36亿元的价格至今无人能够超越,也带动了古琴成为近年来一个越来越热门的收藏板块。

  虽然也有几万元的新制古琴,但相比其他收藏品类,古琴收藏的门槛仍然很高。为什么它能够让藏家那么上瘾着迷?因为在很多人的眼里,世界上其他的乐器都是为了取悦别人,惟有古琴是用来抚慰自己的心灵。

  特邀嘉宾

  说价值:古琴价格过亿元值不值?

  羊城晚报:这几年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古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单是2011年的上半年,古琴的上拍量就有209件,成交143件,总成交额达到了6.05亿元。而且古琴的价格也在不断地往上走,一张王世襄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琴,2003年现身拍场时以891万元创造了当时古琴拍卖的世界纪录,时隔九年,去年这把“大圣遗音”琴再次现身时,最终以1.15亿元的价格成交,价格涨了近12倍。不断刷新的成交价格让古琴收藏逐渐变得炙手可热,但有些人也开始质疑古琴拍卖中的泡沫水分来,您觉得豪掷过亿元买一把古琴值不值?

  梁基永:比“大圣遗音”琴更贵的还有一把北宋的御琴“松石间意”琴,2010年的时候拍出了1.36亿元,创造了世界乐器的拍卖纪录。我们古琴收藏圈子里的朋友也说起过这个事,大家都觉得这一个多亿的价格,还是一个相对便宜的价钱。为什么这么说?你看“松石间意”琴是北宋宋徽宗的御琴,对比现在的中国书画行情,齐白石的书画已经能够拍出4亿元,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他一张小小的《局事帖》,2009年的时候也拍出了1.09亿元。你想曾巩写的一张字的价值,能和当时皇帝使用的一张琴相比吗?所以从这点上说,现在古琴的价格还真是便宜。这是古琴本身的资源稀缺性所决定的,我觉得古琴的价格未来还会继续走高。

  陈志彦:我也觉得过亿元的价格算不上什么天价,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数量很少,保存得好的更少,当然物以稀为贵了。现在古琴收藏受关注,除了因为古琴的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外,还因为近年来喜欢弹奏、欣赏古琴的人多了起来。2003年的时候,古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了第一波的古琴学习与收藏热。后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曲《太古遗音》又震撼了全场,关注古琴的人更多了。

  在我们稼轩琴坊就有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学员,他是一位泥头车司机,收入不是很高,但这不影响他喜欢古琴、学习古琴,每当看到他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在弹琴,我都非常感动。艺术要坚持高格调这没错,但身段要低,才能直抵大众。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和流失,如今人们在物质层面富足了,在精神层面上就开始有诉求了,古琴重回人们视线,不仅催生了古琴收藏热,而且唤起了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说魅力:古琴收藏的成瘾性很重

  羊城晚报:这么说起来,近年来古琴价格的不断上涨,除了拍卖市场的推动外,还因为学琴的人多了,找把古琴自用的人也多了。

  梁基永:真是这样,古琴这一行的成瘾性很重,你一旦进入就会很着迷。有人归纳过成为一个好的古琴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找到一把好琴,二是有位好老师,三是自己要深入到中国文化中去寻找灵感。我觉得这三个条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以拥有一把好琴最为重要。

  刚开始学琴的时候,我还没意识到一把古琴对于演奏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后来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弹,都弹不出老唱片中的音色。刚好我的老师家里有把宋代的古琴,一弹我才发现,原来这才是古琴的音色。当你弹奏一张真正的古琴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正在跟古人对话,这种感觉非常微妙。

  琴和人是有一段磨合期的,一把古琴上手,弹上几个月,你会发现音色变得越来越雅。奇怪的是,年代越久远的琴,这个磨合期越短。尤其难得的是,古代的琴真的很有灵性,你落指之间想要弹出什么效果,它真的就能达到那么一个效果,琴人合二为一,这不是骗人的。

  古琴的价格越来越高,收藏古琴是否也越来越难?

  梁基永:我收藏到的第一把古琴是一把明代的琴,2000年买的时候也就几万元,现在可能要100万元左右了。价格是贵了很多,但古琴收藏的圈子小,要买琴不是很难,但要遇到一把好琴,那还是要靠缘分。

  就像我收藏到的一把清代“寒碧”琴,是当年六榕寺要重建时,古琴家李息斋用拆换下来的北宋时期的木头制成的,在琴腹中有“六榕塔材”几个隶书小字。琴音苍古浑厚,古人相信寺庙的古木最适合做琴,因为它们天天与钟鼓之声相应,染足了寺观的灵气,看来此话不虚。弹了好几年之后,如今琴音愈发通透沉厚。

  更巧的是,后来我在广东大儒陈澧的全集中,发现了一段有趣的记载:陈澧藏有一张李息斋所做的琴,他手写了一段铭文刻在琴的背面,告诉后人这是用六榕塔的材料斫的,而且这把琴就藏在中大图书馆。于是我带着“寒碧”到馆里的善本库探访陈澧的遗琴,这对姐妹琴分开了一百多年,没想到竟然有相聚的一天。古人常说,琴是有灵性之物,我对此深信不疑。

  说鉴赏:唐琴最好,清朝无好琴

  羊城晚报: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郑珉中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全世界收藏的唐琴仅有18张,中国藏有17张(台湾和香港各藏1张)、美国藏有1张。而且,这些琴多藏于博物馆,私人手中仅有5张。是不是因为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唐代的琴才被认为是最好的?

  梁基永:能够流传到现在的古琴,主要是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的老琴。每个朝代的古琴都有其特别的音色,唐朝的琴最好,因为它的音色最好,声音非常宽厚,一弹奏马上就能联想起钟鼓之声。其次是宋朝的、元朝的、明朝的,清朝的最差,形制也不好看。

  为什么唐朝的琴音色最好?这跟制琴的木料有很大的关系。古代制琴,同样会找早于那个时代的木料来制琴,时代越久远,木料越松透,琴音也就越沉厚。此外,制琴的工艺也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并不是所有唐朝的琴都是最好的,现在存世的那十几张唐朝的琴中,也有音色很一般的。

  羊城晚报:清朝的琴相比前朝音色最差,但也不至于像很多人所说的“清朝无好琴”吧?

  梁基永:说古琴一代不如一代,那是拿各个朝代最高水平的琴来比较,并不是清朝年间连一把好琴都没有,只不过都拿各个朝代最高水平的琴来比的话,清朝的琴肯定比不过前朝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现在大家一个比较认可的观点就是:明代已经留下了大量的琴,到了清代已经不需要自己制琴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明朝的古琴数量是最多的。因为当时社会繁荣,人民富足,大家有能力附庸风雅,所以琴的普及率很高,就像现在很多人的家里都有钢琴一样。我有一个做古琴生意的朋友告诉我,前个月他一个月就可以收到三张明代的古琴,可见古琴的存世量,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少。我一位老师,上世纪50年代末的时候买一张明代的古琴,就只花了10块钱。

  而唐、宋、元三个朝代存世的古琴数量都很少,价格一直都很贵。

  说真假:假冒前朝古董的事古人早就做过

  羊城晚报:如果现在找到一段唐朝时期的木料,能否仿冒出一把唐朝的古琴?

  梁基永:假冒前朝的古董,这种事古人早就做过了。明朝的时候就有人在明琴上刻字,说这是一把宋朝的琴。清朝的时候这种事情更多,还有人特地找来一些老木料,模仿制作唐代的琴。

  但要鉴别一张古琴的真与假并不是很难。因为与一般的藏品不同,古琴身上会带有明显的使用痕迹。特别是古琴共鸣腔里面木料的自然老化,就是无法人为仿造的。有经验的人闻一下里面的味道,就能闻出一种古代的气息,这种气息要人为做出来非常难。

  羊城晚报:都说古琴断纹不经百年而不出,鉴别古琴的真假是不是还可以看断纹?

  梁基永:断纹现在也能仿造了。但人为仿造的断纹,和历经几百年自然生成的断纹绝对是不一样的。古人不了解断纹的生成原因,以为是弹奏的时候震动了琴的灰胎,导致断纹的出现。但其实我们到博物馆看明代的漆器,会发现碟子上面也有断纹,这就说明断纹的出现跟弹奏无关。实际上,只要是漆器,年代长了都会出现断纹,古琴表面也要上漆,所以也会有断纹。

  羊城晚报:鉴别古琴的真假不难,那古琴的断代难不难?不同朝代的古琴价格差别非常远。

  梁基永:古琴断代就跟古画断代一样,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而且古琴断代比古画断代相对还要简单一点。因为各个朝代的古琴形制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特点还挺明显。比如唐朝的琴外观很浑厚,这就跟那个时代的审美一样,以肥为美,气象很大;北宋的琴比较扁平、规整;南宋的琴外观比较斯文、秀美;元朝的琴存世非常少,因为这个朝代本身的历史就比较短,其风格还是延续了南宋时期的特点,比较温和,不夸张;到了明朝,制琴的工艺百花齐放,明朝的琴用料非常讲究,式样很多,一些新材料如玉、瓷、青花也被运用到古琴的配件上来;到了清朝,制琴的工艺越来越差,很多清琴的形状都不好看,所以清代的琴少有好的。

  说收藏:

  新制古琴值不值得收藏?

  现在古琴的价格那么贵,收藏古琴的圈子到底有多大?

  梁基永:如果是想要系统化收藏,那么收藏古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为能够拥有唐朝古琴的,现在只能是超级富豪了。除去那些买张古琴自己弹奏的人,真正的古琴收藏圈其实人很少。广州现在有目的、有兴趣去收藏古琴的人就不超过5人,全中国也就那么二三十人左右。古琴收藏的圈子这么小,一是财力所限,二是资源实在稀缺。所以现在很多有兴趣收藏古琴的人,就退而求其次,寻找一些比较好的、当代新制的古琴。现在一些入门级别的新制古琴,就有几万元的,而像北京王鹏、西安李明忠等当代名家制作的古琴,一把已经能够卖到十几万元了。

  选择新制古琴,最考究的是什么?

  陈志彦:无论是传世的古琴,还是新制的古琴,音色肯定都是最重要。而音色的好坏,取决于古琴共鸣箱所用的木材。木材越老、越干燥,效果越好。

  我们现在制琴所用的木料主要是杉木,杉木在天然木材中防腐性能比较突出。但能拿来制琴的杉木有个必要的前提:它必须是老杉木,最好是从老建筑中拆下来的房梁或是门板。这些老杉木价格倒不是特别贵,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所花的精力却是非常大的。

  羊城晚报:你们搜罗的老木料到底要多老?

  陈志彦:最好是已经被用作建筑部件、有一两百年的老杉木。当然这个一两百年只是一个笼统的时间,我们看木料合不合用,主要是看这木料是否已经经历过足够的风化。如果是暴露在空气中经历日常风化的建筑老部件,木头纤维会很松透,这样的木料制出来的琴,音色会很苍老。

  那一根房梁大概能够制出多少把琴?

  陈志彦:一长根的房梁,并不是所有的部分都适合做琴,我们会截取最适合的一段出来,木结太多的那些,肯定就不适合做琴了。一把琴最好是由整根木材制成的。但历史上也有一种百纳琴,特别之处在于琴体是由多块六边形小块桐木拼接而成,但现在像这样由好几根木材拼成的琴很少。

  其实琴的好坏,是否是由整一根木材制出来的并不重要,除了木料本身的质量外,还取决于灰胎的制作、还有后期漆的处理。如果制琴的工艺非常好,现在也能制出很好的百纳琴。

  琴制出来后,调音环节更加关键。所以做一把古琴的周期很长,如果算上前期木料的收集,做一把古琴前后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如果从做好琴坯算起,则做琴的周期是两三个月。

  梁基永:所以需要强调的是,收藏级别的古琴,最起码必须是纯手工制作的。现在一些普通琴行卖的琴也很贵,但其实是流水线机械生产出来的,只不过在最终调音阶段加入了手工操作,这样的“匠人琴”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另外,新制古琴首选名家出品。而判断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的价值,除了看其音色、朝代之外,还要看其传承。为什么“松石间意”琴能够拍出那么高的价格?因为它是一把御琴,到了清乾隆年间,又是内府珍藏的。王世襄先生旧藏的琴为什么也那么贵呢?因为他在收藏界和古琴界的地位很高,大家都公认他选的东西一定是好的。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或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4000余年,据《史记》记载,古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被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好琴的音色就是要高音清脆、低音浑厚、余韵绵长。

  据文字记载,先秦两汉时已有很多名琴传世。黄帝的“清角”、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其中焦尾琴的典故被广为流传。

  据传,焦尾琴又称“烧槽琵琶”,由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之时,隐居在吴楚交界的溧阳,曾从农家灶膛的烈火中抢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依其残形制成一张七弦琴,因琴尾尚有焦痕,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其奇绝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后世怀才不遇的文人遂用“焦尾琴、焦尾、焦桐、焦琴”等代指美琴,或比喻历尽磨难的良才,未被赏识的宝器。

  对古琴,古人有五不弹之说:疾风骤雨不弹,尘世不弹,对俗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

  古琴虽用木材制成,不耐久藏,但由于古代士大夫以至帝王的钟爱,古琴才以其特有的孤傲与高贵而受到世代珍藏。存世几百年的古琴有很多,年代最久远的已有1200多年。如“九霄环佩”、“大圣遗音”、“玉玲珑”、“飞泉”、“枯木龙吟”、“太古遗音”等琴,至今大多仍能弹奏出优美的琴声。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