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公开销毁象牙到牙雕行业之困
2014年04月28日 14:26 新快网 收藏本文
原标题:象牙是珍品非毒品,销毁十分可惜 拍卖平台放开将利于牙雕行业发展
“公开销毁象牙事件”引发关注,“国大师”李定宁直言:
牙雕行业如何应对当前形势,如何传承,业内一直在寻求共识,唯一得到普遍认同的,却是牙雕技艺的日益式微。带着这些问题,收藏周刊记者同时对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定宁,广东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杨飞武,广州市宝象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象牙雕刻高级技师李斌成等行业代表,对话中,李定宁表示,如果要传承牙雕的技艺,必须要保证有象牙材料,如果没有象牙的材料,牙雕技艺只有失传。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销毁6吨象牙是浪费珍稀材料
今年1月, 国家林业局和海关总署在东莞举行“执法查没象牙公开销毁活动”共销毁象牙6.1吨,这是国家第一次公开销毁象牙的活动。有评论认为,这表明了国家对象牙非法贸易达到“零容忍”的程度。
收藏周刊:对这样一批象牙的处理,销毁是最好的方式吗?如果把这批象牙以公开拍卖的途径进入市场,会否对牙雕行业具有促进意义?
杨飞武:我认为这样做,确实表明了政府的立场和决心,但是民间同行均表示可惜。如果真的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处理才能表明相关的决心,那么是不是所有走私的商品都要用销毁的方式呢?这一点值得商榷。
李斌成:这种处理方式比较浪费,这么好的材料,毕竟是稀有资源,应该可以更好地利用。
李定宁:我感觉这样的处理方式有点过火。象牙是珍稀物品而不是毒品,就算暂时不适合拍卖,可先储存,日后再商讨一个更合理的处理方式,也是好事。而这样销毁,只会更加浪费了这些珍稀材料。
用一件少一件,必须精益求精
2008年11月6日,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和另三家有象牙经营权的中国公司赴非竞拍,连续在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南非四国,拍得一次性库存象牙62吨。1990年中国加入“禁牙令”后,曾登记当年库存约为80吨,分散在各象牙企业。经过20年的库存消耗,到了2005年前后,大批象牙雕刻企业难为无米之炊,生存异常困难,这才由政府出面向联合国有关组织申请并最终在2008年获得进口权。
CITES规定,库存象牙买卖双方在完成一次交易后十年内,都不得再次提出申请。这意味着,直至2017年,这62吨象牙可能是中国市场的唯一合法进口来源。
收藏周刊:那么目前宝象工艺这边的象牙原料问题怎样解决?
李斌成:因为当时是定了9年一审,曾经在2012年的时候,赞比亚等国家又向联合国的相关组织提出希望能处理自己国家的库存,但最终被否决。但是到了2017年是否一定会有新一批的象牙进口,还是未知数。所以我们目前的象牙原料只能用原来的库存,可谓“用一件就少一件”。因此我们的定位是做艺术品,要求精益求精。
收藏周刊:象牙“禁拍”令从2011年底实行至今已近3年,行业是否有什么变化?
李斌成:禁拍对象牙的收藏方面而言,少了一个平台,如果放开拍卖,则有利于盘活牙雕收藏市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牙雕艺人看到行业前景,更愿意投身到这个工艺上。广州牙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目前是面临“艺绝”境地,国家级老一辈艺人年事已高,年轻人也未能跟上,这样的境况,如果能够放开拍卖这个平台,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收藏周刊:市场价格方面呢?
李斌成:因为我们的定位是做艺术品,每一件都是唯一的,所以并没有可比性。但是可以理解的一点就是,象牙用一件就少一件,就算原料放在那里,价钱都肯定会升,更何况加上了艺术雕刻和其他成本等,所以整体的趋势都是供不应求的。
没有象牙材料,技艺只有失传
据了解,广州牙雕辉煌时期从业人员曾有上千人,但上世纪90年代象牙被禁止贸易之后,很多人无奈转行,虽然在2004年有所复苏,但大部分为新入行,技艺水平比以前有较大差距。
收藏周刊:目前整个行业的水平表现如何?队伍怎样?
李定宁:当然追不上历史水平,目前从事象牙雕刻的,有水平的人不过百来人。
杨飞武:所以现在牙雕很难有大的发展,国内市场需求虽然越来越大,但是没“料”。 技艺人员也“青黄不接”,技艺水平尚有待进一步提升。
李斌成:因上世纪90年代实行象牙及象牙制品禁止贸易之后,到2004年左右这十多年出现严重的断层。我感觉目前技艺的濒危更甚于原料的濒危,这个是目前行业的最大症结。所以,我们最困惑的是传承,其次是原料。
李定宁:以前象牙并未被禁之前,学徒可以直接用象牙来练习,再初级点,都可以用象牙皮,但是禁了之后,初级的练习就只能用牛骨。这样对完整地继承牙雕技艺就存在一定的限制。而且现在的学徒流动性大,很多学几年就走,连基本功都没扎实,要不就转行,要不就自立门户。
杨飞武:我感觉这种牙雕技艺的传承,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就是鼓励家族传承,毕竟这是需要一辈子投入的一行技艺,如果从社会上招聘,始终不稳定,要不学会就自立门户,要不就是回老家创业等等,所以家族传承对牙雕技艺的传承可以起到比较大的作用。第二,建立省级并有较大规模的工艺美术馆,集收藏、展示、研究、传播及技艺传承等为一体,把牙雕珍品(包括其他门类的工艺美术珍品)收藏起来,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技艺的“样板”,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已濒临失传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国家、为后人留下更多的传统工艺美术瑰宝。
收藏周刊: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可以“出师”的艺人,需要经历怎样的阶段?
李斌成:首先就是学徒阶段,需要三年,三年后就叫“满师”。主要就是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哪个程度用什么工具,通常这个阶段的出品一般思想性不够,可以做小件,比较基础,或者并未能很好地驾驭工具来表达思想。之后的七八年左右,一般就能够通过工具的灵活运用来表达一些艺术思想,就可以到“技师”的职级。再上一层,就是自己能够独立创作,有一定水平之后,就能达到“高级技师”的职级,再上去就是高级工艺师。单是达到这样的程度,估计最少都要二十年。
收藏周刊:不少人认为,可用牛骨代替象牙来传承牙雕技艺,对于这一点,你们怎么看?
李定宁:象牙材料是任何材料无法代替的,技艺也不能代替。如果要传承牙雕的技艺,必须要保证象牙材料,如果没有象牙的材料,牙雕技艺的出路只有失传。
李斌成:象牙材料是其他材料无法代替的,因为象牙的材料最适宜精雕细刻,韧性比较大,能够雕刻最细微的雕刻品,例如李定宁老师的牙球作品《盛世乾坤》,镂空57层,直径才17cm,最薄的一层小于1毫米,而最小的一个层圈直径还不到2毫米。如此精雕细刻的,其他材质基本无法比拟。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