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花剪得年味浓:民俗艺术品可收藏
陈树庆
去市场购物,不经意间发现各种窗花、福字、对联悄然登上了柜台,卖窗花的柜台前都挤满了人。人们欣喜地购买着一幅幅“四季平安”、“年年有余”,欢喜的笑脸被大红窗花映得格外生动。
窗花是乡村过年喜庆的象征,盛开着乡村特有的喜庆和吉祥。每到“小年”一过,各家各户的主妇们都会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户擦得一尘不染,然后贴上那精巧别致的窗花。小时候,每逢过年,母亲总要在各个窗户的玻璃上贴上窗花,那一张张精致、美丽、喜气的窗花,盛开在窗户上,呈现在眼前,把一年的喜气凝聚在方寸之间。阳光穿越窗子,将窗花的影子投进室内,那影影绰绰的红,泛着过年的喜庆。
童年的记忆里,每年家中的窗花都是本家四奶奶亲手剪出来的。一进腊月,母亲就让我把买来的红纸送到四奶奶家中,四奶奶是一位剪窗花的妙手,村中左邻右舍都会让四奶奶帮忙,热心的四奶奶总是来者不拒,左邻右舍自然也会高兴地送来一叠叠红纸,村里的大闺女、小媳妇都跑到四奶奶这里学手艺。但见四奶奶用并非柔软修长的巧手,认真地剪着窗花,两只手配合得很默契,灵巧地旋转着红纸,剪刀灵动地游走,一剪一剪,碎纸片像红色的云霞轻轻落下,透过窗花的阳光照耀在红纸上,把恬静地坐在炕上的四奶奶的脸映照得红彤彤的。在那些清寒而寂寥的冬天,窗花就这样带着蓬勃的春的气息,开遍千家万户的窗口,点亮人们心中对美好日子的向往和希冀之灯。
窗花的起源,已无从考证。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曾提到:“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描写了每年正月初七,即“人日”做人形剪纸的风俗。不过庄稼人贴窗花也是有讲究的。龙年会有“龙凤呈祥”的窗花,虎年便有“虎虎生威”,兔年就有“玉兔迎春”等等。若是家中办喜事、婚事,那更是双喜临门,喜上加喜,窗户上会贴上一个大大的“囍”字,再在这“囍”字四周贴几幅“喜结连理”、“五子登科”等带字带图的窗花,远远看去,布局是那么精确合理,有浑然天成之意,令人无不眉开眼笑。时光荏苒,随着岁月的交替,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期,窗花悄然地淡出了乡村的舞台,窗花那小小的身影再也难以寻觅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上又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窗花,省事美观,贴在窗上,立刻有了节日气氛,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前堂后堂罗袖人,南窗北窗花发春。”贴几张大红喜气的窗花在自家门上、窗上,迎接新春到来,春节也变得越来越有滋有味。靓丽纷呈的窗花,返璞归真绽放在乡村及城市的窗户上,栩栩如生的窗花不光成为一种年俗,而且逐渐成为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艺术品。古老而喜庆的年俗,就这样再次盛开在了农家红红火火的日子里。
(原标题:窗花剪得年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